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4 19:36:04|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差點遺忘的夢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已經快遺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唸醫學系。這兩天看著“45度C天空下”,勾起了我曾經的夢想。

還記得升高中那年,看到了一本書“折翼的天使不停飛”,那是本講述從早年台灣資源貧乏時,一群外國人到台東的偏遠山區幫助台灣人、建立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故事。曾經,這件醫院是花東縱谷的居民們生命之所繫。然而隨著這群外籍傳教士及醫護人員逐漸凋零,東基也面臨了斷炊的命運。

很多人,現在都知道花東有慈濟駐守,卻遺忘了最早在那兒照顧花東人的是門諾和東基。也因為慈濟的名氣及宗教普及度使得大部分的捐款都流到他們那兒去,相對的剝奪了東基和門諾的資源。我無意批評慈濟如何,只是看到書中那群已經垂垂老矣的外國人,還在辛苦為著東部的居民努力,而我們許多的醫師卻汲汲營營在大都市求生存時,我就覺得羞愧,於是那時候的我想,我以後也要學這些外國傳教士們到台東服務。

那時候的我,只是很單純的想著,當初人家語言不通都可以放棄在歐美優渥的生活來到台灣幫助我們了,為什麼我們自己台灣人卻不能到那邊去幫助自己的同胞?我甚至規劃,等我如果有幸進入東基或門諾執醫十數年之後,我也要到其他較為落後的地區去服務,把曾經那些外國傳教士貢獻給我們的,也貢獻給這些地方的人民。

只是當我進入醫學院之後,很多事情就變了。當我大一參加了所謂醫學人文工作隊之後,我發現那些在談醫學人文的大老們,很有理想但卻談的很空泛,他們有些時候甚至一昧的想學外國的做法,卻忽略了國情和民族性的不同。也許是我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也許是我認識他們還不夠深,所以我對他們失望了!我寧願相信醫學人文是要從小的教育開始,並且在上面的各位主治醫師、教授、醫界大老們應該身體力行做給我們這些晚輩看,而不是單純的憑藉著大學兩年的通識課或者是一個或半個學期的醫學倫理,以及空泛的口號和冗長的會議就能完成的。也因此不管我再怎麼對那群推動醫學人文的人不滿,我還是會永遠尊敬著宋瑞樓醫師和賴其萬醫師以及黃勝雄醫師,因為他們是我看到真正在力行醫學人文,並且願意謙和的在訪問過程中聆聽當年我們那群大一小毛頭在想什麼的人。

加上後來衛生署對於公費生的政策大改革,讓我開始怨恨起當初為什麼我爸媽要強迫我填公費。﹙公費條文的某個角落裡有寫,相關規定衛生署得視當年情況而改。甚至在去年的6月,許多學長姐都apply好醫院之後,衛生署來個政策大轉彎,把公費生都調到署立醫院去=.=。現在甚至規定除了20%的公費生可以選某些冷門科留在教學醫院裡,其餘全部都要到署立醫院去。嗯~台灣署立醫院的品質如何大家應該都知道吧XD,這樣的改變其實讓我很驚愕,畢竟住院醫師那段時間我本來是想留在教學醫院裡多看多學的啊!﹚當我開始不停的去想為什麼政府跟衛生署可以這樣亂搞,為什麼我爸媽當初要堅持我填公費時,我心底的夢想已經遠離遠離遠離......。

這幾天看著王小棣老師拍的“45度C天空下”,戲中最感動我的,不是那個到布吉納法索的連懷恩,而是那個到山上開安親班的林宇誠。那個在家中乖戾的林宇誠,卻有著這樣一顆溫柔的心,願意放棄在大醫院裡的高薪,甚至是到美國唸博士班的機會,到山上的小鎮去,挽起袖子自己整理場地、挨家挨戶的發宣傳單,教導著山上的小朋友。

我還記得他在動身到山上的前一晩在他房間裡對他爸爸說︰“當醫生就像你上班一樣,這四年來,你看過我哪一天休息嗎?每天汲汲營營的想要趕快升上主治醫師然後賺大錢,卻無視於有一群人沒有辦法受到良好的照顧,這樣的人生,我不要!”我好感動!因為這樣的話語曾經也在Miso老師問我到底為什麼要堅持重考醫學系時,從我口中吐出,可是也從我心底消失很久了!如今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是對我的一記當頭棒喝吧!

如果我的心裡只想著怨恨,只想著對人的不信任,那我就不再有資格去當一名我所想要的醫生了!加油!努力的去做好現在每一件我該做的事情,永遠不要忘記當初唸這個系的初衷,堅持自己的夢想,這樣的未來才是我真正該走的路!

2005.12.07

台長: 繁華落盡的悲哀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