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16 11:22:19| 人氣1,6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見,總有一天》——冷靜與熱情之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sayonara.jpg

 

也許焦點落在夫妻檔的組合上吧,中山美穗退出藝能界多年,藉電影再見,總有一天》久休復出,她的丈夫、作家辻仁成正是再見,總有一天》的原著小說作者,台灣的麥田出版社也立刻乘勢再版原著。

 

好了,還是說回電影。再見,總有一天》瑕瑜互見,無論讚賞或狠批,都可以舉出一打理由。我並不急於投入任何一方,卻想起一本書的名字:《冷靜與熱情之間》,就是辻仁成和江國香織同題對寫的小說,由此當可明瞭本片之重心,就是二元性的衝突。

 

電影的主角東垣內豐(西島秀俊飾)快要結婚了,卻要到泰國曼谷公幹,未婚妻尋末光子(石田百合子飾)在日本守候。內豐在泰國遇上沓子(中山美穗飾),二人火速愛上對方,令關係變得複雜起來,光子立時到泰國維繫一段婚姻,終於趕跑了沓子,讓一切重回正軌。

 

試以東垣內豐為中心,則光子與沓子代表了兩個面向——冷靜與熱情、情愛與欲愛(具體地呈現為兩種物象:茶與酒)——同時,我們理解到二元性的人物形象和感情關係,在劇情的發展中,可以放大為文明與愛欲兩種人為力量,一個(男)人要麼就做一個好青年,要麼就做一個縱欲者;一邊是壓抑自己野性不馴的欲望,投入社會秩序與結構裡:結婚,組織核心家庭,還有工作,向上爬直至成為總裁。而另一邊就是放縱自己,隨欲望而行——哎,對不起,這是死路一條——至於女性呢,影片也明正言順地表達出,女人追求的是一生一世的名份,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絕不能破壞他人的幸福。及此,再見,總有一天》的保守性,也許會教一些人惱火,教一些人感到穩妥。

 

我們再看看東垣內豐這個角色。在秩序與欲望之間,是深不見底的塹淵,沒有妥協,只有壓抑或是放縱。東垣內豐的上司知道他的情事,立刻提醒他男人要清醒、要理智,結果東垣內豐聽從了上司,拋開感情,投入事業,將個人的夢想推向現實,但過程中有幾許得失?他和光子沒有多少感情,跟大兒子不咬弦,埋葬了與沓子的關係,壓抑到了盡頭,欲望一乾二淨,才回過頭來,到泰國再見沓子。只不過,桃花依舊,人面全非,作為一部挺煽情的愛情電影,再見,總有一天》少不免眼淚啕哭、傷感唏噓及絕症死亡這些理所當然的法寶了,也只有藉此死亡,才推向回憶與反問,正如電影中的角色三番四次道出,「行將就木之人分為兩類:有人憶起自己曾被愛過,有人憶起自己曾經愛過。而我,一定會想起自己曾經愛過。

 

再見,總有一天》上半段情節在七十年代的泰國發生,片中一再取景的東方酒店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套房,正是東垣內豐與沓子幽會之地,影片帶出了懷舊兼頹蕩的意緒,盡情地用推軌鏡頭展現豪華裝潢,但當中的消費性質則好比是引人觀賞的廣告拍攝,有點過火。本片導演李宰漢沉溺比較風格化的影像。例如先用正方向360度環迴鏡頭拍攝東垣內豐與沓子在機場大堂分離,再反方向360度環迴拍攝未婚妻光子與他在機場相逢(應該有人會說這是浮誇)。又例如逆光拍攝人物,有時候都頗有岩井俊二feel

 

啊,最終當然要說一說中山美穗,她上一次演出的電影作品是1997年的《東京日和》,相隔多年,本片有比較破格的演出,展現出一種性感艷麗的成熟美。片中沓子有百變的形象、多款的服飾、挑逗的表達,切合她的欲望身份,要不斷刺激男性的目光和性欲,不能一刻暫停。而影片下半段就回過頭來,不住消減她的進取性,將她一改而為等待情人的痴心女人,至死方休。沓子代表了男人追求的兩種形象,這種理想化的塑造令她成為不真實的理想象徵,淺白一點說,創作者都應該幾有控制欲。而我,更懷念的是1995年的《情書》,中山美穗自然而深摯的演出,兩生花的女子,不對立,不理想化,而是在冥冥之中遇上,一個叫渡邊博子,而另一個叫藤井樹。

 

(刊於《信報》2010.9.16)

台長: 香港形象
人氣(1,6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新書推薦:《2009香港電影回顧》、《華語電影2008-2009》
此分類上一篇:《香港四重奏》的四種聲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