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9 21:42:03| 人氣10,7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詩簡介 ---閱讀筆記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詩簡介
      ■節選自空大用書「現代文學」簡恩定先生文  

     
 http://art.network.com.tw/ArtDiscuss/Bullet/Philology/default.asp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如余光中的〈空山松子〉

一粒松子落下來
沒一點預告 
該派誰去接它呢?
滿地的松針或松根?
滿坡的亂石或月色?
或是過路的風聲?
 說時遲
 那時快
一粒松子落下來
被整座空山接住

傳達一個寬廣的閒適與寧靜 ‧ 只要你隨時保持心靈的清靜,少受名利污染, 悠閒的心田, 常在你左右。

ps.唐詩中韋應物的〈秋夜寄丘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一﹒詩中語言多元化     

首先來了解「古典詩」的分類內容。 其一是「古體詩」-字數、聲調、詞性不限,亦無需全押韻。應屬自由詩體,但和現代詩不同的則是語言的表現方式。其二是「近體詩」-萌芽於六朝,形成於唐初,到了杜甫手中成熟。講究格律,平仄、對仗、用韻-即字數一樣,詞性相同但聲調要對應相反。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典詩的語言表現是凝鍊化而非口語化,強調「言有盡而意無窮」。

比較:現代詩-紀弦〈徐州路的黃昏〉:


    徐州路的黃昏
    帶二分古意:
    幾棵上了年紀的喬木
    很可欣賞。
    螢光燈的午睡方醒,
    排著隊,鞠躬如也,
    正當我牽著愛犬散步,
    打從這裡經過。

燈是我們這一帶的新客,
    而樹已成為多年老友,
    彼此間深深默契。

欣賞︰彷彿熟悉的老友,在我們的耳旁,慢條斯理的訴說他的心靈感受。

二﹒用辭不避雅俗   

例:洛夫〈有鳥飛過〉    

    香煙攤老李的二胡
        把我們家的巷子   
        拉成一綹長長的濕髮   

    院子的門開著   
     
   香片隨著心事向    
   
      杯底沉落   
   
      茶几上   
   
      煙灰無非是既白且冷   
   
     無非是春去秋來   

    你能不能為我   
       
在藤椅中的千種盹姿   
        各起一個名字?   

    晚報扔在臉上   
        睡眼中   
        有   
        鳥   
        飛過  

欣賞:透過俚俗表現老人的晚年情景。

三﹒作者心境的自由展示   

古典詩-溫婉含蓄,作者的心靈情境常壓抑隱藏,故表達上含蓄有餘,但奔放不足。

例:敻虹〈海誓〉  

你的淚,化作潮聲。你把我化入你的淚中 
波浪中,你的眼眸跳動著我的青春,我的暮年      
那白色的泡沬,告訴發光的貝殼說   
你是我小時候的情人,是我少年時代的情人   
當我鬢髮如銀,你仍是我深愛著的情人   

而我的手心,有你一束華髮,好像你的手   
牽著我,走到寒冷的季節,藍色的季節   
走到飄雪的古城,到安靜的睡中   

當我們太老了   
便化為一對翩翩蝴蝶   
第一次睜眼,你便看見我,我正破蛹而出   
我們生生世世都是最相愛的   
這是我小時候聽來的故事 
 

欣賞:作者將愛情的期望與感受,完全沒有保留地展現。

現代詩的出現,溯自於一九一七年新文學運動,是比較穩當的說法。新文學運動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要打倒舊文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古典文學」。 胡適是新文學運動主要人物,他在當時提倡創作新詩(此時尚未有「現代詩」一詞的使用)的三大準則為:

(一)打破五言七言的格式。

(二)打破平仄。

(三)廢除押韻。

我們如果細思胡適以上所提三項準則的內容,不難有一定的正面意義,不過任何文學之所以不能感動讀者,內容所須負的責任絕對大於形式。這種簡單的觀念,以胡適為主的新文學運動的提倡者,當然不會不明白。新文學運動很快就成了一股狂潮,淹沒了當時中國的文壇。原本針對文學改革的呼聲,變成對舊文化傳統的批判;再加上新文學的倡導和創作者,大都憧憬於彼時強勢的西方文化,所以在從事文學創作時,刻意轉向西方文學模仿而中國舊文學與傳統於不顧。

舉胡適收在《嘗試集》中一首傳誦當時的新詩應該為例:

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
    但他總勸我莫再想他。
    他常常怪我:
    這一天,他眼淚汪汪的望著我,
    說道:「你如何還想著我?
    想著我,你又如何能對?
    你要是當真愛我,
    你應該把愛我的心愛他,
    你應該把待我的情待他。」
    你的話句句都不錯,── 
    上帝幫我!
    我應該這樣做!

