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31 22:54:00|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象四:收入高,心靈卻不富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樣地,把生命意義建立在物質追求上也同樣危險。

精神健康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台灣人不僅被工作制約,賺多少錢更能決定某些人的生活價值。胡海國說,收入越高就越覺得人生有意義、越有成就感,很顯然,社會的價值觀就是錢等於價值。

追求更豐裕的物質生活沒有道德的問題,但是胡海國提醒,不要錯把工具〈金錢〉當作目的。

網路上曾經流傳一則故事:有一個商人旅行中無意航行到一個小島,遇到了一個漁夫在捕魚。商人發現小島附近水域的魚很多,但是漁夫每天就只捕三條魚溫飽,商人拿出他做生意的頭腦好心建議漁夫:「你應該買現代化的工具捕更多魚,然後外銷到各地,然後賺很多錢,」漁夫問:「然後呢?」「然後再買更現代化的工具、釣更多魚、賣給更多人、賺更多錢!」「然後呢?」「然後就有錢到小島上度假!」漁夫說:「可是我現在就在小島上生活啊!」

專注於心靈成長研究多年的胡因夢認為,台灣是一個過度物化的社會。以前胡因夢有上百件外套,最近她在整理衣櫃時發現有四十件外套,自從五年前乾洗後就擺在衣櫃裡、碰都沒有碰,自己常穿的其實只有三件而已。

胡因夢回憶,二十多年前當她還從事演藝工作時,她發現演戲其實不是自己喜歡的,所以常用「血拼治療」企圖填滿自己的空虛和寂寞,每次消費花上萬元是常有的事。「外在消費沒有辦法找回自我評價,物化的狀態其實是最空虛的狀態,因為追求物質就要不斷耗損生命的能源。」

靈修之後,胡因夢走的是另一個極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求精神生活。她笑稱自己之前是「精神貴族」,但是開始翻譯書之後,發現譯書一個字才七毛錢。耗腦翻譯完一本書賺不到十萬元,所以她重新領悟到儉樸的生活還是必須跟經濟取得一個平衡點,「生活簡單的真正目的,是要讓自己適度安靜、把多一點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心,才能真正面對自己、解決內在的問題。」

台長: 永恆星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