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7 03:26:14| 人氣4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吳儀鳳教授「從敘事到詠物」演講之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主講人: 吳儀鳳教授
講題:從敘事到詠物

在本次研討會中,吳老師首先對當時寫碩士論文作一回顧,從選擇題目上開始著手,他所選擇的是戲曲方面,於是開始展開大量的閱讀,再從這些資料中大量閱讀之後,選擇一個認為可以處理的問題,在與老師討論、研究。吳老師指出,當然這一個過程並非就是這樣的順利,這只是一個過程,其中與老師晤談的部分是相當重要的。她也提醒我們,也不用將碩士論文想得太偉大,要聽老師給的意見,從老師的意見中去評估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吳老師舉了當時作「負心王魁」思考的過程,她說有時一個看似簡單的題目,當著手去做的時候,就會思考出很多的問題的面向出來,何以選這個題目?所有的問題都有思考的價值。亦有可能成為別人質疑或口試時的問題。

我認為學習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的問題,尤其在處理一些問題與史料的部分,常常因為沒有加以思考,而造成學術研究上的疏失。這個部分亦是我個人所不足及欲加強的部分。坊間有一些撰寫博碩士論文的指導手冊,其中所涉及了選題目應該大小適中,或指導論文寫作的正確格式,這些都是有價值的,可以值得參考。但在思考問題的方法上,便少談到。在寫作論文的時候,就像吳老師說的,當著手去做的時候,就會思考出很多的問題的面向。

但是如何思考出很多問題的面向?好像已經變成個人各憑本事了。在大學中文系的課,教了很多中國的古典文獻(當然也有現代的部分)、文學史、思想史(小學暫且不論),在答申論題的時候,老師所要求的多是將是各時代文學現象、某人的思想義理,從課堂上或課本講義中,重複一遍。我並不是批評現在大學中文系的課堂設計或教學方法。因為在大學學習過程當中,我學習到中國傳統的文學理論及思想義理,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但我認為,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上的訓練極為薄弱。上研究所之後,在思考問題的問題點上,有時無法抓到一個確切的重心,照顧到周圍的相關問題,但如何在腦海中成為一個具體的清楚的架構,如何建構?從哪一個角度切入?《滄浪詩話》:「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如何精確使用原典舉證、論述?是思考問題本身之外,也要注意的。

最後,吳老師提出:
1.選題不追求時髦、要能禁的起時間的考驗。
2.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3.選題一大小適中,避免太大的題目,問題太過龐雜,以現有能力處理不好。
4.論文要不斷修改,但修改有時比新撰寫還難。
5.論文寫作過程經常會遇到瓶頸。
6.需要有一些外來的思想上的刺激。

其中,在最後一點,吳老師的建議是即使沒有修學分仍去聽課、聽演講、與人討論且最好不要離開學習環境(學校)。在這次研討會上,我學習到很多吳老師在寫作論文上的體會。吳老師提供寫作論文的意見,其中第六點,我認為在寫作論文時對思考很有幫助。


台長: 張雅評
人氣(4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演講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演講之心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