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03 23:42:56| 人氣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性別認同新時代】研究指女同性戀父母的孩子性取向較開放!?(2019.04.0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社會對於多元成家的觀念越來越開放,但對於同性戀父母養育子女的看法一直具有爭議,最新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Institute at the UCLA School of Law)研究發現,女同性戀父母的孩子更容易認定自己為同性戀。

美國縱向女同性戀家庭研究(NLLFS)始於 1986 年,也是由威廉姆斯學院主導,是世界上針對女同性戀父母與家庭歷時時間最長,且最大規模的前瞻性調查。現在美國多達 600 萬兒童和成年人有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父母,這項研究使用 NLLFS 提供的資料發現女同性戀父母的女性和男性後代,更有可能報告有過同性吸引力、性少數群體的身分和同性經歷。

NLLFS 研究中的女同性戀父母 76 名孩子現在都是 20 歲左右的成年人,研究人員詢問他們有關性吸引力、身分認同和行為表現。為了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將這些後代與全國家庭成長調查(NSFG)的 25 歲參與者對比。

結果發現,76 名女同性戀父母的子女中,70% 的女性和 90% 的男性確定為異性戀,54% 的女性和 33% 的男性報告有同性性行為經驗。但是在 NSFG 組中,88% 的女性和 98% 的男性確定為異性戀,38% 的女性與 9% 的男性有同性性行為。

研究人員認為,有多種理論可以解釋性取向,包括荷爾蒙、遺傳和環境,沒有單一的決定因素。然而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女同性戀養育的孩子可能對性行為有更廣泛的看法。原因是同性戀父母對於性取向比較不採取批判態度,子女比較能夠隨著自己的感受行動。研究人員稱,「也許我們應該慶祝文化已經發展到足以讓這些年輕人自由探索他們是誰的地步了」。

至於同性戀父母子女的心理健康表現為何,去年同一批研究人員在麻省醫學協會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研究發現,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女同性戀養育的孩子成年後的表現與異性戀父母無異。

(首圖來源:Flickr/David Goehring CC BY 2.0)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原文出處請連結:
https://technews.tw/2019/04/03/adult-children-in-lesbian-parents-family/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