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01 14:40:37| 人氣6,83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 詩 理 解 策 略 ( 轉 )

推薦 3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兼論其寫作教學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仇小屏

壹、新詩的閱讀教學

一、基本的

辭章是結合「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而形成的。這兩種思維,各有所主。

就形象思維來說:這涉及了「立意」、「取材」與「措詞」等問題,而主要以此為研究對象的,就是意象學與修辭學等。

就邏輯思維來說:這涉及了「運材」、「佈局」與「構詞」等問題,而主要以此為研究對象的,就字句言,即文(語)法學;就篇章言,就是章法學。

就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來說:合「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而為一,探討其整個體性的,則為主題學、文體學、風格學等。而以此整體或個別為對象加以研究的,則統稱為辭章學或文章學。它們的關係如下圖:

 


                         

 

 


                                               

                          

 

 

 


                     

                (主  旨)

                 

 


      邏輯思維             形象思維          

 


 

                        意象       

(見陳滿銘〈論篇章辭章學〉)

(一)就主題來說

針對主題而言,最應該掌握的就是「綱領」與「主旨」。

1.綱領與主旨的不同

一般說來主旨只有一個,不過依據意脈數目的多寡,綱領卻可分為單軌、雙軌乃至於多軌,牛漢〈生與死〉就是一篇雙軌式的詩篇:

年輕時信奉莎士比亞的一句箴言:

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

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

 

可有人一生豈止死過一千次,

一次次地死去,又一次次復活,

生命像一首詩越寫越純粹。

 

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著,

懦弱的人僅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

 

哦,莎翁的這句箴言是不是應當修改?

死過一千次仍莊嚴神奇地活著的人,我見過,

懦弱的人經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脅,我見得更多

其結構分析表如下:

  點:「年輕時信奉莎士比亞的一句箴言」

      反(懦弱):「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

        正(勇敢):「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

  正(勇敢)  具:「可有人一生豈止死過一千次」三句

                泛:「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著」

    反(懦弱):「懦弱的人僅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

  果:「哦,莎翁的這句箴言是不是應當修改」

      正(勇敢):「死過一千次仍莊嚴神奇地活著的人,我見過」

        反(懦弱):「懦弱的人經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脅,我見得更多」

2.主旨的顯與隱

不過主旨雖然只有一個,可是為了追求不盡的言外之意,主旨並不一定會讓人一目了然,有時會將深一層的主旨隱藏起來,等待慧心的讀者去挖掘。如此一來,可能會造成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主旨就在篇內出現,而且明確清楚;第二種是主旨並未在篇內出現,讀者須自篇外領略那絃外之音;第三種是主旨仍然在篇內出現,但是在篇內出現的主旨只是淺層的,在篇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深意等待挖掘(參考陳滿銘《章法學新裁》)。

以第一種情形而言,可以舉朱沉冬〈棲留〉作為例證:

我不追思一縷夢底失落

靜觀著窗外的一片落葉向我飄來

寒冷的風,苦澀的雨,凍結的日子

我願棲留在這痛苦的地方

 

樹葉疲倦的睡了

我在歌唱

幻滅的星已垂沉

這時候!宇宙開始黎明,時間與愛永在

第二種情形是主旨並未在篇內出現,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引起讀者的思索,有時還可營造優美蘊藉的韻味,效果甚佳,所以例子不少,鄒靜之〈一個故事〉就是一例:

給女兒讀著那只靈犬的故事

冬夜的風從爐火邊吹過

她寧靜,被那只狗帶走

像將行的旅人,迷戀遠方

 

她開始飛翔,在我的聲音之上

和那只懷鄉的狗一起

這使我在讀書時感到孤獨

讀過的文字被風送遠

 

這是真的,它帶給女兒眼淚

她聽著那只努力走回親人的狗

而不能自持,她流淚時看著我

在她流淚時我們相互看著

至於第三種情形--主旨有淺、深二層,可以舉聞一多〈死水〉為例: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霉菌給它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二)就意象來說

