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7 15:20:50| 人氣43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九十四學年度下學期在職專班護理科現代散文分組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九十四學年度下學期在職專班護理科國文分組報告
一、題目:請從下列作家中擇一報告
梁實秋、陳之藩、鍾梅音、林文月、林海音、琦君、葉珊、蔣勳、陳芳明、陳列、劉克襄、簡媜、韓良露、劉黎兒、廖玉蕙、張曼娟、吳淡如、廖鴻基、吳念真、夏曼˙藍波安、撒可努、蔡康永、蔡詩萍、吳若權、舒國治、林宜澐、鍾文音、鍾怡雯、吳明益、李欣倫。

二、格式:
1.一律A4橫式繕打
2.封面:註明題目(如:現代散文分組報告:琦君)、班級、姓名、座號。
3. 內容:﹝1﹞分工表﹝如:打字、找資料、口頭報告……﹞﹝2﹞作者簡介、﹝3﹞作品簡介、﹝4﹞他人評價、﹝5﹞讀後心得﹝由各組選定該位作家之一篇散文,每位組員發表之心得至少150字﹞。
三、字數:至少1000字。
四、組員人數:3-5人。
五、書面報告:各組請在上台報告前交一份書面報告給老師,請務必多準備一份
給自己,以免沒資料可報告。
六、電子檔:可交磁片或貼於『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之留言板。
網址:http://myblog.pchome.com.tw/m254090
七、口頭報告日期:95年5月6日(星期六),每組報告15-20分鐘。
八、本篇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務必參與分組!
九、如有引用他人著作,請務必註明來源〈含網站名稱、網址等〉,以免觸犯著作權法。










台長:
人氣(43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學進度與大綱 |
此分類下一篇:94下學期五專二年級教學進度及規範
此分類上一篇:94年下在職專班護理科教學進度與規範

