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7 11:28:48| 人氣1,4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王布蘭切特現身片場:同志電影《卡羅爾》開拍(圖)。(2014.03.16)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凯特·布兰切特两周前刚凭《蓝色茉莉》卫冕奥斯卡影后,本周就已经现身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片场,开拍最新女同电影《卡罗尔》(Carol)。这部片由曾拍出《天鹅绒金矿》的著名同志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根据《天才雷普利》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中篇小说改编,主演除“女王”布兰切特外,还有“龙纹身的女孩”鲁妮·玛拉,因此倍受关注、被认为是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女同电影。

女王布兰切特现身片场 同志电影《卡罗尔》开拍(图)

  电影依据的原著叫《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是《天才雷普利》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直到40年后她才承认自己是作者。故事讲述年轻女孩特芮丝在纽约之都追逐戏剧表演的梦想,却只能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某日她和身陷婚姻危机的金发中年主妇卡罗尔在百货公司偶遇,对现状和环境都感到绝望的两人开始书信往返、电报传情,甚至公路旅行,最终发现彼此找到了真爱。然而在当时社会(50年代美国)这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惘,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让中卡罗尔一无所有。考验两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在强大的社会压迫下她们能否坚守内心,不计代价的把感情路走到底?

女王布兰切特现身片场 同志电影《卡罗尔》开拍(图)

  “他说,现在换你许愿了。特芮丝暗自许了个愿,她的愿望就是卡罗尔。”当年海史密斯只是因为在百货公司的洋娃娃专柜看到一位优雅女性,于是花两个星期写成了《盐的代价》。由于题材敏感,最初还被出版社拒绝发行。作为美国著名的心理惊悚作家,海史密斯的代表作《天才雷普利》和《火车怪客》都曾被搬上银幕,然而《盐的代价》并不是惊悚题材,它只是关于追求另一种性向的真爱的故事。为什么叫“盐的代价”?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了爱就像没有了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电影《卡罗尔》的导演是曾拍出《天鹅绒金矿》和《远离天堂》的托德·海因斯。在拍完掳获全球摇滚乐迷的《我不在那儿》后整整六年这位同志大导演都没有再碰电影,《卡罗尔》是海因斯回归影坛的首部作品。卡罗尔的人选一早就确定是布兰切特,反而另一个角色特芮丝的人选有了小小变化,从最初《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换成了鲁尼·玛拉。当然这对于电影来说只会是意外之喜,因为相比青春甜美的华希科沃斯卡,中性叛逆的玛拉显然在气质上更接近原著。

  《卡罗尔》预计将拍摄7周,在2014年底上映。本周最先开拍的是在伊甸公园的一场圣诞戏。

*原新聞出處: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6535.htm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