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7 09:45:56| 人氣9,4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生苦命,埋骨異鄉的蔣方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名芬娜的蔣方良,一九一六年出生在蘇聯烏拉山區,十六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的「英雄救美」,認識了當時在蘇聯名為作客,實為人質,名叫尼古拉的中國青年,也就是蔣經國。兩年後兩人結婚,生下長子蔣孝文,一九三七年和蔣經國一起回到中國,二十出頭,原本活潑好動的蔣方良,從此掉進了中國現代史最重要家族的漩渦裡,開始了極度壓抑寂寞的後半生。
 在蘇聯的蔣方良,是個全心全意愛著「尼古拉」的俄國女孩兒;在浙江的蔣方良,是個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卻努力學著作中國媳婦的少婦;在江西贛南的蔣方良,是個必須把丈夫交給別人,又得忍受丈夫在情感上出軌的女人;在台灣的蔣方良,則是個必須把年輕時的熱情全部收起來,不能曝光,卻又不能享有「第一夫人」頭銜的第一夫人。
 為了丈夫,蔣方良不打麻將,不打高爾夫,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可以自由自在地種菜養雞,或是騎著腳踏車去買菜;在那個「反共抗俄」的年代裡,「太子」的太太竟然是個俄國人,是個令人驚訝又尷尬的巧合,熱情活潑的「芬娜」從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壓抑,隱形,只有影子陪伴自己的「蔣方良」。
 蔣方良所受的壓抑其來有自,由於蔣經國與蔣宋美齡的微妙關係,即使蔣經國當了總統,大家談到「第一夫人」,指的依然是蔣宋美齡,沒有人想到蔣方良,反而因為蔣經國當了總統,年輕時受到社會主義薰陶,對政商關係極為厭惡的經國先生,要求自己的家人絕對不能和任何公務扯上關係,甚至不能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我們在今天的政壇見到的「扶輪社」、「夫人派」、「官邸派」、「羅太太」,對蔣方良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也因為年輕時在蘇聯一起吃過苦,蔣經國和蔣方良雖然貴為國家元首和第一夫人,卻一直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家具始終不換,飯菜熱了又熱,餐餐天天吃剩菜。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回憶,七海寓所雖然號稱是「總統官邸」,但是還比不上他現在住處的客廳,臥室裡不過就是床鋪和辦公桌各一張,四壁肅然,有的只是滿牆的照片,滿心的回憶。
 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尼古拉」從此無法和再和「芬娜」共渡餘生,對蔣方良是極大的打擊,接下來孝文、孝武、孝勇三個兒子先後病逝,老年喪子是何其沉重的打擊,更何況是所有的兒子都先她而去,一次又一次到醫院送走黑髮人,只留下孤單的老人,對蔣方良來說,更是椎心之痛。從那時候開始,蔣方良成為七海官邸裡,一個無聲的影子,除了不時到慈湖或頭寮謁陵,或是極少有的郊外踏青,蔣方良足不出戶,守著七海官邸,守著一天又一天,漫長又寂寞的時光,陪伴她的只有無盡的回憶。
 今年五月,蔣方良九十大壽,各界人士都前往祝壽,俄羅斯駐台副代表前往探視,兩人還用鄉音交談,應該是蔣方良這幾年最快樂的時候。蔣方良想過回故鄉嗎?應該想過,但是路途遙遠,缺少盤纏,終究成為不可即的夢想。一位當過第一夫人的老人,竟然因為經濟困窘而無法實現生命的最後期望,是蔣方良老年喪子之外的另一樁大悲劇。
 在蔣方良還是「芬娜」的時候,她和「尼古拉」胼手胝足,過著清苦的工人生活;到了中國,到了台灣,到了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她卻得把自己的感情埋藏起來,當個沒有聲音,只有影子的人。嫁入中國第一政治豪門,與其說蔣方良是「麻雀變鳳凰」的中國版黛安娜王妃,不如說她是個從遙遠的俄羅斯,來到中國的「油麻菜籽」。回首前塵,如果當年有機會選擇,芬娜應該會選擇和她的「尼古拉」一起當窮工人,而不會在台灣作一個沒有聲音,沒有榮耀,回不了家,只有打擊,只有孤寂陪伴的「第一夫人」(蔣方良過世後,蔣家家屬提供媒體這張照片,是蔣方良晚年的照片裡,極少數面露笑容的照片)。

台長: 喵喵
人氣(9,4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