護理科在職專班三年一
情人的城市
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




現代散文分組報告:鍾文音





指導老師:郭侑欣
護理科在職專班三年一班
組員:1號: 林盈慈 7號: 邱淑婷
15號:李姿儀 18號:郭秋彤
26號:吳翊甄

分工表:
找資料負責人:林盈慈、李姿儀、吳翊甄。
討論及統合負責人:林盈慈、邱淑婷、李姿儀、郭秋彤、吳翊甄。
打字排版負責人:邱淑婷。
口頭報告負責人:郭秋彤。












作者簡介:
有一個女人,她的足跡遍及突尼西亞、大溪地、以色列、土耳其、美國、日本、法國、南非、紐西蘭......。她當過電視編劇、電影場記、記者、畫家、作家、攝影家,以其畫家身份開過畫展,兼之以作家身份得過聯合報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長榮寰宇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世界華文小說獎、第一屆劉紹唐傳記文學獎、世界華文小說獎和國家文藝基金會小說創作補助…等。至今已經出版了超過二十本著作,此時無正式工作,仍在地球上繼續她的移動。
她就是鍾文音。被視為九十年代後台灣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其實她最被人注目的身份是一個旅行者,或是旅遊作家,對於這樣的稱號,鍾文音不見得樂於接受,畢竟多重身份的她,即使在旅遊文章裡所流露出的文學氣味,也不同於一般的旅行寫作者。
鍾文音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業。1995年曾赴笈紐約學生藝術聯盟習畫兩年。被喻為九O年代後期崛起的優秀小說家,兼以散文之筆寫家族、寫旅行、寫島嶼,畢業初期曾游牧於電影場記和劇照師等工作,攝影為其另一項專長。曾任記者,現專事寫作和繪畫創作。著有短篇小說集《一天兩個人》、《過去》,長篇小說《女島紀行》、《從今而後》,散文集《寫給你的日記》、《昨日重現》、《台灣美術山川行旅圖》,My Journal系列《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奢華的時光秤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繪本書《裝著心的行李》。
作品簡介:
作家鍾文音尋訪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三位經典女性的歷史現場(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交談)…
巴黎,這座孕育了無數藝術與文學的城市,她的浪漫不獨屬於情人,更牽縈了無數朝聖者前來祭拜各自心目中遙想的藝術家、哲學家與作家;在鍾文音的筆下,巴黎是她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三位經典女性的對話之所,在一站一站不斷的尋訪她們的歷史現場中,道盡這個由情人掌控的城市是如何地與這三位女性相互影響著,而身為一位女性作家,在此情慾之城又如何與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交談……延續此一系列的追尋風格,《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鍾文音此趟的巴黎旅程,目的在「以文者見文者,以女作家尋找女作家,以創作者回應創作者」;她尋找可以對話的前靈,永恆的女性的經典:以寫《情人》聞名的莒哈絲、以《第二性》不朽的西蒙波娃,及因羅丹而毀滅的卡蜜兒。前二者是作家,唯卡蜜兒是雕塑家,雖媒材不同,但同樣創作,同樣孤獨。
在傳奇人物雲集的花神咖啡館、集憂鬱與熱情的特魯維爾海岸;在夏日的塞納河畔、亞維儂的國際藝術節;或在令巴黎人流連盧森堡公園、蒙馬特,到眾哲人埋身於此的蒙帕納斯墓園……極端情慾霸道的莒哈絲、極端理性與強韌的西蒙波娃和極端才情與瘋狂的卡蜜兒,在巴黎的每個角落各自發展著她們的愛情故事、生命故事。情慾、理性、瘋狂,這些專屬於創作者的多重面向,亦展現著女人歷史的多重視野與深沉的自我省思。
他人評價:
鐘文音;以前送書給朋友,他們說鐘文音很沉很沉,可是或許就是因為沉,才能夠到達很深的地方,在少年時代讀了一遍又一遍的《寫給你的日記》,以及前作《奢華的時光》、《遠逝的芳香》, 是遊記、是散文、是藝術家側記也是寫作者的書信,隨著成分比例的不同,各有各的風華氣味,甚至連基調都有些許的改變。
詩人羅智成口中「作風最貧窮的作家」,就算是這次的遠遊只有三個月,鐘文音仍然依照慣例把旅行搞成某種大規模的流浪 遷徙?
而書寫不應該只是敘述什麼或傳遞什麼,「教導什麼」或「宣傳什麼」 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如同強悍的莒哈絲「要寫作就必須很強大,比作品更強大」,「得與孤獨鬥爭,沒有孤獨就沒有作品」,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寫作者的內世界漫遊遠遠多過外世界行腳。
《情人的城市》,在巴黎刻苦的生活,在巴黎追尋三位孤高前輩的腳步,格外精彩的是遊記之外的那些,如果你剛好很熟悉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那《情人的城市》讓我們不必親身前往就能好好尋訪故居,而不管你熟不熟悉,鐘文音怎麼去閱讀怎麼去詮釋,本身就已具有相當的可讀性,或許每一步跨不出的,都還只是自己的腳印。
【讀後心得】
盈慈:
