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9 10:22:38| 人氣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泰國旅游城市與名勝古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泰國旅游城市與名勝古跡

 

曼谷

歷史
曼谷,於公元1782年正式成為泰國的首都,緣自本王朝拉瑪一世王認為當時原有的吞武里王朝國都地方太小,且基於國防上的理由,遂決定將國都從吞武里府遷移到昭拍耶河(即湄南河)東岸,並賜名為“功貼”,意為“天使之城”。1783年,拉瑪一世王命令建立王宮,開鑿“環都”城池及築環都城牆,並於1785年全部建成。拉瑪四世王,為擴建首都,特再開鑿功甲盛港作為外層城池,1971年,當今王上蒲美蓬大帝將曼谷與吞武里合並為首都,稱為“曼谷吞武里大京都”,於1972年,復改名為“曼谷大京都”,一直沿用至今。

地理

面積約為1565.2平方公里,其疆域北瀕暖武里府和巴吞他尼府;南連北欖府和龍仔厝府;東毗北柳府和巴吞他尼府;西接暖武里府和龍仔厝府。

曼谷為低窪地帶,海拔僅0.5-1.5米,沒有山脈,也沒有森林,只有昭拍耶河及眾多溪流,昭拍耶河貫穿曼谷入海(即泰海灣),曼谷離昭拍耶河口處僅15公里。昔日曼谷有許多縱橫交錯的河渠,被稱為“東方威尼斯”,但今日河渠大多被馬路取代,只剩下若干條重要的支渠而己了。


行政

因曼谷為泰國首都,同時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故政府最高行政機關多集中此地,如王宮、國會、政府官邸、最高學府、法院、國際酒店、商業中心、飛機場、碼頭、工廠、娛樂場所等等。曼谷行政區共分為387個縣,分別為拍那空縣、律實縣、巴吞旺縣、三攀他旺縣、挽叻縣、然那哇縣、挽卿縣、拍耶泰縣、挽甲必縣、拍崑崙縣、民武里縣、廊祝縣、叻甲挽縣、吞武里縣、空訕縣、曼谷蓮縣、曼谷艾縣、叻巫拉納縣、打鄰倉縣、匯權縣、拍司乍能縣、挽坤天縣、廊卿縣、邦巴沙都拍縣、挽是縣、挽柯蓮縣、拉貼威縣、巴威縣、空堤縣、明拱縣、叻拋縣、乍都節縣、廊曼縣、挽拍縣、庄湯縣、萱鑾縣、領亮縣。

首都曼谷人口約為5588000人,人均收入約為104475銖/年。

名勝古跡

1.大皇宮和玉佛寺:舉世聞名的大皇宮緊偎著湄南,是曼谷市內一處佈局錯落的古建築群(共計廿二座),總面積約廿一萬八千四百平方米。走進大皇宮庭院,首先鞅入眼帘的是如茵碧草和多姿古樹,草坪周圍栽有菩提樹和一些熱帶樹木。

大皇宮的巷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燦爛輝煌。大皇宮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其風格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築藝術特點,當地人稱此為“泰國藝術大全”,因為它匯集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萃,深受各國遊人的贊賞。

大皇宮內有四座宏偉建築,都曾是曼谷王朝歷代國王議政、加晚和居住的地方,至今國王仍用來舉行盛大慶典活動。走進第二道門,一座雄偉而瑰麗的三層建築物展現在眼前,這就是大皇宮裡規模最大的主殿---節基殿,是拉瑪世王在一八七六年開始建造的。“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瑪王朝的正稱,“節基殿”的特點就是它的基本結構屬於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藝術,而上邊三個方形尖頂的殿頂,卻是泰國式屋頂。

“節基殿”的西面是“兜實宮”。這是大皇宮內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國傳統建築。“兜實宮”裡頭有拉瑪一世王時代造的御座和御床,都被列為拉瑪王朝第一流的藝術品。“兜實宮”主要作為國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舉行喪禮的地方。

