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相關-該不該非核
臺灣應謹慎尋求正確抉擇
領航太陽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pvesco168888
該不該非核 臺灣應謹慎尋求正確抉擇
(作者:央廣主筆群)
《華爾街日報》最近刊出了一篇標題為「臺灣選擇了脆弱」的評論,這篇評論的副標題直接標明,走向非核將會讓臺灣更
容易受到中國大陸的霸凌。這篇文章的論點認為,臺灣的政治人物過於短視,而且喜歡操作選民喜歡的議題;也特別指出蔡英文對於核四政策的反覆,以及對於再生
能源發電的過度浪漫期待。
相 對來說,雖然《華爾街日報》認為國民黨的能源政策較為合理,但也不夠好。不夠好之處在於政治人物仍然無法體認到,一旦放棄使用核能,勢必將更頻繁的依賴海
上運輸,將煤礦、天然氣等能源運送來臺。但是,這讓臺灣更加無法承受中國大陸的軍事封鎖,也讓臺灣一旦要面對與中國大陸的衝突,將更為脆弱。
以東亞地區來看,沒有一個國家不採取核能發電。雖然4年前日本受到核災影響,曾經短暫放棄核能;但是,卻因為無法承受改採天然氣發電所帶來的鉅額開銷,日本還是重啟了核能發電。
再看看我們的競爭對手韓國在7月22日公布的新一波能源規劃,韓國在2028年之前,將再增加11部核能機組。可見,韓國把穩定而成本低廉的核能發電,當做未來電力來源的重要支柱。
許 多反核人士喜歡用德國做為例子,認為德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而且獲得成功。但是,他們往往也不願意提起德國人願意用每度電10元臺幣的代價,來支持無核的 理念;甚至,2013年德國有30萬戶家庭因為繳不出電費而被斷電。此外,德國雖然自己不用核能發電,但卻向鄰近的核能大國,也就是法國採購核電。
不 只如此,再生能源發電的先天特性就是不穩定,發電量受到天候的影響而無法準確預測;甚至在晚上根本無法用太陽能發電、無風的季節也無法依賴風力發電,到頭
來還是需要另外建造可以穩定發電的電廠來相互搭配。同時,臺灣不像德國有跨國輸配電網和周圍的國家相連,可以發揮互相支援的功能。臺灣是一座孤島,只能依
賴自身的發電能力,這些都是常常被忽略的關鍵因素。
7月上旬因為連續高溫,臺灣供電的備轉容量一度降到2%以下,只要再有任何一部大型 機組發生問題,缺電就難以避免。尤其臺灣有許多高科技產業,一旦發生電力中斷或是供電不穩,所造成的損失相當驚人。而且,一旦缺乏穩定的供電環境,廠商勢
必選擇外移,因為沒有任何廠商可以承受得起這種損失。
臺灣過去就是因為能夠維持穩定而低廉的電價,因此對於確保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石。我們不能因為很久沒有遭逢限電,就忘記了穩定發電的重要。另一方面,這也顯示出國內有部分政治人物,主張將目前的法定備用容量從15%再下修的作法,不但不切實際,而且非常危險。
臺灣目前面臨的另一個供電危機就是「發電配比」嚴重失調。我們的電力供應系統當中,成本低廉而且可以穩定運轉的核能與燃煤發電所佔的比重過低。如果未來廢止核電,我們勢必更加依賴天然氣發電,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每年至少會多花800億元的燃料成本。
前一陣子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高度關注,這部紀錄片訴說燃煤發電所產生的霧霾對健康的危害;同時,燃煤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造成溫室效應和極端氣候的主因。
中 研院所撰寫的《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建議書中明確指出,我們目前仍然無法依賴再生能源,同時現階段必須仰賴核能做為解套。的確,人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
的發電方式;但是,每種選擇都必須付出代價。政治人物不應該只吹噓美好的一面,或為了討好民眾而掩飾自己政策的空心層面。我們很期待未來的領導人可以發揮
良知和智慧,帶領臺灣人民做出正確的抉擇。(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
|
|
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鍋爐替代能源|工業用熱泵|領航節能科技 資料整理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rkleader88
太陽能採光罩,遮陽棚,綠建築,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節能減碳,發電,環保,非核家園,儲能系統,省電,能源局,台電,賣電,再生能源,綠建築,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節能減碳,發電,環保,核能,非核家園,儲能系統,風力發電,碳權,led,省電,薄膜太陽能,聚光太陽能,電力,能源,水力,投資,日照,能源局,台電,賣電,廢核,再生能源,種電賺錢,陽光住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