看天才女子和大師的愛情故事總讓人唏嘘!,也許是因為他們比平常人多了幾分敏感、灼熱,所以感情的撞擊似乎更痛楚,更致命。卡蜜兒的天才則幾乎已經到了讓人震憾的地步,一個刚毅敏感天才的女子,面對猜疑的男人,還要面對男人背後的女人,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在愛情之中完善自己,一直愛這個世界,愛她一生所愛的男人。讀完情人城市卡蜜兒和他的情人共生與自殺,看一個如此美麗,如此執著的女子怎樣為了一次致命的愛情,被自己的天才折磨。愛情無對錯,但是對藝術而言,讓人痛心,對生命而言,卡蜜兒終於醒了但也瘋了,也許那時思想封閉,導至卡蜜兒認定羅丹是他一輩子的愛人,不管他對自己如何的承諾,雖不能實現但還一直相信他是愛自己的,所以直到自己看清切人也瘋了,最後死在精神病院,我認為因為很愛一個人的時候,都是很茫目而失去理性,因太在乎所以無法接受,我想這是愛情中最無奈的地方。
淑婷:
在看完這篇「卡蜜兒—和情人的共生與自毀」中,不知為何對這段話卻有些深深的感觸,「但不管女人特質為何,羅丹都要她們擅於等待。當他狡兔多窟時,她們都得耐心等待,否則會喪心病狂。」,或許是文中意味著感情的苦味與酸味,苦的是「羅丹」雄性本色似乎無法改變,酸的是卡蜜兒或許在懵懂中了解到男女之情,卻陷入在愛情中無法適度的調適心情,演變成自己精神上的負擔,真是令人憐憫啊﹗而文中的最後一句「否則會喪心病狂」,讓我有很寫實的感受,可能是現今社會情殺事件頻傳,令人對愛情的價值觀又多記上了一比壞印象,我想愛情這種東西,真的只有旁觀者看清楚,真的當事者往往一念之差,就很容易造成兩極化的改變。
姿儀:
讀完「情人的城市」這本書,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對於文學、藝術、哲學都算膚淺的我來說,並不真正認識書中這三位在上個世紀對巴黎、對世界留下影響的時代女性;而是「巴黎」這二個字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羨慕書中的作者,為了尋找這三位不凡女性所留下的足跡,獨自一個人在巴黎停留三個月。透過一位是著名的作家、一位是雕塑家、另一位是哲學家的歷史刻痕,不管是主觀的認定、客觀的描寫或是投射到作者自身的反省,一再地喚起了我粗略的巴黎印象,對應到這城市的每個角落,每個我們親身走過的角落,巴黎的街景就這樣一幕幕的出現在腦海裡,蒙馬特、聖日耳曼大道、左岸、塞那河畔、雙偶咖啡館…..,真實卻遙遠的記憶。生活環境真的深深影響人的心情與感覺,很懷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或是在城市裡,是不是只會讓人每天茫然的工作、工作,大家都忘記停下腳步,看看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或者大家上班已經夠累人,上課已經夠折磨人,誰會有力氣、誰會有心情。是自己很幸運吧,能有這樣的體驗,停下腳步,看看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人家怎麼過日子。
秋彤:
波娃及沙特她們從未居住在一起,心靈卻又如此ㄉ相通。就如法國記者所說,「她們共享用絕對的自由,她們除了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外,沒有任何的理由,正是這種相互間的絕對需要才能使她們真誠相待,默契相融。或許在我們世俗的眼光中,不能認同他們的自由愛情方式;尤其是波娃愛上了別人,總覺得她該忠實她的婚姻不該背叛沙特,而沙特也不該愛上別人。 如果..在愛情的世界有一心一意那該多好,或是享有絕對得空間又是多麼的完美,在波娃的感情世界沒有束縛;只有隨心的自由,我想這是我們大家想而不敢去追求的。所以我欣賞她追求愛情的方式,畢竟人生短暫該好好把握,實在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下,該好好把握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才是。
翊甄:
鍾文音,90年代後期崛起的優秀小說家,以散文之比寫家族、寫旅行、寫島嶼,囊括多次文學獎。「情人的城市」一書以最貧窮孤獨的旅行者姿態寫出赴巴黎旅行的旅誌,並與三位創作經典人物─「呂哈絲、西蒙波娃、卡蜜兒」的時空對話弔念此三位女性經典創作人物。
「生活是什麼」的意思就是『寫作是什麼』,但這點還不夠。還必須無視於習俗,用同樣的激情生活和寫作,走到自我的盡頭,並加大反抗、愛情或絕望的力度。」─呂哈絲
文中,這段描述呂哈絲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呂哈絲,一位強勢,強勢到任何人都不得破壞寫作的完整性。如果要進入他的生活領域,那得配合她的寫作。熱愛寫作的她,可敬的投入,可歎的完整,自我與寫作之間不被切割,埋頭到幾乎不要命的精神幾乎和修行的專著是沒有兩樣的。呂哈絲對寫作的態度與投入的純粹激情,實在令人敬畏。
在「情人的城市」一書裡,鍾文音寫呂哈絲,寫的投入,了解的深刻,她與三位經典創作人物的隔空對話,實在令人尋味,一位作者、一位旅行者,以最貧窮、最孤獨的姿態深入巴黎,尋找呂哈絲、西蒙波娃、卡蜜兒,不管是她的文字,還是她與此三位經典人物的虛擬對話,都很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
1. 博客來書籍館>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0214
2.TIPI—玉山社‧星月書房www.tipi.com.tw/bookstoredetail.php?bookNO=211
2006-05-10 10:11:3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