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8 18:47:35 |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技術分析~~壓力與支撐~~

豹仔語錄:
股價壓力~ 一直是投資人的最怕~
股價支撐~ 一直是投資人的最愛~

豹主建議跳壓力與支撐的迷思~ 坦然面對股價波動~



壓力與支撐


意義
支撐的意義即為需求集中的區域,亦即潛在的買進力道的聚集區;而壓力則為供給集中的區域,價格達到該區域時,將引發賣方力量出現。支撐與壓力是與趨勢線相關的觀念。趨勢線談論的是未來價格的可能走向,因此在上升趨勢線的下端,存在著潛在不小的買進力量,使得價格持續往趨勢線方向走,這個力量即為支撐。同理,在下降趨勢線的上端,存在著為數不小的賣出力量,使得價格有沿著下降趨勢線進行的傾向,而這個力量即為壓力。



另一方面,支撐與壓力亦與價格的型態有密切的關係。某些價格型態,已表現出需求或供給集中的意涵,所以在特定的價格型態下,將會出現特定的支撐或壓力的現象。例如,反轉型態的W底的頸線,本身即為一壓力線,當價格突破頸線(壓力線)後,壓力轉而成為支撐,趨勢反轉。
                               


應用原則  
研究支撐與壓力,必須要了解二項基本的問題:第一個是支撐或壓力可能出現的位置為何?              
第二個是支撐或壓力的力道如何?支撐或壓力出現的位置
過去發生的波峰或波谷,將是支撐或壓力區域由於供給或需求無法在事前得知,因此要直接觀察支撐或壓力是困難的。但技術分析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便為趨勢的演變將重複發生,因此觀察過去價格走勢將可以發現支撐或壓力的出現。當在某些區域,向上價格的走勢發生折返時,則顯示該區域附近將出現賣盤使得價格折返,因此該區域即為壓力區,尤其是當價格遇到該區域而發生折返的次數越多時,則這個壓力區將越有效。同理,當價格下跌到某些區域時,便發生反彈,則顯示這個區域具有相當的潛在買盤,因而形成一個支撐區。由於發生過的經驗得知,價格到了該區域附近,發生了折返的現象,而需求或供給的行為模式是具重複性且不易改變的,因此我們將預期,如果價格再度回到該區域時,將再次引發賣盤,而使得價格再度折返,因此過去的波峰位置將預期是壓力形成的區域。同理,波谷的位置將是支撐所形成的位置。



趨勢線為支撐及壓力的所在由於價格走勢有其趨勢,因此所形成的波峰或波谷將隨著長期趨勢而改變,這意味著存在於投資人心中的理想供給價位或需求價位亦會隨著時間趨勢而有所修正。因此,數個波峰或數個波谷將可描繪出投資人心中對供給價位或需求價位之變動趨勢,這即是趨勢線所表現的支撐或壓力線。



短線過熱將形成心理關卡,為壓力或支撐的所在某些狀況下,由歷史資料所推斷的支撐或壓力會出現與目前價位相距甚遠的情況,但這個時候並不表示價格上漲或下跌短期內都不會遇到壓力或支撐。由於支撐或壓力為投資人心中的供需價位的集中區域,因此,當短線漲幅過大時,市場將會因為大多數人都達到了獲利目標,而造成獲利回吐的壓力。同理,當短線跌幅過大時,將會吸引投資人進場,而造成支撐。以台灣市場而言,短期內若價格漲幅超過約20%時,價格將會有拉回的情況。

整數價位亦為支撐或壓力之所在資人獲利了結或心中理想的買點,通常或設定成整數價位,如40、25、100等。 因此這種整數價位亦會成為價格的支撐或壓力,但時間不會太長。

