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晚上,米黃去了看《水滸傳》。
林奕華先生的劇場,有一段時間沒有看了。對上一次已經是《包法利夫人們》...應該都有兩三年前了吧。(或者更久~ 而林先生的背景,他的劇場經驗,他的豐功偉績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米黃不在此詳述。) Gimmick和孖屐亭都是林先生的拿手好劇。米黃想,張孝全很明顯就是這次的孖屐亭的主要工具。就算不認識林先生,張孝全一張赤裸上身的宣傳poster都總有一點看頭吧。
說真的,留意這次劇場表演是因為張孝全。其實他之前的《沉默的青春》、《盛夏光年》等等的演出米黃都沒有看過。米黃只是喜歡他的樣子流露的感覺:沉默、倔強、深情、又有一點呆...米黃有這樣的臉就好了! 哈哈~ 不過令米黃會掏腰包買票進場的原因還是因為林先生喇。
**「沒有三兩三 誰敢上梁山」**
「我在去年初給自己出題目以四年時間完成『中國四大名著系列』的創作時,其實也是潛意識作祟居多:有說『少不謙水滸,老不讀三國』,又或『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這個不宜那個不合許地反來覆去,我看見中國人對認識自己的各種忌諱,當中隱藏(抑或標誌)著對人格發展與性別角色的操控管制。」(節錄自場刊中的 -關於中國四大名著系列)
這好像就是這次劇場的主題。
米黃覺得《WHAT is MAN?》這個名改得好,就是「什麼是男人?」男人這兩個字在傳統上好像都有著一定的形象: 「剛強、冷靜、挺拔、決斷、理智、豪邁、大方、仁義、博愛等等兼備,才稱得上有男子氣慨。但有這樣的氣慨,而沒有這樣的外觀,也還是不能名副其實。男人必須體形型偉昂、粗眉、正大方容,才能提供男人應有的安全感。然而,現實中有多少男性是內外一致,能夠滿足人們對他的要求,包括幻想呢?」(節錄自場刊中的 -《水滸傳》怎樣解構「男人」)
就是因為做男人要有一定的形象,為了追求成為別人眼中的男人,反而令現在的男人變得缺乏形象 - 他們為了追求別人心目中的男人形象,因此沒有了自我,一個人沒有了自我,又怎樣面對自己? 繼而的是自我形象低落,這明顯是和想要成為固有形象的男人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林先生繼續說:「如果男人對自己都沒有安全感,別人對他卻充滿期望、憧憬、幻想,他又該如何面對別人對他的慾望? 與此同時,在男人追求慾望的過程中,他們必須拿出「男子氣慨」作為吸引力,否則對方又怎會願意和他進一步交流,或交換擁有的東西?」
「我們想在男人身上找到安全感,不代表男人一定擁有它。但是有多少男人不怕承認自己缺乏安全感? 男人的安全感來自哪裡? 男人缺乏安全感又由什麼造成? 是因為這是一個父親經常缺席的文化,還是因為傳統中母親的角色太強勢? 在近三十年的港產電影裡,很明顯『小男人』比男人更受推崇,而女性的角色若不是只用來投射『小男人』的幻想 (不是玉女便是肉彈),便是擺佈和操控男人的女強人。可見男人越沒有安全感,社會上便越容易出現女性形象的兩極化。有主見、有思想的女人越多,越容易令受不了自己被要求的壓力的男人生活在崩潰邊緣。
舞台版的《水滸傳》便是以『逼上梁山』為現代男性『為何失去安全感』的比喻。九段獨白中的九個符號,是男人在沒有安全感之下處於不同狀態,它們不約而同指向對權力的渴求和追求,它們也指向在得不到權力時男人會以什麼來麻醉和放逐自己。正因為我們的觀念不容許男人自我探索 - 由問『What is Man?』開始 - 才會造成男人們迷失自我。」
**********************************************************************
原先,米黃對這個《水滸傳》想寫的很多,但是因為之前米黃是有點忙,整個人也有點茫,所以一直都沒有寫。時間久了,就更加寫不出來。
以上的是米黃已經寫了的。已經想了很久,但真的寫不下去了。內部大部份是在場刊中copy出來的,自己說的其實只是三兩句而已。
就當是給期待很久的網友們的一點點補償。
謝謝支持~
文章定位:
人氣(423) | 回應(14)|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