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9 20:27:49|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做旅行家,不做遊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做旅行家,不做遊客
2002年12月號
劉宇凡
中國人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往今來,都有這樣一種人,不惜孤身犯險,遊歷四方。這些旅行家為的是甚麼?是為了體驗各地風土人情,為了歷練人生。宗教上的朝聖者更是追求心靈淨化的旅行家。由偉大旅行家寫下的文章,不僅向讀者展示各地湖光山色,而且展現他對當地文化的深入細膩的觀察,他的人文上的關懷。英國十六世紀哲學家培根寫過《論旅遊》,認為旅遊是人所必需的教育。咱們中國也有個劉鶚,到處遊歷,寫下《老殘遊記》。

自主的還是受愚弄的

旅行家之所以為旅行家,首先是他們是自主的旅行者,並不依賴旅行社來為他安排一切行程;在這個意義上,他的旅行同商業世界沒有多少關係,也沒有多大經濟價值,因為消費不是他旅行的目的,為旅行而旅行才是他的目的。他對當地風土人情,美的醜的,都有興致去看,去感受。他能放下本身文化局限,去盡量按當地習慣吃喝,不會非可樂不喝,非粵式小炒不吃。更重要的是,他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遊歷,好的壞的,都慢慢體驗,因為他並非純為娛樂而遊歷,而是為了豐富人生。《老殘遊記》除了寫各地風光,還寫了許多各地的民情、政情。很多人都記得《老殘遊記》中寫大明湖寫得很好,但很多人都忽略老殘就在大明湖一章中,寫達官貴人的轎夫怎樣踢倒一個窮小孩的一幕。劉鶚不是以「消費者」資格,而是以一個真正的人的身份去作他的遊歷,所以他不僅記錄了錦秀山河,而且記載了各地貪官污吏,還作出了「貪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的感嘆。

但時下參加遊行團的遊客,就是這樣的旅行家嗎?不,不。他們的全部行程,全部觀光,都是遊行社的指定動作,分毫不差。遊客以為見到的是十足土產,殊不知當中半假半真,全假的也不知凡幾。你以為見到的是當地人的風土人情,殊不知有多少是誇大甚至無中生有,以取悅遊客。即使真有其事其物,也可能是本來具有莊嚴神聖意義的祭神舞蹈,卻變成了娛樂遊客、天天上演的娛樂節目;本來具有精神價值的祭品或祈福小玩兒,如今變成只具有商業價值的「紀念品」。

廿年前有位社會學家記述自己到南美洲亞瑪遜森林的旅遊經驗:

「我在哥倫比亞參加了亞瑪遜河當地遊。這個旅行團聲稱會遊覽真正的印第安人村落。但這次遊覽對我而言是令人反感的經驗。我們每抵達一個村落,導遊就會先搖鈴通知村中印第安人脫下長衫,戴上珠子造的頸鍊,穿上草裙,以迎接遊客。我覺得,這些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及宗教都已受破壞。途中印第安人不斷兜售他們以為遊客會喜歡的可憐的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其實並非屬於他們土生的文化。遊覽完畢,導遊就會留下一些啤酒及香煙,以便他們可以麻木地守候下一批遊客。」【註1】

廿年前,這些「可憐的手工藝品」可能還是原住民單家獨戶造出來的。廿年後的今天,它們很有可能是資本主義式工場甚至大工廠造出來的了。

假的風土,做作的人情

當代旅遊業不過是另一個夢工場。它給遊客展現的,決不是真實的當地風土人情,而是整個旅遊業為遊客所製造的夢。有人分析過一個旅行社廣告怎樣推銷一個新景點。廣告叫人遠離城市煩囂,來到這個地方,因為它有:

──好山好水,一片碧綠;
──當地人熱情好客,令你賓至如歸;
──空氣清新,海闊天空;
──吃喝玩樂,盡情享受
──寧靜度日,拋卻一切煩惱

為甚麼你會受吸引?因為你住的城市污煙瘴氣;你在石屎森林之間被老闆剝削勞役得疲乏不堪;你雖然天天同人擠著上班擠著下班,但形同陌路,甚至你感到同家人也答不上話兒。你是資本主義永恆的惡性競爭甚至戰爭中的爛頭卒,肉體上和精神上已經瀕於半崩潰。幸好,你終於等到一個四天、五天、七天「長」假期,於是你跑到「世外桃源」去「充電」,好讓你四五天之後回去石屎森林重新撕殺。你越是撕殺得筋疲力歇,你越需要在下一個假期去「充電」。所以,你決不計較你遊覽的東西是真是假,決不費腦筋思索一下當地人是怎樣過生活,決沒時間真正體驗當地文化。只要你能從旅行社買一個幾天的夢回家就成。

怪不得卅多年前,國際官方旅遊聯合會推許旅遊業,說它「把民眾從精疲力盡而又不人道的勞動事務中拯救出來,使人類從妨害其人格的不良環境中解脫出來」。【註2】如果在「解脫」二字之前加上「幾日或幾星期」的修飾詞語,這句話還算對的。

黃山因為過度開發「旅遊資源」,建設酒店太多,以至黃山著名景點「夢筆生花」──長在黃山頂上的孤松──枯死了。當局的對策是以假亂真,插上一枝塑膠樹。官兒還說:塑膠樹「遠看看不出,不細看看不出」。【註3】對啊,哪有遊客會細看?遊客都是匆匆而來,相照一張,匆匆而去。能充電就成,真假又有啥重要?有朝一日,黃山的「旅遊資源」終於耗盡,那不打緊,旅遊業一定早已為大家找到了新的「旅遊點」。

旅遊業的新商機

近年來,外國一些較有文化品味的遊客終於抵受不住惡俗的旅行團,希望能看到外地真實的風土人情。你知道,資本家的口號是「顧客至上」。舊的市場飽和了,消費者吃膩了,玩殘了,旅遊世界就會立刻找尋新商機。傳統的惡俗不堪的旅遊方式不那麼馨香了,就立刻開拓「文化旅遊」、「生態旅遊」、「探險旅遊」。

有法國旅行社設計了一種文化旅遊,就是帶領遊客到南部法國城市穿街過巷,直接觀察那兒普通法國人的日常生活,從而了解「法國通俗文化」。開頭還好,但久而久之,當地居民對於被人天天窺探再也無法忍受,直至鬧到遊行示威,向遊客大扔麵粉為止。示威標語是:「我們不是動物園的動物!」這些遊客終於知道甚麼是法國通俗文化了。【註4】

有人說,當代旅遊業使普通人也能享受過去只有上流人士才能享受的異地風情、五星級酒店,所以是一種社會進步,功不可抹。

真是這麼簡單嗎?為甚麼他們不去看看,這種商業化的大眾旅遊怎樣造成環境破壞,怎樣養肥了少數跨國公司,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得益甚少?

對,現在普通人也能享受「異國風情」了,但是,這是一種多麼惡俗與受愚弄的「享受」呀。真正的進步只能是當普通人也能有充足餘閒與精神,充足財力,充足的文化素養,去做旅行家而不是做遊客。前者讓人自主,讓人通過了解異國風情來豐富自己人生,而後者卻是讓人當旅行社、酒店及所有「旅遊業」老闆的冤大頭。但是,當代資本主義那種把人民及自然資源剝削殆盡,把一切社會生活都商品化的邏輯,必然是壓抑前者而助長後者。

【注釋】
1.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by Peter Corrigan, Sage Pubications Inc. London, 1997, P.39.
2.《觀光旅遊社會學》,Robert Lanquar,遠流出版公司,台北,1993年,58頁。
3.明報,2002年2月26日
4.同註1, P140


台長: mescanol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