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5 06:32:05|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共黨2004第一號命令, 中國民眾不知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04/content_1345665.htm

[台長按] 中國共產黨中央每年發出的流水號編號第一號文件, 稱為"中發一號文件," 有些人稱之為"一號令". 具有重大政策意義的事務, 才會以一號文件形式發出. 2004一號文件主題為農民增加收入.

本文:

我們於 “一號文件”頒施之始,特為鄂豫皖部分農區景況制鑒,以察眼下之起點、未來之進展……

口號農業、會議農業、文件農業和都說“要如何如何”的“無主句”農業,要不得。都等上面的文件,都講原則性的話,口惠而實不至,農民增收就難有多大成效 
為什麼不少人不知道 ?

有的家有電視,但沒有電。有的看電視也不看新聞

好政策聽的不少,就是不落實,故而失去信心,也不在乎有沒有什麼新政策了

如今是資訊社會,資訊傳遞應該沒什麼問題。可記者在潛江、長豐、蒙城、鹿邑等村,走一處問一處,見一人問一人,看知不知道一號文件,知不知道中央對農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結果不少人都說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很多。所去的農戶,沒有一家訂報紙。有的家倒是有電視,但沒有電。在鹿邑的時鴿寨,記者問時安祥:“最近看電視了嗎?”“好幾天都沒電了,咋看電視。”“為啥沒電?”“縣裏把電錶給拔走了。”“為啥拔走?”“說是抄表去了……也好像是說校表。誰知道呢。”

看電視也不看新聞。長豐縣魯周村的戴本傳家既有電視又有電,記者問他們看一號文件及有關內容的事,都說沒看到。“你們不看新聞嗎?”“不怎麼看。”“那主要看什麼?”“安徽臺的《第一時間》,還看天氣預報。”“為什麼看這兩個節目?”“《第一時間》有和我們有關的事,實實在在的;看天氣預報因為明天要下地。”

記者了解到,《第一時間》是一檔以輿論監督為主的節目,次日清晨還特意看了一下重播,講最近哪個縣的化肥、種子漲價後農民的反應,哪個鄉一戶農家的幹柴垛沒看好著了火,一商店賣假農藥被查封……確實有不少跟農民有關的事。

看了不在意。好政策聽的不少,就是不落實,故而失去信心,也不在乎有沒有什麼新政策了。在洪湖市的老溝村,記者問:“最近看電視聽廣播,聽沒聽到中央要對農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一農民直截了當地隨口答曰:“聽聽,經常聽。就是不辦。”

貫徹一號文件,當然主要靠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但關乎農民利益的重要文件,農民自身卻不知道,甚至漠然,畢竟不是回事,起碼不利於文件是否得到真正貫徹執行的監督。在上頭文山會海、資訊過剩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考慮一下下頭資訊閉塞與荒疏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村等鄉,鄉等縣,一級一級等文件

有的地方有了文件的討論稿,體例、條款、句式卻與中央一號文件差不多

記者和一些村幹部聊起一號文件的貫徹問題,基本上都是說:“村裏能有什麼辦法落實這種文件呢?我們得看鄉里的”,“多予少取不用說了,‘放活’放什麼呀?現在農民還不‘活’啊?想幹什麼幹什麼。”

鄉鎮幹部也在等待觀望。在鹿邑縣試量鎮,黨委書記王建林接受了採訪。記者問:“中央一號文件裏,有許多關於農民增收的政策,你認為應該咋操作呢?”

“作為鄉鎮這一級,只能等縣裏的精神。許多關於農村的政策、投資,不是我們能說了算的。”王建林實話實說。

到縣裏,記者見到了剛上任8天的鹿邑縣委書記劉金志和縣長楊延俊。劉金志說:“我剛從外縣調到鹿邑,很多情況不了解,沒有發言權。”楊廷俊當縣長前是管組織的副書記,所以“對農村工作也說不清楚。”至於如何落實一號文件,要等市裏(周口市)開過會再研究。

市裏什麼時候開會呢?2月25日,記者與周口市的有關領導聯繫,答正開“兩會”,“兩會”結束後,可能要開落實省農村工作會議的市農村工作會議。

河南省的農村工作會議確實開了,是2月18日至19日。作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形式,是推出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實施意見》(討論稿)。記者向農村政策研究方面的同志詢問會議召開和《意見》起草情況,回答說,今年的會議由農業部門組織,我們也是在接到會議通知後才到會的。記者讓他談談對《意見》看法,他說感覺有點空,缺少可操作性。

隨後,記者又採訪了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一位負責人。據這位負責人講,今年元月15日,為體現對農村工作的重視,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並由省委一副書記擔任組長。“因為剛剛成立,今後如何工作還不太明確。”

“這個《意見》今後如何落實、讓哪個部門落實?”記者問。

“有關涉農部門都有責任,都是落實單位。”

湖北、安徽,大體如此。村、鄉、縣也都說自己落實不了,要等上邊的文件。有的地方,也有了文件的討論稿,體例、條款、句式與中央一號文件差不多,提法很一致,也有的多了些“較快”之類的副詞。

當然,一些地方也不是沒有說過具體數位。有個地方就頭頭是道地說:這一項多少多少資金,那一項多少多少資金,多得你都記不住。但當記者“較真”,詢問“你就說說今年的支農預算資金絕對數是多少,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多大;去年的支農預算資金絕對數是多少,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多大,把這兩年的數位作個對比”時,人家馬上就“顧左右而言他”,繞另一個話題了。而且再較真就再繞開,再較真再繞開。會下,才給你“私語”其難處。

一號文件含金量高,但文件變金子不容易

口號農業、會議農業、文件農業和“無主句”農業要不得

在鄂州工作了26年的湖北省農辦主任劉田喜說,中央這次的一號文件含金量很高,但能否變成金子,能否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是關鍵所在。現在的問題是,隔著許多條條塊塊等中間環節。有的環節把權力作為一種壟斷資源,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吃飯和吃好飯的問題,雖然上邊的錢撥下去了,但一路蒸發,到農民那裏連個氣泡都沒了。比如,今年中央財政扶持三農要拿出300億元資金,可能就沒有經濟學家來研究:300億,真正進戶落實到農民手上的有多少錢?如果部門、系統和地、縣、鄉、村,巧立名目,層層剋扣,本應給三農的錢,就不知道變成什麼錢了。

網友論壇留言:
A: 這篇新聞有深度,記者確實是深入下去了。沒下去,寫不出這樣的稿子。農民太苦了,很多好政策落實不他們的手中,反而成了各級幹部整人的工具。我也是一名記者,經常下去,深有同感。我給這位同行投一票贊成票。

B:一號文件含金量固然大,層層盤剝,下來知多少,中央、省、市、縣臃腫的機構、過多的冗員消耗太多,到農民手裏了了無幾亦是當然。

(原文較長, 其餘部分網友有興趣請至前述連結參閱)



台長: Lukacs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