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7 21:00:08| 人氣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積月累的怨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昂的〈殺夫〉以一則假托的殺夫新聞開始,帶出讓人動魄驚心的小說情節。殺夫兇手林市的父親早逝,她自小就與母親在困苦的環境中流轉。在她十三歲那年,母親被一名軍人誘姦。面對族人的壓迫,不是「烈女」的母親自此與她永遠分離。若干年後,沒有經濟能力的林市在叔叔的支配下,喪失婚姻自主權,被迫與屠夫陳江水結婚。
  這一場婚姻是林市真正厄運的開始。陳江水個性暴戾,林市遂成為他宣洩暴力和權力欲望的工具,飽受摧殘。權力與性在這裡是既互相通連又合為一體的行為表現。最終,林市對陳江水及父權社會日積月累的怨恨,化為一場如同屠宰豬隻般的兇殺分屍演出。
  對父權規制的抵抗、女性自我醒覺等意識固然可以在小說裡單向操作,在現實生活中,交織的種種因素和情況卻要複雜得多。已婚女性若在婚姻中是被壓迫的一方,除了依循法規申請離婚,或是失控以暴力反抗,恐怕大多時候都是無奈地默默承受。
  在〈殺夫〉裡,阿罔官等鄰家婦女常常在後巷暗里間交談(後巷文學?),她們一方面陳述對父權規制的不滿,一方面卻又表現有如父權意識的推手。她們宛如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為林市的遭遇伴奏及催場。集體反抗意識產生了,卻沒有連帶產生正面的效用,只是讓集體情緒得以發洩。
  如同一個族群的集體意識,只有日積月累的怨恨和偶發的情緒宣洩。
  為此,我想做出斷章取義的舉動。陳文茜在《中國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從愛逃向恨〉裡說:「原來一個國家或半個世界的集體情緒,與私密世界中不能超越的個人情緒,如此雷同。集體保障不了更多的思考,反而只是助長渲染式的情緒政治。」

台長: 月樹
人氣(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堪憐詠絮才 |
此分類下一篇:看花
此分類上一篇:小看《關漢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