人運用視、聽、嗅、味、觸五種知覺,來獲取外在世界訊息。而所蒐集到的「景」或「事」皆可寄託情理,成為「意象」。

1.      知覺

人有五種感覺器官,即視覺、聽覺、膚覺(觸壓覺、溫度覺)、味覺和嗅覺,其中視覺和聽覺在五種知覺中,獲取的信息量最大,與美的關係也最緊密,因此地位也最為重要,所以特稱為「高等感覺」或「美的感覺」。

張柏瑜〈花〉短短一詩裡,就運用了聽覺與視覺兩種知覺:

噗哧一聲

臉龐

陡地成

而且知覺是與心覺相聯繫的,所以敘寫知覺以帶出心覺,是極為自然的,譬如聞一多〈紅豆〉(節選)就是如此:

比方有一屑月光,

偷來匍匐在你枕上,

刺著你的倦眼,

撩得鎮夜不著,

你討厭他不?

那麼這樣便是相思了?

 

相思是不作聲的蚊子,

偷偷地咬了一口,

陡然痛了一下,

以後便是一陣底奇癢。

2.      景(事)

以「景」為象者,如張洪波〈秋收〉(外一首):

莊稼倒了的時候

秋天也就站不穩了

 

季節老了

皮膚有許多雜亂的紋路

眼看著搖搖晃晃的馬車遠去

心情難以描述

以「事」為象者,有臧克家〈三代〉:

孩子

在土裡洗澡;

爸爸

在土裡流汗;

爺爺

在土裡葬埋。

 

(三)就修辭(含煉詞)來說

1.修辭格

針對意象加以美化的方法很多、範圍很廣,目前成果最為豐碩的,當推「修辭格」的研究,而且修辭格的運用也確實會為新詩帶來豐富的美感,因此在欣賞新詩時,就不宜忽略修辭格的探究。下面的這些例子,都是一些修辭佳例,首如侯吉諒〈細雪〉(節選):

我離去時,心事凌亂如多縐的被褥

冰冷的感覺,恰似夜霧飄過碎石小徑的

竹林。晨露在葉尖凝聚,滴落

在妳臉頰,從微顫的長睫

在深秋的子夜過後許久,將近黎明

次如古馬〈恢復〉:

讓一座石棺裡的死者感到口渴

讓東方的天空

有一顆懷抱水罐的小星,在下一刻出現

 

啊啊

在沉寂的邊沿

復活的土地

扶著一株渾身散發香氣的紫丁香

站了起來

2. 煉詞

所謂錘鍊詞語,就是對詞語進行琢磨、選擇、更換,以便挑選出最能恰到好處地表情達意的那一個詞語。譬如李修炎〈鏡子〉:

歷史的鏡子最公平,

如果你害怕它,

將它一摔,碎了--

它也要變成千百雙眼睛……

又如臧克家〈難民〉(節選):

日頭墜在鳥巢裡,

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四)就語法來說

語法就是組詞成句的規律。可以從「倒裝句」、「省略句」和「長句與短句」三個方向切入,來略作說明。

1.省略句與倒裝句

裴恆敏〈落葉〉:

一旦從高枝上落下

神色就變了

昌耀〈詩的禮讚〉(節選):

聽說古代獵人將自己退役的老馬

總是放還大自然。而這樣的老馬

也定然不再還家

也定然不再回頭

也定然不讓人看到自己

奄奄一息時的醜陋。

向荒原走去的這樣的老馬的背影

我難於忘懷。

2.長句與短句

全詩選用短句者如吳岸〈無題〉:

容不下一粒沙塵

總誇言

要包含

一個宇宙

詩篇選用長句者如夏宇〈秋天的哀愁〉:

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

像空的寶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

一首詩同時雜用長句和短句的例子,有伊路〈春天的茶花〉:

茶花的蕾像小小的堅硬的乳房似的

    像欲爆的小炸彈似的

滿樹的嘟著鮮紅嘴唇的茶花的蕾

一看就知道很任性

 