大皇宮裡有一座西式建築,稱為“武隆碧曼宮”,是拉瑪五世王在一九0九年給太子建造的。現在這裡作為國家元首級國賓和皇室貴族的迎賓館,因為屬於內廷地方,一般不開放參觀。

最後是瑪哈蒙廷殿,它由三個主要建築物組成,即(1)阿瑪靈達謁見廳,宮廷的昭見儀式通常在這裡舉行。(2)拍沙廳,君王的加冕禮在這裡舉行,裡面有加冕坐的椅子。(3)卡拉瑪地彼曼殿,該建築物曾是拉瑪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後變為君主們加冕後的官方住宅。

玉佛寺大皇宮相鄰,是泰國所有寺廟中最崇高的代表,到泰國旅遊觀光,沒有不到玉佛寺一遊的,這座佛寺內藏有一尊價值連城的泰國國寶---玉佛,該玉佛是由整塊翡翠雕成的,高度有66公分,寬度有48.3公分,明一尊禪定式的佛像,估計是十五世紀泰北昌盛時代後期的藝術品,公元1784年拉瑪王朝一世王特意建了這座大雄寶殿,專門從吞武里王朝的首府把玉佛請到此地。每年的夏季、雨季和涼季,由國王親自給玉佛換上由黃金和銖寶做成的不同季節的錦衣。玉佛在大殿內,居高臨下,庇估萬民,成為泰國朝野和百姓最神聖和最受尊敬的佛像。大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正殿中央重重疊疊地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金塔、金華蓋和適佛像,大殿四壁畫有佛祖成道和生前應化的事跡,前後殿門外共有六隻守門銅獅,張口挺胸,十分神,是依照柬埔寨石獅子的形狀來做的。大雄寶殿的殿門都是揭瑪一世王時代的工匠用瓖嵌的貝殼做成圖案,整個玉佛寺殿大院中有許許多多的寶塔,其中有三座最為巍峨,一個是金塔,塔型為錫蘭式,塔里有佛陀的舍利子,塔外層的金色陶瓷是意大利引進的。中間一個是藏經樓,塔型是泰國式,裡邊有一瓖嵌貝殼的非常漂亮的藏經櫥。另一邊的一個叫帕貼碧隆殿,塔型是柬埔寨式,內有拉瑪王朝各位先皇的遺像。

在玉佛寺院內能見到很多半人半獸裝的神像或怪物,在大門進口處又有成對的夜叉守門神。在玉佛寺大院四周長廊的牆上,一共畫著178幅畫,這是根據一個友有名的文學巨著“羅摩衍納”翻譯過來的故事,叫做“拉瑪堅”,該故事內容經常可以在泰國的各種藝術形式中看到,深受泰國人民的喜愛。

2.威瑪曼宮殿(雲宮):位於考鄰動物園對面,是世界最大的用柚木建造的三層樓建物,建於1901年拉瑪五世王時期,宮內收藏了許多皇家的紀念品。

3.國家博物館:靠近大皇宮附近,建於1782年,其收藏甚豐,遠至石器時,近至當代的曼谷王朝時期,各種文獻、民間器具、古佛像、國王御用武器、船及各種用品,精緻瑰麗,無不齊備。

4.四面佛:位於愛侶灣---凱悅大酒店的路角上,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是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對信春佛教的人來說,到曼谷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廟不拜神一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有些遊客,甚至因要在四面佛前許折還願而多次往返泰國,更有見報道許多港蝶影視明星,年年都來泰國膜拜四面,四面佛的聲名遠播四方。

四面佛原“大梵天王”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眾生之,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 );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杖(代表至上成);一手持水壼(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唸珠(代表輪迥);一手持胸手印(代表庇佑)。

大梵天王之性情溫柔,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這四種正直性格,佛教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也是佛教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眾生。四面佛有四面的原因是因為四面佛公正不阿,具有慈、悲、喜、捨之四梵心,無論“求事業”、“祈愛情”、“則發財”、“保平安”,皆能照顧到東西南北四方之世人及生靈。

