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16 21:24:10| 人氣2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加坡報刊:中國企業向同性戀者示好(圖)。(2015.02.1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加坡報刊:中國企業向同性戀者示好(圖)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新報稱,對於企業伸手示好,同性戀親友會創辦人阿強說,互聯網時代讓不同聲音發出來,社會對同志的包容度隨之提升。商業公司看好粉紅市場而紛紛進入,他們希望在年輕一代網民的心中樹立多元、開放和友好的形象,由此刺激他們的消費慾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6日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情人節,中國有10對同志情侶獲得淘寶網的讚助,免費去美國結婚度蜜月

  根據淘寶提供的數據,超過400對同性情侶報名參加了這項活動。參加者必須上傳視頻,敘述他們的愛情故事。獲得最多線上點贊投票的10名同志情侶名單將會被公佈,之後在今年6月赴洛杉磯結婚。這不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向同誌群體釋出善意。去年阿里集團的“雙11”網絡購物節上,也有同志伴侶現身宣傳視頻。

  中國的網上圖書音像商城——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去年也公開聲援同志。慶祝噹噹15週年的平面宣傳中,有一張男同志手牽手的海報未能通過審核被撤下。李國慶就將它發在微博上,並稱希望外界能看到該海報傳達的主題——“包容、理解和公平也是敢做敢當的態度”。

  對於企業伸手示好,總部位於廣州的同性戀親友會創辦人阿強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中國的粉紅市場近兩年來確實發生“非常有趣的變化”。他說,互聯網時代讓不同聲音發出來,社會對同志的包容度隨之提升。商業公司看好粉紅市場而紛紛進入,他們希望在年輕一代網民的心中樹立多元、開放和友好的形象,由此刺激他們的消費慾望。

  同一個時候,中國移動平台上的同性社交軟件也迅速崛起。在中國應用軟件(APP)市場中位列前三甲的同性社交軟件中,由中國男同志創辦的Blued和Zank排名第一和第三,美國同性社區軟件Jack'd排第二。這類交友軟件基於地理定位尋找離使用者最近的“基友”,雙方可以實時地進行線上聊天,給同志交友增添更多便利,無需再去公園溜達。

  據《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報導,Blued的累積註冊用戶達到1500萬,而Zank的累積用戶數也有大概300萬。Blued由原刑警耿樂創辦,他作為防艾民間組織“淡藍網”負責人,曾在2012年獲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接見。Zank的創始人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生凌絕頂。

  2014年,Blued一年內獲得兩次投資,先是獲得清流資本的1000萬元人民幣A輪投資,然後再獲國際投資機構DCM的3000萬美元(約4060萬新元)B輪融資。Zank去年也獲得聯創策源2000萬元A輪投資。同一年裡,中國網絡上出現的同性社交軟件也遠不止上述幾個。有網絡媒體人驚呼:“這麼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盯上同誌社交,同志還夠不夠用?”

  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同志,“5%”比率似乎成了標準,中國的13億人口中約有7000萬同性戀者,這是媒體經常提及的數字。LGBT資本公司(LGBT Capital)創始人保羅·湯普森估計,中國的同性戀市場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僅次於歐洲和美國。

  同性社交軟件能獲投資者青睞,在一定程度上與“移動化”成為中國同誌群體的消費與社交方式有關。根據Blued發布的《首屆中國LGBT群體生活消費指數調查報告》,年輕的中國LGBT群體十分沉迷於移動設備——71%的所有受訪者及76%的18至21歲的學生,在過去12個月內購買了智能手機,91%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內用移動設備上網購物。即時聊天工具及社交媒體,包括微信和微博,已是中國LGBT人群最廣泛使用的私人溝通工具。

  接受本報訪問的同性戀交友會項目主管戈多說,他在一次同志朋友聚會中接觸到同性社交軟件。之後在手機下載了兩款,確實找到同志朋友。手機軟件讓戈多感覺踏實很多,看到中意的人就發信息。在酒吧里看到喜歡的人反而經常裹足不前,而且很多同志其實不喜歡經常逛夜店的人,“覺得這個人不踏實”。不過,戈多也說,和異性戀交友一樣,同性社交軟件也可能被使用者純粹用來“約炮”。

  在中國,同性戀仍是個帶禁忌的話題。中國在1997年才將同性戀除罪化,到2011年同性戀才不再被視為精神疾病,但近年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包容度明顯提升,去年尤其有幾件事讓同性戀群體深受鼓舞,也燃起輿論關注同性戀群體的興奮點。先是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戴偉紳與華裔男友在英國駐華大使館登記結婚,接著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出櫃,中國女作家李銀河在2014年結束之際坦承有個同居17年的跨性別伴侶

  隨著國內外名人紛紛“出櫃”,同志維權意識在中國也逐步抬頭。 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案 ”和“ 首例同性戀職場歧視案件 ”等維權案陸續曝光。職場歧視案仍未下判,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案則判處原告勝訴。

  法官把“同性戀不是病”寫進了判決書,同時列明同性戀“可以進行治療亦屬虛假宣傳”。案中原告小振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小振去年春節過後迫於家人壓力前往重慶心語中心“治療”,但他稱,這給他身體和精神帶來極大傷害,且沒有任何效果,於是決定提告。

  31歲的小振出生於廣東省一個城鎮,目前在北京工作,有一位交往兩年的伴侶,這趟春節回老家,他想好好與父母再談談。小振說,中國社會對同性戀已比過去更包容,大城市又比三四線城市更能接受同性戀者,但主流媒體在傳播相關信息時,還是帶有歧視性,“比如一提同性戀就是艾滋病”。

  小振認為,手機交友軟件大受歡迎的背後折射出一個事實,即同志交友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不像異性戀可以在大街上牽手,“我們會引來很多異樣目光,同志在公開場合想找伴侶,甚至不知道誰也是同​​志”,很多人因此轉向網絡。

  2014年12月初,上海同志商務發布“中國首屆LGBT群體社會環境調查報告”,對2400名來自一二三線城市、年齡18歲以上的中國公民進行調查。數據顯示,59%的受訪者認為社會應該接受同性戀。30%的受訪者既不贊同也不反對,10%反對。

  在深圳駕駛學校工作的離婚人士徐先生(36歲)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他本身不認同同性戀,但也尊重個人喜好。然而,如果他四歲大的兒子長大以後是個同性戀者,他會非常難過又無奈,“因為從人性道德倫理來說,這是很不正常的”。

台長: →☆ 魅格格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