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社簡介(二)
2004.05.25
--------------------------------------------------------------------------------
【拜殿】(はいでん,haiden)
通常拜殿位於正殿前,有些神社是與正殿成一體。拜殿上方有鈴鐺,參拜前要先搖搖鈴鐺,把神叫回來,免得神跑去跟其他神下棋,聽不到你的禱告。據說青銅鈴鐺於四世紀古墳時代便已傳進日本,但掛在神社前讓參拜者搖鈴,則是中世以後的事。搖鈴之前別忘了丟硬幣到「賽錢箱」(さいせんばこ,saizenbako),一般都丟五圓硬幣,因為「五圓」(ごえん,goen)與「御緣」(ごえん)同音,要是湊巧錢包內沒有五圓硬幣,那就隨意了。(見上圖)
【拍手】(はくしゅ,hakusyu).【柏手】(かしわで,kasiwade)
搖過鈴鐺後,再二拜、二拍手、一拜,進行參拜儀式。前面二拜是深鞠躬,然後擊掌,最後一拜便是第二次擊掌時,不用分開手掌,就那樣合掌、頷首,然後在內心禱告
【御神體】(ごしんたい,gosintai)
神社內的「御神體」通常是鏡、劍、玉,也就是《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所記載的三種神器:八坂瓊曲玉(やさかにのまがたま, yasakaninomagatama)、八咫鏡(やたのかがみ,yatanokagami)、天叢雲劍(あめのむらくものつるぎ, amenomurakumonotsurugi=草薙劍/くさなぎのつるぎ,kusanaginotsurugi)。這是歷代天皇傳承的皇位象徵。三種神器之中,草薙劍於「源平之戰」時隨安德天皇入海,日後由伊勢神宮奉上另一把寶劍,為目前皇家的三種神器。時代較古的神社,「御神體」通常是山、石、岩等自然物。
【祝詞.祓】(のりと,norito.はらい,harai)
「祝詞」是基於日本神話朗誦該神社祭神的由來。祓,是祓除心身所有罪惡、污垢,與一般的戒浴不一樣。祓,有各種方式,最普遍的是神主朗誦完祝詞後,揮舞手中的「御幣」(ごへい,gohei,驅邪幡,白紙或五顏六色的紙製幡),其次再由另一位神主將手中的楊桐樹枝浸於鹽水中,再左右揮舞。鹽水表示海水。日本的神社每年都會於六月、十二月舉行「大祓」,據說此儀式自七世紀末便定型了。
【神木】(しんぼく,sinboku).【榊】(さかき,sakaki)
如果在神社看到綁著「注連繩」或另外用欄柵隔開的樹木,那便是神木。日本國內著名的神社神木是奈良市春日大社的楊桐(樹齡八百年)、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的「驗の衫」(しるしのすぎ,sirusinosugi)、福岡市香椎宮的綾杉(樹齡一千八百年)等。其他地方神社也常見樹齡千年以上的神木。
【神樂】(かぐら,kagura)
神樂是招待神來欣賞音樂歌舞的一種祭祀儀式,宮中舉行的是十一世紀便確立的「御神樂」,民間舉行的又細分為巫女神樂、出雲流派神樂、伊勢流派神樂等。
【攝社】(せっしゃ,sessya).【末社】(まっしゃ,massya)
神社境內可見小社殿或小祠堂,祭神通常是正殿祭神的后神或子神,不然便是與正殿祭神有關的神,有時候是當地的地主神。觀看這種小社殿非常有趣,通常小社殿前都有說明木牌,某些歷史悠久的地方神社,境內有不少小社殿,看了半天說明還是看不出跟正殿祭神有任何關係,這時候就可以自己亂猜,為神編故事了。
【繪馬】(えま,ema)
古代是用活馬奉獻給神,而賽馬其實也是一種占卜儀式,只是馬是高價動物,一般庶民買不起,便以土製馬、木製馬代替,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繪馬。參拜時若有明確目的,例如聯考、妊娠、結婚等,可以買個繪馬,寫上自己的名字(千萬別寫電話號碼與地址,也別寫假名)與祈願,再掛在神社指定的地方。
【御札】(おふだ,ofuda).【御守り】(おまもり,omamori)
「御札」的正式名稱是「神符」,買回來放在家裡當避邪符。「御守」裡面除了有護身符,還有一些小東西,適合掛在身上或皮包、手機、車廂內等。
【御神籤】(おみくじ,omikuji)
現在都將神籤結在神社內的樹枝或固定場所,其實往昔只限祈求男女戀愛成功或結親之類的人,才可以將神籤結在神社內的樹枝,表示「結緣」。總之,無論繪馬、御札、御守、神籤,神社每年都會先進行「祓」儀式,再全部燒掉。家裡的「御札」,等一年過後(或祈願實現時),可以拿到神社去丟。任何神社都有讓人丟這類符咒的場所,不見得非得丟到原先取得符咒的神社。但如果是旅遊途中取得符咒(海外人士),日後無法回原地丟,也可以自己燒。
轉載自--日本文化物語:
http://miya.or.tv/index.html
作者:本圖文經<<陰陽師>>中譯本譯者茂呂美耶小姐授權同意轉載,他人勿經台長同意不可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