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3 13:04:22| 人氣1,4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學漫談12:Intel創新思考教育計劃之「Showing Evidence工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ntel
創新思考教育研習的主要對象為國中、小教師,至於網站中,雖可見適合高中課程的主題設計,但尚未發現以大學課程為主的規劃。

 

也許因為Visual Ranking的工具較屬被動學習,學生只需就教師所提供的既定因素排序,而Seeing Reason的工具雖需由學生進行因果關係的思考,但論述卻不需要嚴謹的論證。所以適合高中以下的學生進行思考能力的練習。

 

因此若要訓練大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Showing Evidence也許是一項較為適合的工具。

 

當兩個人對於某一議題產生論辯時,不能僅是逞口舌之快或意氣之爭,而應提出清楚的佐證,才能具有說服力。但根據我在課堂上帶討論的經驗,學生往往缺乏查詢資料的能力,僅憑印象中所學的記憶或常識來辯駁,所以不易產生具有高度意義的討論。

 

因此要訓練學生審慎的思考,個人覺得Showing Evidence可幫助學生蒐集資源,以建立課堂上研究、辯論和分析之論述。

 

它有一個可互動的線上工作區,讓教師和學生在評鑑「論點」和「證據」時進行討論與合作。學生使用這項學習工具可以練習建立論點或是假說、蒐集和評鑑證據、辯論差異、闡明和組織構想、最後得到結論。

 

以下再以個人所設計的主題進行說明。

 

教案單元名稱性格與命運的糾結──〈霍小玉傳〉和〈李娃傳〉之比較

 

專題名稱天啊!我把李娃變成霍小玉了!

 

專題簡介霍小玉傳〉的結局為霍小玉自殺、李益終其一生受「疑心病」所苦;〈李娃傳〉則是李娃和滎陽公子終成眷屬。這兩篇小說的結局有很大的因素來自於女主角的個性,如果我們將這兩個女主角的情境互換,讓霍小玉和滎陽公子發展出一段戀情,那麼情節將會如何發展?請大家透過Showing Evidence的工具,衡量社會觀感、親友意見、人物性格、情節因果、矛盾衝突等因素,論證出可能的結局吧!

 

提示如果滎陽公子追求的對象是霍小玉,小說的結局會如何呢?

 

各組可先假設出一個論點,例如:滎陽公子和霍小玉的故事依然是悲劇收場!填入下列畫面中的左上方粉橘色「您的論點」的欄框中。

 

然後再由此論點進行正反兩面的證據蒐集與討論。

 

 

畫面中最右邊深藍底色的區塊是讓學生自行蒐集並討論出的論證,除了提出「證據」還必須進行「詳細說明」、註明「證據來源」,並且要對於「證據品質」提出評分。

 

例如下方畫面中所出現的第二層對話框,就是用滑鼠點選「當色相娶」的證據時,所顯示的詳細內容。

 

 

通常一個論點會有正反的意見,當所有意見討論結束後,再用滑鼠將證據拖曳到「綠色的支持欄」或「紅色的反對欄」,便能清楚證據有利於那個論點。其中還需小心審核的是證據的來源與品質,而非僅就證據的多寡來決定論點的成立與否。

 

 

上面這個畫面,是點選「反面證據--小說作者可以任意決定結局」後,所出現的詳細內容。

 

最後,再根據正反二面的證據,於畫面最左邊粉橘色的欄位中「您的說明」,概述論點的詳細內容。並對此次的討論及結論提出「評分」,做為自我學習的檢示。

 

Showing Evidence的工具,目的在於訓練學生主動查詢、蒐集、歸納資料的能力,尤其關於證據的提出對於論點的影響性,是對大學生非常有意義的學習。

 

其實,大部分的大學課程仍多傾向教師講授的方式,學生往往被動坐在課堂上,等著被教師灌輸知識。於是當教師未能扮演好教學者的角色時,學生更有理由拒絕學習,以至於錯失了學習的時機。

 

利用Showing Evidence的工具,學生在「實做」中學習,可以避免枯坐的無聊;透過「討論」學生則可以腦力激盪,訓練溝通的能力;經由「課堂說明」,則能加強學生表達的技巧。

 

不過,此種教學方式較為耗時,教師必須有效的管理時間,督促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匯整。所以表面上教學的過程看似輕鬆,實則較為勞心費力。

 

以往,我在課堂上帶討論時,常覺成效不彰,因而容易棄械投降,改用講授的方式唱獨角戲。希望此次透過步驟明確的Intel創意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考,習得更為深刻的課程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此項專題中支持與反對證據舉例

支持證據:

1.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薛元超曾經有過以下的慨嘆:「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唐語林‧卷四》)所以滎陽公子當不至於為愛而放棄大好前程。

2. 《唐律疏議‧戶婚》:「諸以妻為妾,以婢為妻者,徒二年。以妾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雜戶配隸諸司,不與良人同類,止可當色相娶,不合與良人為婚。」

3. 滎陽公子的錢終有一天會花光。

反對證據:

1. 中國小說發展到唐代,作者已有意從事「虛構性」的內容,無需受社會現實所限制。因此白行簡才會在〈李娃傳〉中突破禮教藩籬,讓滎陽公子與李娃成婚。

來源: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

2. 李益之所以拋棄霍小玉,最主要的因素是由於家族不富裕,因此與盧姓氏族結親。然而滎陽公子不僅在情感上一往情深,家境又非常富裕,當然會答應霍小玉的八年之約。

台長: 餅乾
人氣(1,4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學漫談 |
此分類下一篇:教學漫談13:「舒寫與悅讀」暑期作文私塾
此分類上一篇:教學漫談11:Intel創新思考教育計劃之「Seeing Reason工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