確實已經繃得快裂開了

那綠色的夾襖一開始就該做大一點

春天的布料總是不夠用的

 

花樹已顯出透支的倦容

很早我就擔心她會管不動那麼多花的

它的決心那麼大

好像還有周密的計畫

 

但春天裡一切都無法按部就班

南風來的時候萬物都會昏厥一陣

那本來比金盞菊遲開的蛺蝶花

昨夜不知怎的就憋不住了

比婚禮的百褶裙還要繁複的茶花

  是很重的

並不強壯的花樹快跪下來了

大地知不知道呢

車水馬龍  氣喘吁吁的大地啊

茶花旁邊的還有三棵喳喳叫嚷著

  開放的梔子花

(五)就章法(結構)來說

章法就是組織材料(或說是意象)邏輯關係。

阿信〈雪地〉:

雪地上已有踐踏的痕跡。是誰

比我更早來到了高地?比我更盲目

在一片茫茫中,把自己交給荒原

而沒有準備返回的路

其結構分析表如下:

景:「雪地上已有踐踏的痕跡」

  淺:「是誰…高地」

    深:「比我…返回的路」

(六)就風格來說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中說:「文章風格是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是作者的思想、性格、興趣、愛好以及語言修辭等在文章中的凝聚反映。」中國對風格的探討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陽剛」與「陰柔」的分法。

詩篇中表現出陽剛之美的,可以用顧城〈一代人〉為例: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富於陰柔之美者,則可以用徐志摩〈偶然〉作為代表: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二、加強的

除了前述的六項基本而重要的項目之外,能為篇章增添美感、應該予以賞鑑的的,尚有其他因素:

(一)就題目來說

題目中概括內容者,如劉大白〈秋晚的江上〉:

歸巢的鳥兒,

儘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提示全篇重點者,如陳東東〈雨中的馬〉:

黑暗裡順手拿起一件樂器。黑暗裡穩坐

馬的聲音自盡頭而來

 

雨中的馬。

 

這樂器閃亮,點點閃亮

像馬鼻子上的紅色雀斑,閃亮

像樹的盡頭

木芙蓉初放,驚起了幾只灰知更鳥

 

雨中的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記憶

像樂器在手

像木芙蓉開放在溫馨的夜晚

走廊盡頭

我穩坐有如雨下了一天

 

我穩坐有如花開了一夜

雨中的馬。雨中的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記憶

我拿過樂器

順手奏出了想唱的歌

直接揭示主旨者,如苦苓〈哀〉:

站在始終進不去的門外

影子不聲不響由門下的縫隙進去

把燈關了而且

始終沒有如約為我開門

(二)就色彩來說

嚴格說來,色彩應該歸到知覺中的視覺來討論,不過因為色彩的運用在詩歌中佔著極重要的地位,因此將它獨立出來探討。色彩有明白點出的,也有暗藏起來的。楊智安〈顏色〉中所含蘊的色彩,都是明明白白出現在篇中的:

綠色是山

白色是雲

藍色是天

黃色是太陽公公的光芒

 

紅色是奶奶家的屋頂

灰色是年老的牆

褐色是門板

黑色是兩扇窗的框

 

我拿起調色盤

從遠到近

再由大到小

悄悄仔細的畫上

與謝野晶子的〈亂髮:短歌選〉(選一)雖然只有短短五行,但是其中既有明白出現的色彩,也有暗藏起來的色彩:

我不要茶花

不要梅花

不要白色的花

桃花的顏色

不會問我的罪

(三)就聲律來說

詩歌是最追求聲音美的文體,新詩中大致上是以押韻、節奏、音調三者,為最常見、最重要的。

押韻就是在句子的同一個位置上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通過這樣的關連,關上連下,把跳躍式的單獨的詩行構成一個審美整體,而且新詩的押韻不必規定太嚴,相近的音可以通押(如:ㄧ與ㄩ、ㄧㄢ與ㄩㄢ,ㄤ與ㄥ),而且隨著詩意的轉變可以換韻。一般說來,押韻可以造成強烈的呼應再三、回環往復的音樂美,而且這種影響力及於全篇,並且可因此而使詩歌易記、易懂。此外押韻的方式甚多,句中、句末皆可押韻,而且可以連續、也可以不連續。艾青〈礁石〉是屬於句末隔句押韻式: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裡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節奏則是某種語音形式的反覆,由此造成整齊均勻,或是富有變化的聲音效果,用以加強詩意的表出。我們可以用袁水拍讚美舞者依娟紅的詩歌--〈依娟紅〉為例加以說明:

柔波一樣\\手臂,

絲帶一樣\\腰身,

流星一樣\\眼睛,

將要說話\\嘴唇。

 

浴於\瀾滄江\\孔雀,

尋找著\人間\\愛情;

潑水節\趕擺\\少女,

歌頌\邊疆\歲熟\年豐。

 

竹笛\悠揚\,鋩鑼\嗡嗡,

筒裙\如水\,雲鬢\蓬鬆,

榕樹下\各族觀眾\爭著,

妖嬈起舞\依娟紅。

音調則是由平仄協調、雙聲疊韻等方面構成的,在平仄部分要注意的是相互配合、交錯出現,以造成抑揚頓挫、聲韻鏗鏘的聲音美;而雙聲疊韻則有相映相和、聲韻悠揚的效果。平仄協調者可以用白萩〈雁〉(節選)為例:

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

在無邊際的天空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活著。不斷地追逐

感覺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

雙聲疊韻者,則可以蘇紹連〈那匹月光一般的馬〉(節選)為例:

我側臥的身體翻轉向另一邊

好像發覺,那匹月光一般的馬

正緩緩回頭,涉水走來

從蓆子的另一端上岸

(四)就圖像來說

這個部分應該包含著兩部分內容:安排詩句位置和堆疊文字圖案,前者藉文字排列來進行視覺暗示,後者則藉堆疊圖案來圖形寫貌。

在安排詩句的位置方面,最明顯的是新詩詩句並非每行都是頂格書寫,參差錯落的情況是相當常見的,有時甚至是採用下緣齊平的排列方式,這種變化多端的安排,目的都在增強詩作的美感。譬如范若丁〈野草〉:

──在沒有冬天的地方,野草

        你會枯亡嗎?

──我將枯亡

        為了肥沃那生我養我的土壤

 

──在被火燒過的地方,野草

      你會復生嗎?

──我定復生

     為了撫慰那眷我念我的母親

另外圖像詩就是嘗試以圖象的形式來創作一首詩。白萩〈流浪者〉(節選):

望著遠方的雲的一株絲杉

      望著雲的一株絲杉

              一株絲杉

                  絲杉

 

                   

                   

                   

                   

                   

一株絲杉

                   

                   

                   

                   

                   

(五)就標點符號來說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可以幫助文字精密紀錄語言,擺正詞與詞之間的關係,使句子易懂、聲調準確。在新詩中,標點符號可以分成兩種:具形標點符號和隱形標點符號。這兩種符號都具有幫助理解詩意的功能,甚至有時候還可以取代語言文字,以表達複雜的內容,像省略號「……」,就常常用來表示絃外之音或是不盡的餘味,破折號「──」則似別有深意,引號「『』」則可標示出對話或重要詞語等等。

使用具形標點符號者,如冰心〈相思〉:

躲開相思,

披上裘兒,

  走出燈明人靜的屋子。

 

小徑裡明月相窺,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縱橫的寫遍了相思。

使用隱形標點符號者,如桓夫〈不眠的眼〉(節選):

夜幕低垂在  橢圓形的世界

張開了橢圓形的  不眠的眼

    向上  向下  凝望著

    向左  向右  睨視著

迷失了方向  在混濁的四海

理智的輪舵不靈了  不靈了

具形、隱形標點符號並行者,如大荒〈第一張犁--登安平古堡懷開山聖王鄭成功〉(節選):