四面佛寺內你會看到有好几位泰國少女穿著泰國的古代民族服裝隨著音樂邊歌邊舞,她們是在為眾多善男信女跳還願舞。

5.臥佛寺(菩提寺):位於大皇宮的南面,建於1793年,是曼谷最老和最大的寺院,寺內供春一尊獨特大臥,全長46米,身高15米,是曼谷最大的一尊、也是泰國三大臥佛之一,該臥佛是用磚石砌成,再漆貼金箔,臥佛的足掌長度為五米,以鑲嵌貝殼刻成一百零八個吉祥圖,非常精緻,同時蘊含高深的佛理。此尊迦牟尼臥佛悠然躺臥在佛壇上,几乎佔滿整個殿掌的空間。

在臥佛寺大殿的走廊的柱上、壁上及各個佛殿和排亭中都刻有很多碑文。這是拉瑪三世王要讓臥佛寺成為一般民眾求知的場所,特地搜集了許多國民須知的常識刻在石碑上,計有:建寺歷史、佛史、藥方、衛生、格言、文學、暹羅屬地和風俗習慣等。人人皆可來求學。因此有人稱臥佛寺為“泰國的第一間大學”。現在有關藥方、衛生、健康按摩等方面的常識仍一直受到普遍的關注和傳播,因此,該寺現在仍為教授學徒傳統正宗按摩技巧和草藥古醫的地方。

6.鄭王廟(黎明寺):湄南河將大曼谷一分為二,很多有名的寺廟都集中在東岸的曼谷,但是西岸的吞武里,仍有一座很瞄代表性的廟宇名為鄭王廟。因為該廟與華裔的民族英雄鄭信有關,他曾率軍驅逐緬甸敵人,拯救河山,並創建了吞武里王朝。因此後人為紀念鄭王而如此稱呼。實際此廟在大城王朝時是一座古寺,稱為“瑪喀寺”,後鄭王驅逐緬軍後,順湄河而下,經過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時刻,逐下令上岸到寺里禮拜。後鄭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並改名為黎明寺。被稱為“黎明寺”的另一個說法是由於其廟內最高的塔尖,直插,高179米,人們便覺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故給予“黎明寺”之名,鄭王廟內這座高達79米的“拍攀大佛塔與臥佛寺恰恰對岸相望。始建於1842,屬於大乘舍利塔式,是泰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遊客可沿著畢直的石級,小心登上尖塔中層,俯望湄南河兩岸景色。尖塔的外面裝飾以複雜的雕刻,並瓖嵌了各種彩色陶磁片、玻璃和貝殼等,令人嘆為觀止。

7.金山寺:大曼谷的佛寺林立,金山寺佛塔是很高的一個佛塔,也為大京都佛教信徒所熟知的。因為每逢泰曆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泰人最歡樂的節日----水燈節,人們除了依俗慶祝水燈節外,曼谷民眾多喜歡前往金山寺禮,一個名副其實輝耀著佛光的寺宇 ,具有悠久的歷史,因為寺內供奉來自印度的佛陀舍利子,而成為泰國乃至東南亞的佛教聖地,金山寺的人造山和山上佛塔高達78米,塔基圓週長約360米,巍峨矗立,從山麓下仰望,予人高不可攀的崇偉。每當信眾登山禮,全程共318/級階梯,就等於考驗來者的腳力。登金山寺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進行。

金山寺山頂佛塔華美高雅,金碧輝煌,尤其在亮麗的陽光照射下,更耀眼得令人不敢逼視。在慶祝盛會期間,佛塔被裝綴得美侖光奐,僧侶們用紅絲綢布圍在塔身上,並綴滿七彩的燈泡,入夜後燈光和明月相互輝映,更增添一分莊嚴之美,也成為遊客和攝影家獵捕的美景。金山寺因處高地,登臨其上,大曼谷盡入眼廉。故金山寺以往還具有保圍首都安全的重大軍價值,為曼谷的“暸望台”。

台長: 曼都001
人氣(1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