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0 11:47:02|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聽見寂寞的顏色,在Eleni的音樂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傳說,在德國的新天鵝堡,普魯士大帝與華格納有斷袖之癖。
喔。不是嗎? 當然不是!
城堡是蓋給華格納沒錯,問題咱們的華格納先生寧願獻身給歌劇,也不願意去住城堡。 多麼值得嘆息的亂世情緣。

亂世? 懷疑的也有道理,那可是德國勢力強大的王權時代。各家思想紛紛出籠,舉凡孟德斯鳩、盧梭等各種理論(不論他們是不是德國人,那樣的思潮都是有著極大影響的。) 無一不在當時的歐洲散發璀璨光芒,稱不上是什麼亂世。雖然後來德國的鄰居有個大革命,把那路易十六跟瑪莉皇后給送上斷頭台。

那麼說是亂世的緣起吧! 那麼這樣子的話,由此得證:傳說與亂世,果然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不論如何,傳說畢竟是傳說,不然Wieniawski的小提琴名曲--- Legend
怎會要放上弱音器來個朦朧音效。模糊一片如在清晨湖岸,氤氳紛圍,大霧未散只聽得依稀飄渺之音。煙波淼淼呢?不對,那是形容水流浩蕩的樣子呢! 何況我只記得傳說是會輕柔漂蕩,可不記得它有著浩蕩的形象。

聽著Eleni Karaindrou (伊蘭妮˙卡蘭卓)為長期和她合作的導演 Theo Angelopoulos
其電影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 (鸛鳥踟躕)所作的電影配樂,則更加深了此一論點的說服力。

鸛鳥怎麼要踟躕呢?
第一軌的音樂即是Refugee’s Theme。東歐的冷冽單調穿透喇叭。最好選在驕陽高照的日子,不必開什麼冷氣---光聽音樂就覺得這樣的孤單寂寞是需要一件羊毛大衣的。

音樂是一種詮釋的語言,它不像是畫作或是舞作,有著至少視覺上的印象;它是瞬間的、倏忽即逝的、你能留住的,就是對聲音的印象。一旦忘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難以留下。即使擁有樂譜,每一次的演出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正如同,我們會努力每一個美好的當下,但我們無法保證能延續那時完全的新鮮度而不會變質。

Eleni,她,是那位高明使用這樣詮釋的語言,精準的將語言內在的精神召喚而出。

想起在公館的二手CD店裡,通曉各類音樂的可愛老闆,是如何的推崇這位女配樂家的音樂,他說,Eleni的霧中風景是最容易懂的,最難聽懂的,是永遠的一天。音樂繞了過去,他抓不到Eleni的意象。這是一個幸福的人,顯然的並且是無庸置疑的。

Eternity and a Day (永遠的一天)
故事很簡單
一個老人,牽著一隻狗,緬懷一輩子的過去。
第一軌是Hearing the Time,就要你聽見時間的聲音呢…你聽到過嗎?
那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結尾”一片大雪白茫茫”的紛圍。不需多作解釋,請讓你心底未曾輕易使人開啟的機密檔案櫃,自行檢視片片回憶。到了第二軌,輕微哀傷的圓舞曲,自此揭示整部電影的主題,後來的十六軌音樂沒有一軌不是照著這樣的步調行走聲音空間。像是煙霧繚繞的主題旋律,於是我們在Eleni的音樂裡聽見那位牽著狗兒的老人的、輕憂鬱的、歷歷如繪的、但是也早已逝去的,往事。

希臘的傳說盛產,如同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其美麗與哀傷。好像從來都是這樣的,傳說經常得要和哀愁送作堆,不這樣做,就像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舉凡知名的沒有不寫幾首憂國憂民的詩詞流傳後世的。傳說,是傳著說的,傳著說呢,就免不了加油添醋給好好增色一番。

幸好Eleni不來這一套,那只會搶了影像的風采;真正的配樂,是跟著影像,跟著故事,作漂亮的襯色,卻又讓你難以忽略它的存在---那像是電影本身一定有的元素。
似乎這位並未如學院派作曲家受過非常正式傳統訓練的希臘女配樂家,仿若是在作中國山水畫一般,輕輕勾勒幾筆,電影的內容就不論是紛雜亂世也好,太平盛世也罷,她為電影所譜寫的音樂是如此直入人心---所以我說可愛的老闆顯然是個幸福的人哪,
能夠聽懂Eternity and a Day,是聽懂了寂寞。

台長: Musseta.塔兒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