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1 17:07:01 |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我們都是你的孩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都是你的孩子
【聯合報╱楊育正】
2008.01.01 03:23 am
 

人得了癌症,但人不是癌症。醫療從業人員應將病人看為完整的個人,而非只看到一堆問題……

參加一位病人李老師的追思禮拜,原本只為安慰遺族。我提早十分鐘到,但教堂早已人潮聚集,我只能到樓上的小廳藉著視訊參與。禮拜進行中周圍不時傳來啜泣聲,從許多分享中發現我竟是在追思禮拜才真正認識李老師。於是,我想到在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你拿什麼定義自己》一書中,提到由於父親不願離開故鄉,常推辭升遷機會,他以為父親似乎是個不求上進的人。父親去世後,才驚訝於參與父親喪禮的人們,竟然多到擠滿了教堂,這些人專程從愛爾蘭各地趕來。他想到以後會有多少人參加自己的喪禮,這才恍然明白,自己從來不曾瞭解父親,原來父親是如此偉大。韓第於是再次思考,生命和工作會對誰這樣重要?忙碌與成就和這麼多受到他影響的生命相比,價值有多高?在李老師的追思禮拜中,我有著相同的心情。

李老師成長在基督教的家庭,從小在藝術方面表現突出,自大學音樂系畢業之後,由於信仰的虔誠,為要好好服事教會聖樂事工,於是立下志向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教會所需要的聖樂人才,並把自己培養成基督徒所謂的「神的器皿」來擔負責任。其後留學法國,參與巴黎教會的建立,以教會聯結異鄉遊子,並且二度到非洲開拓教會聖工,對沉重的工作負荷全然不以為苦。

李老師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外形柔美,平日與人相處時言語溫和,充滿愛心,帶領過許多的合唱團、詩班和聖樂團。長期四處奔波,宛如母親呵護外出學子,她帶領過的學生們都告訴她:「我們都是你的孩子。」李老師的愛心和無私的付出早已超越了特定宗教的藩籬。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李老師的這些事蹟,當她在醫院治療時,為什麼我竟全然不知?我看到的只是一位卵巢癌病患,當時腫瘤已蔓延出卵巢,病情不尋常的快速進展惡化,整個治療過程只有一年左右,去世時不到五十歲。斯人而有斯疾,我們只能默然不語。讀著李老師追思禮拜的程序單裡許多動人的悼念文,我心中反覆的想著為什麼這麼遲才讀到李老師如此美麗的樂章。

當醫師宣告:「你得了癌症。」由於癌症被認為是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人們往往聚焦在疾病上而認知成「我是癌症」。抗癌歷程固然是重要的,但抗癌的目的是為了生活。人得了癌症,但人不是癌症。醫療從業人員應將病人看為完整的個人,而非只看到一堆問題……

在台灣,重症病人的心理、社會與靈性的議題,還有非常需要醫療專業人員留心的地方。我們可以為自己辯護說「我致力於用有限的資源照顧更多的病患」嗎?我們可以說「我沒有時間,因為我有好多、好多病人需要我」嗎?其實,越是處在重症的病患,心理與靈性的議題對病人與家屬的重要性就越為強烈。

雖然至今,我仍為了太晚瞭解李老師而深感遺憾,但這一課讓我學習到:要更費心去試著瞭解對重症病人來說,生命中重要的是什麼?有價值的是什麼?他們過去努力做的所求何物?所為何事?我們如何分享和肯定他們已經做的,對於他們還沒完成的,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交託、如何放下,讓心靈陪伴的層次更為深沉。由此看來,我對李老師的瞭解還不算太晚。

【2008/01/01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兒子一語敲醒老爸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永遠零一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