就本詩而,其實無論是寫作技巧或內容,都尚嫌生澀。 然而胡適本人在詩末卻自傲地說:「這首詩的意思神情都是舊體詩所表達不出的。別的不消說,單說『他也許愛我-也還愛我』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可是舊體詩能表達得出的嗎?」

胡適為何對這首詩有如此自信的原因,大概只能說是起於對舊文學傳統的不滿所致。否則以這首應該詩而論,充其量只是分行的散文而已,實在不能說是詩。新文學運動的一旦形成風潮之後,中國文化與文學傳統,便很難避免被置於冷宮的命運。再加上日益勢西方文化衝擊,相形之下,文學作模仿西方,不僅表達技巧如此,內容的展示和詮釋也如此。背離中國文學傳統,從西方文學中汲取創作的源泉,成了現代詩人的重要成長模式。

試舉為蜥蜴喝采一詩為例來說明:

我欣然浮一大白而這不為什麼的欣然之故
    並不是過生日也不是成了諾貝爾獎金得主
    或有個漂亮的妞兒給我送了花來etc.
    我舉杯一飲而盡一面注視那蜥蝪
    失去了尾巴卻不殘廢的那壁虎
    把一隻比牠頭部大上兩三倍的撲燈蛾
    好容易吞下肚去的吃力而動人的表演
    而笑了一個微笑和喝了一聲采--
    那是嚥,嚥,嚥,嚥了好幾回才嚥了下去的。
    可憐這會飛的美麗的小東西
    竟成了比牠低一級的醜類之晚餐!
    這使我想起來人類與爬蟲不曉得究竟
    誰是更快樂的;而爾文與愛因斯坦
    也不曉得究竟那一位更偉大些
    因為每個晚上,饑餓的蜥蝪在紗窗上狩獵
    和貧困的我用鋼筆在稿紙上疾走是等價的;
    而當我光著身子的時候我的形狀
    實在也不比牠的來得高貴些。
    但牠永遠不能讀我的詩和傾聽我的朗誦
    正如神在四度五度六度乃至n度空間的活動
    永遠不是像我們這種可憐的三度空間的生物
    所能想像的這一點倒是真理。

所以我總愛在不假夢的深半夜斟一小杯
    對著暗緣色的空虛紗窗耐著性子等,等,
    等著瞧那水泥色的無尾守宮主演的戲:
    這比看人家頒獎、授勛、加冕或是競選什麼的
    不有趣得多了,有趣得多了嗎?

ps.此詩作者為紀絃。

從這首(為蜥蝪喝采)詩的內容來看,撇開形式不論,其中的修辭和表達方式,無一與中國文學傳統相關聯。古典詩在創作時,喜歡透過客觀景物的描述來傳達作者主觀的情思,也由於這個特性,常多為一種情語的象徵,古典詩的創作因為根源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只要對中國文化有一些瞭解的讀者,大概都可以尋出一些脈絡。古典詩的創作,不太會連續使用表示同一意象的敘述語,因為古人認為「為詩惟太盡」,如果要違反此一原則,他們寧可去作文而不作詩。

※突破我國傳統文學的文字經營方式

現代詩和古典詩在意象經營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突破我國傳統文學的文字經營方式來呈顯詩中的意象。現代詩的許多獨特意象表現,是透過不同於傳統文字的形式來予以展現的。這種現象,最早是受法國象徵主義所提倡的「自由詩體」(Vers libre)的影響。至於這種自由詩體,原是為了擺脫西方古典詩的規則限制而出現的。 

我們舉戴望舒的<夕陽下>一詩來看:

晚霞在暮天上撒錦,
    溪水在殘日裏流金,
    我瘦長的影子飄在地上,
    像山間古樹底寂寞的幽靈。

遠山啼哭得紫了,哀悼著白日的長終,
    落葉卻飛舞歡迎,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風。

荒塚裏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樹枝頭把蝙蝠迷上,
    牠們纏綿瑣細的私語,
    在晚煙中低低地迴盪。 

幽夜偷偷地從天末歸來,
    我獨自還戀戀地徘徊,
    在這寂寞的心間,
    我是消隱了憂愁,消隱了歡快。

這首詩的前二句「晚霞在暮天上撒錦」和「溪水在殘日裏流金」,雖然仍有中國古詩對仗的影子,不過其他的句子顯然全是散句,也就是一種形式自由的詩作。在這種自由形式的詩作中,作者不斷地使用象徵手法,來展現人在夕陽西下時的感觸。這首詩中的意象,因為不是由限定的文句組合形成(譬如說五個字或七個字),而是由自開放的文字合成的文句組成,作者心中所蘊含的情緒,儘管隱含有象徵意義而不易為讀者完全掌握,但是其中一層層心靈意象的展示,則呈顯出作者心中多重的感受。

就現代詩而言,突破中國古典詩固有文字經營方式的創作方法,是可以展現出另一種文學之美的。這種自由詩體由於創作時不必為形式所限,而且可以多重顯示作者的心境,所以直至今

台長: 荷塘詩韻
人氣(10,752)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佳文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濟慈 秋之頌
此分類上一篇:原民女孩的心路歷程(轉自 慈濟月刊)2013. 7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