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6 15:36:10| 人氣1,8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孤獨的鄭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海軍官校校歌裡有「忠貞熱烈,奔赴海洋,海疆開拓,二鄭皇皇」的歌詞,這「二鄭」指的是鄭和與鄭成功。最近有外電報導指出,某張地圖可能可以證明,明朝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可能才是真正發現美洲大陸的人,他的艦隊造訪美洲大陸的時間,可能比哥倫布還要早上將近七十多年,下面先轉載「中國時報」的報導內容:


 英國《獨立報》指出,一月十六日將有一張古代地圖在北京和倫敦同時展出,這張地圖可能將證明最早發現美洲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這張地圖是中國航海家於一四一八年繪製的並在一七六三年複製,地圖上標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報導說,這張地圖正讓歷史學家對十五世紀的世界歷史進行徹底的思考。
 報導說,這張在一四一八年繪制的地圖,將會證明中國航海家鄭和首先發現美洲的理論,鄭和船隊曾在一四○五年至一四三五年進行遠洋航行,而哥倫布在七十一年後才發現了美洲大陸。
 此外,鄭和的船隊還抵達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比達‧伽馬早七十六年;鄭和船隊環行世界,也要比麥哲倫早了一百多年;鄭和船隊也要比詹姆斯‧庫克船長早了三個多世紀抵達澳大利亞。
 《獨立報》說,這個非凡的世界航海修正史表明,中國人已率先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真正範圍,但卻沒像歐洲人那樣去佔領殖民這些新大陸,相反,中國卻從外部世界撤回到一個長期的自我封閉世界。
 報導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將刊登這份中國古代地圖副本以及一個有趣的歷史理論,這個理論一旦得到證實,就能證明發現美洲大陸的是中國的航海家鄭和,而不是哥倫布。《經濟學人》說,正如許多學生所知,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新大陸。但是,這份日期為一四一八年的地圖或許可以證明,鄭和可能在一四一八年曾經航海到過美洲。
 《經濟學人》說,這份地圖的副本將於一月十六日在北京和位於倫敦格林威治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向全世界展示。這份副本是中國知名商業律師、地圖和繪畫收藏家劉剛在二○○一年以大約五百美元的價格從一個上海小商人手上購買的。
 曾效力英國皇家海軍二十七年,並花了十四年時間研究鄭和的專家孟席斯在二○○五年年底看了劉剛所收藏的地圖,並認為它是到目前為止他所見到的最全面的地圖。孟席斯說,這位北京律師拿給他的地圖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個顯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地圖,進一步說明中國人是最早去過大洋洲的人,也就是說,大洋洲土著毛利人有中國人的血統。
 孟席斯說,這張地圖正在等待英國劍橋大學和紐西蘭瓦加圖大學的同位素測定,結果將於一月十七日公布。


 這種足以翻轉既定歷史認知的重大發現,必須要透過極為嚴謹的程序查證,因此不可能單靠一張地圖就能作出判斷,但不論結果如何,鄭和是15世紀最偉大的航海家,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鄭和西元1371年出生在雲南,1405年首度率領艦隊出發,傳說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替發動政變才登上帝位的明成祖朱棣找尋失蹤的朱允炆,這個說法一直無法有很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根據已故戰略學者紐先鍾先生在著作「戰略家:思想與著作」裡的分析,鄭和出航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蒙古的蒙兀兒帝國興起,阻擋了明朝在陸地上的發展,明成祖於是派遣鄭和出訪,一方面展示國力,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利用海軍艦隊發動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權力投射」,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海路和東南亞與南亞各國聯繫,共同對付蒙兀兒帝國,組織全世界最早,範圍也最大的「圍堵同盟」。由於蒙兀兒帝國在帖木而大帝死後便分裂衰弱,明成祖大膽的戰略構想因而無從實現。

 根據有限的史料,鄭和的艦隊共有兩百多艘大小船隻,兵力兩萬七千人,當時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艦隊,即使以今天的標準看,都是極為驚人的規模。七次下西洋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東南亞,最遠曾經到達今天的東非。鄭和有沒有繞過好望角,橫越大西洋,甚至進入大洋洲,完成環球航行的壯舉?不知道,至少目前沒有史料可以證明鄭和艦隊曾經航行過這些地方,雖然去年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讓兩岸掀起鄭和研究熱,但很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關於鄭和的史料極為有限而片段,在這方面的研究很難出現突破。

 為何鄭和的史料如此缺乏?這和明朝政權的態度有關。在鄭和艦隊第七次下西洋返國後,明朝便實施海禁,不但聽任船艦毀壞,還要求沿海人民往內陸撤退,不准靠海維生,相關紀錄因而散佚,連明史裡有關鄭和的記載也非常簡略,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的海權思想頓時夭折,直到明末的鄭成功出現。

 鄭成功和父親鄭芝龍原本是海盜,明朝因為海禁加上倭寇侵擾,沒有海權觀念,清朝也是大陸政權,缺乏海上行動能力,鄭成功的艦隊是當時全中國,甚至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強的艦隊,他據守台灣的時候,清朝原本有意以形同「一國兩制」的手段招安,承認鄭成功在台灣和大陸東南的治權和軍權,最後是鄭成功拒絕接受招安才發動攻擊。清朝在發動攻擊的時候,還得找來鄭成功的部屬施琅,方能「以海制海」,渡過台灣海峽天險,剿滅鄭成功和鄭經父子在台灣的根據地。

 清末的林則徐和魏源等人,在面對來自西方國家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壓力時,也思考過海權思想。魏源在鴉片戰爭後不久的1843年發表「海國圖志」,比馬漢發表「海權論」的時間還要早,只可惜清朝政府沒有重視,就此種下積弱不振的根基。

 從鄭和到魏源,中國錯失了好幾次成為海權國家的機會,不要以為這是「中國」的事,和台灣無關,除了原住民外,台灣人是來自大陸的移民,血液裡原本帶有邁向海洋的冒險基因,但是國民黨政府在戒嚴時期管制海上活動,民進黨雖然強調「海洋立國」,不過在「本土化」的魔咒影響下,對海洋的經營也不積極,談到海洋,除了吃(例如屏東黑鮪魚季和花蓮曼波魚季)幾乎沒有其他更積極的經營作為,實在可惜了小小台灣有超過一千四百公里的海岸線。

 台灣終於在據守近五十年的南沙太平島興建機場,展現宣示主權和開始經營的決心,中國人可能永遠不會再出現規模直追二鄭的艦隊,但是只要能展現勇敢邁向海洋,而不只是死守陸地或島嶼的決心,就已不負先人的開創,否則,不論是鄭和、鄭成功、魏源,還是勇渡「黑水溝」的台灣先民,都只是孤獨的「先行者」而已。

台長: 喵喵
人氣(1,8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