掌燈人上吊之後

一盞掛了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

溘然滅了

「痛哭六軍皆縞素」

動人的消息猶眾口嘖嘖

江南已相繼  順治

愛新覺羅  這把新發於硎的刀

所向無敵  獨你仗劍而起

焚儒服以為誓

--「不信中原不姓朱」

 

貳、新詩的寫作教學

「限制式寫作」的名稱是在九十一年考選部編印的《國家考試國文科專案研究報告》中所提出的,之所以定名為「限制式」,那是因為此類題型通常有較長的說明文字、較多的條件限制,可以說是針對所欲訓練的能力而將「遊戲規則」定得非常清楚;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限制」就是「引導」,因為能針對所欲訓練的能力作出清楚的規範,那其實就是一種明確的引導,使學生不至於漫無目標、無從措手,更何況這種命題方式很容易設計出活潑有趣的面貌,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進行寫作,所以著眼於積極的一面,也可以稱之為「引導式寫作」。

「限制式寫作」共有十三種題型:詞語訓練式、仿寫式、改寫式、續寫式、縮寫式、擴寫式、改正式、組合式、整理式、賞析式、設定情境式、改變文體式、圖表式。

「限制式寫作」題組設計的原則:由淺而深、由易而難、由短而長。

一、新詩寫作教學設計之一:鎖定「相似聯想」能力

第一階段

聯想是指人的頭腦中的表象的聯繫。欲鍛鍊相似與相反聯想之能力,首先須掌握「主題事物」的表現性,然後就此展開聯想。

 

  特性一:繁多  相似→恆河之沙、頭髮

                  相反→

    特性二:恆久  相似→

                  相反→

    特性三:渺小  相似→

                  相反→

    特性四:   

第二階段

顧城〈弧線〉: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鬚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請寫出你所想到的弧線:

 

二、新詩寫作教學設計之二:鎖定「譬喻」能力

第一階段

一個完整的譬喻具備「喻體」、「喻詞」、「喻依」、「喻解」四個部分,「喻依」之所以能形容、說明「喻體」,那是因為彼此之間有「相似點」,而這相似點就是「喻解」。就以「貌美如花」來說明,「(人之)貌」是「喻體」、「如」是「喻詞」、「花」是「喻依」,而「美」是「(人之)貌」與「花」之間的相似點,也就是「喻解」。其他「力大如牛」、「骨瘦如柴」、「心焦如焚」等等都可作如是觀。

(一)請指出下列譬喻句中的「喻解」:

1.「他(註:指梁實秋)的筆鋒有如貓爪戲人而不傷人」(余光中〈文章與前額並高〉)

2.「聽他們高亢的唱喊聲激盪著林間漸沉的暮色,如拍岸的潮湧,一波疊一波的」(陳列〈老兵紀念〉)

3.「農民們就像土撥鼠般,永遠守著這一片野地。」(陳冠學〈田園之秋〉)

4. 「美麗的少女\是這個世界的微笑\我望著她們\我的心\似一碗端不穩的水\搖晃著」梅新〈少女〉

(二)「喻解」有時並不在句子中出現,必須由讀者心領神會。請找出下列譬喻句中的「喻解」:

1.「照文便又翻了個身,似一尾魚,煎了一面,再煎一面。」(張讓〈並不很久以前〉)

2. 「當風的彩旗,\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汪曾祺〈彩旗--早春之一〉)

(三)底下的譬喻列出了「喻體」、「喻詞」和「喻解」,請填上你認為最出色的「喻依」。

1.      生命像(                    ),不得不開始,不得不在死亡與疲倦之間擺動,然後不得不停止。(簡媜〈陽光不到的國度〉)

2.      春天像(                     ),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3.      春天像(                     ),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4.      春天像(                     ),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

5.      愁,好像(               ),少放一點,滋味無窮;多放了,就要倒盡胃口。(吳怡〈愁〉)

第二階段

請仿寫下列詩篇的前六行:

〈伴侶〉   席慕蓉

你是那疾馳的箭

我就是你那翎旁的風聲

你是那負傷的鷹

我就是那撫慰你的月光

你是那昂然的松

我就是那纏綿的藤蘿

你永是我的伴侶

我是你生生世世

溫柔的妻

 

三、新詩寫作教學設計之三:鎖定「觀察力」

第一階段

因為嗅覺、觸覺、味覺是較少動用到的知覺,因此請你從這三種知覺之中挑選一種,來搜尋關於這種知覺最特殊、最難忘的經驗,並用150個字以內的篇幅描述出來。

第二階段

聞一多〈紅豆〉(節選)以視覺和觸覺來描摹相思,請你試著以聽覺、味覺、嗅覺(三選一)的知覺經驗來描摹同一種情感,並寫成一節詩句。

 

四、新詩寫作教學設計之四:鎖定「通感」能力

第一階段

下列的詩句都運用了「通感」的原理,請指出它們分別是以哪一種知覺來形容原本的知覺。

1.      麥堅利堡  鳥都不叫了  樹葉也怕動

凡是聲音都會使這裡的靜默受擊出血(羅門〈麥堅利堡〉)

以(       )形容(          )。

2.      七原色的哄笑,

滴落著

閃耀……

漩渦著

放散……(錦連〈嬰兒〉

以(       )形容(          )。

3.      好一團波濤洶湧大合唱的紫色(周夢蝶〈牽牛花〉

以(       )形容(          )。

4.      書頁的潑剌聲,濺濕了

木質的小樓(馮青〈無題〉

以(       )形容(          )。

第二階段

請你在下面的五種事物中選擇兩種,來造出運用通感原理的詩句。

原本的事物

     

笑聲

(聽覺)

 

 

彩虹

(視覺)

 

 

冰塊的冷

(觸覺)

 

 

(味覺)

 

 

玫瑰花香

(嗅覺)

 

 

 

五、新詩寫作教學設計之五:鎖定「專門題材」

第一階段

下列詩篇是楊笛〈寫花十二帖〉(選四),請在閱讀之後,挑選最喜歡的一篇,並用50個字以內的篇幅,寫下你喜歡它的原因。

梅(一月)

混在嘈雜的雪陣

她吐了吐凍紅的舌

忍不住便洩了底--

是不能忘情的魂魄

在灰樸樸的穹蒼

開落……

 

牡丹(四月)

除了黃河流域

再沒有什麼建築跟我一樣

是天成的宮殿

在纖潤的玉柱上

架構千翅翱翔的檐牙

 

木樨(八月)

若家族是一株樹

是不是傳統婦女都如你

隱藏自己在枝葉後

那兒也看不到

花香卻淡淡的灑了一樹

 

水仙(十二月)

冰凍的湖泊是妝鏡

有雲戀棧著自己

容顏的深淺

遂生出一莖亭亭的水仙

第二階段

請你也想想看,自己最喜歡哪一種花?請試著描摹它的姿態與神韻,寫成一篇詩篇。

 

*參考書籍:

《小詩選讀》  張默  爾雅

《新詩三百首》(上、下)  張默、蕭蕭  九歌

《可愛小詩選》  白靈、向明  爾雅

《小詩三百首》(一、二)  羅青  爾雅

《新詩50問》  向明  爾雅

《一首詩的完成》  楊牧  洪範

《一首詩的誕生》  白靈  九歌

《現代詩遊戲》  蕭蕭  爾雅

《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  陳義芝  幼獅

《下在我眼眸裡的雪──新詩教學》  仇小屏  萬卷樓

《放歌星輝下──中學生新詩閱讀指引》  仇小屏  三民

《詩從何處來──新詩習作指引》  仇小屏  萬卷樓

《世紀新詩選讀》  仇小屏  萬卷樓

《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設計與實作》  仇小屏  萬卷樓

 

台長: 荷塘詩韻
人氣(6,830)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1)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散文創作 |
此分類下一篇:好文選讀
此分類上一篇:【蘇東坡與佛印的趣聞軼事】

(悄悄話)
2012-04-29 00:28:2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