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3 15:38:45| 人氣1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揹著書包上學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至今,上課近月,
但直到昨日,才首次真正聽到指導教授的聲音。

倒不是足立老師他老人家上課不苟言笑,而是授業形式使然,
星期五下午兩點多的「社會制度論」,由學生全譯英文典籍,上台解說,
接著四點多的「共生社會環境論演習」,由碩博士生輪流報告研究計畫、論文進程,
教授只負責在最後作個小評語,
「某甲這邊翻譯的不正確...」,「某乙的研究方向可以朝這邊試試看...」
除此之外,從未看過老師一人縱橫全場、口沫橫飛的場面...

以上週五為例,
我照例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上課,
這天發表論文計劃的是博五韓國學長。
後來才知道,
原來研究室裡頭,除了老師以外,就屬某位從大學時代投入老師門下的碩一學長最有地位。
整節演習課,只見他和博五學長交相攻詰,
雙方脣槍舌劍之間,隱約聽到爭執的中心在於「由NPO主導高齡人口再就業是否可行...」
博四韓國學長跳出來,為同胞說話,據理力爭,
日本研究生學姐眼見情勢一觸即發,趕緊出來打圓場,提出其他無關緊要的次級問題。

而老師咧...
我認真地懷疑他正在打瞌睡!!
你曉得的,
有時候坐在椅子上睡覺,會有「突然掉落」的感覺,而身體也跟著「震」了一下。
老人家在聽取報告的同時閉目養神,自是無可厚非,
但別說我亂造謠,
是真的看到教授閉目養神的同時,就「震」了這麼一下...

休息得差不多了,老人家回過神來,為今天的報告下評語,再看看錶「唉呀,都這個時間了...」
不多不少,
我這天就從下午2:45開始上課,到晚上7:30下課,
一邊很努力地試圖聽懂,一邊無法理解為什麼全班十幾個人要聽兩個人辯論近兩個小時...


星期一下午,遲到兩分鐘,
帶著果菜汁,躡手躡腳走進大學部「公共政策論」的教室。
在角落找到好位子,
先看到四台高級平面電視高懸天花板...「京大真有錢...」
再少見多怪地觀察老師在台上的滔滔不絕。

這陣子上課以來,
慚愧地覺得自己過往累積的相關內容太少,
以至於轉換成日文之後,有很大的學習障礙。
更糟糕的是,我有「聽不懂,然後就睡著了」的壞毛病。
於是,
留學生中心的日文課尚稱應付無礙,但專業科目卻受挫得一塌糊塗...

改變作戰策略,土法煉鋼念了幾天書,
不曉得是不是這點努力帶來了收穫,
這天,吸收力大增。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
許多日本老師教的是他們所關心的東西,而不一定會先給學生基礎背景知識,
加上所關心在於國內的,以日本社會為研究中心的,
於是,
適應台灣的大學普遍性、架構性、理論性的教學內容,
受美國研究成果、學說看法影響的台灣學生,
在接觸到日本大學教學方式時,
若對於該社會、相關領域的日本學者研究成果一無所知,
往往就會跟我一樣鴨子聽雷,理解總卡在人名、日文專有名詞、事件上頭。

比方說,
台大的「公共政策」,上的是公共政策的過程以及相關理論,偶爾再輔以實際事例或引申,
但星期一的「公共政策論」,卻說到「日本舊國鐵分割民營化的爭論」,
諸如改革芻議由何時開始,那一年作了那些事,那些人在其間扮演重要角色...
除去人名和專有名詞以外,內容還算簡單,
但我不曉得,學生上完這門算是「全學共通科目」(算是基礎必/選修科目)的課,
能夠在政治、公行領域的學習累積多少基礎學問,或是一些普遍規律、準則,
還是,
它的目的只是對日本行政的重大演進歷程作概觀介紹,說故事的敘述而已...

而我,還要重新界定,這些「第二臨調」、「第三次答申」,對我的意義與必要性...





附圖:
午後,家瑀的京都小窩。

台長: Chiayu
人氣(1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