經常出現的價位亦顯示其為支撐壓力區當價格經常出現在某數字區域時,許多投資人將會以該常出現的數值作為其買賣的決策點,因此這種價位將變成一個支撐或壓力區域。

缺點
支撐及壓力將相互轉換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準則。支撐或壓力並非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的概念。當價格向上對某壓力區進行突破前,將不斷的對壓力線作測試(即買盤進攻供給密集區間,並且無功而返的價格行為,如同試探賣壓的強度),每一次測試,都將消化掉一些賣壓。因此,當價格發生突破時,代表市場在該價位的累積需求已超過了供給,亦即突破代表市場參與者的結構發生改變,因而造成突破。在這個時候,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十足,認定原來的壓力區正是價格上漲起點,未來空間大(這正是這群人買進的理由),因此在這個價位附近都是買點。於是,在原來的壓力區變成了需求密集區域,即支撐區。因此在當價格帶量突破壓力區時,原來的壓力區將轉變成為支撐區。而支撐區被價格穿破後,原有的支撐將轉變成為壓力區是相同的道理。注意!這個結構改變判定必須依靠成交量是否夠大來判定,若成交量不夠大,則不能確定市場參與者是否夠多到足以使結構發生改變,唯有突破配合大量的成交量,才能肯定市場結構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均以巨量與否來確認是否為有效的突破的道理。支撐與壓力將相互轉換的另一個原因是投資人心理面轉變的因素。即使同一群投資人,也可能因為價格經常會回到壓力區域,而開始認為即使在壓力區域買進,發生損失的機會也不會太高。尤其是當壓力被突破時,這種心理面的轉折將顯著的發生,使得投資人對買進價位的設定將調整至原壓力區域,很明顯的,這個時候的壓力區已轉變成支撐了。而支撐轉變成壓力的道理亦同。
                               


補救措施  
判定支撐壓力的力道準則支撐或壓力的另一項重要的問題是其力道強度如何。一般而言,判定力道強度的方式,可以從成交量、價位距離、形成時間及測試次數來判定。其中成交量是一個最重要的指標。   

由該價格區的成交量情況來判定支撐壓力的力道支撐或壓力形成的原因是需求或供給的集中區,而這種集中現象則表現在成交量的大小。當一個底部發生是伴隨著大成交量時,則隨後該處所構成的壓力將會較大。

目前價位與支撐/壓力區域的距離,是其強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價格由40元開始下跌,跌到31元後漲到34元,之後再跌到26元時,這個時候,31元對26元而言將是很明顯的壓力,但如果價格是從34元跌到29元,則31元的壓力將不會太明顯。



先前的支撐壓力區與現在的時間距離時間較早前所形成的支撐或壓力,可能在隨著時間的經過後,在逐漸的換手下,力道將逐漸消失。相反的,在近期才形成的支撐或壓力區域,其有效性將會較強。

測試次數越多的支撐壓力區,顯示其力道強當測試越多次均成立的支撐壓力區,其支撐壓力是顯著的。但 是短時間的密集測試則有助於支撐壓力的減小,因為每一次測試,都會消化掉一部分的力道。例如,價格由 25元上攻至30元後拉回至28元,若28元再迅速上攻,則壓力的力道將較前一次小。但是如果測試失敗,價格 遠離後,原來在測試區買進者都將形成套牢,而成為下一波的壓力。此時,測試的次數越多,將顯得力道越強。



判斷支撐與壓力,是研判價格走勢轉折的重要工具。而在應用上,趨勢線、價格型態的頸線以及整數心理關卡等,都是支撐或壓力的出現區。而支撐或壓力在概念上,是一個區域而不是特定點,因此在繪製支撐壓力線時,有時可發現以一個支撐區域或壓力區域來表現將更實用。
                               


以支撐或壓力線來實際運用時,將經常會出現假訊號,或是多頭/空頭陷阱。因此必須訂定一個主觀的比率來認定突破,例如價格的3%。另一個方法便是以支撐或壓力區間來取代3%。在這個時候,當壓力區間的上限遭突破或支撐區間的下限遭穿越時,則認訊號確立。



台長: Kenny
人氣(1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投資理財 |
此分類下一篇:技術分析~~壓力與支撐~~
此分類上一篇:技術分析~~逆時鐘曲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