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14 01:57:44|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死人骨頭、性愛光碟與雜交派對(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次,關於媒體管理者如何分配媒體資源的問題,在台灣這個資本家充分宰制公共資源的國度裡,毋寧是個被邊緣化的議題。大眾傳播與媒體作為二十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社會資源,已然跨越傳統對於公(國家政府)、私(市民社會)領域二分法的範疇,成為具有公共特性的社會資源。在長期缺乏激進思維的台灣社會裡,對於媒體的管理,往往以去公共化為訴求,代之以民營化、私產化的政見,廣見於立法院諸公與資產階級的論述中。因此,擁有權與經營權不分的商業媒體所宰制的大眾媒體資源,無可必然的流向庸俗化與綜藝化,甚至追求公平與公正的新聞資源亦然。從而,新聞本身也成為一種表演,甚至是選擇社會事件來做表演的節目。

綜藝化與表演化成為媒體分配新聞資源的「原則」,我們可以由性愛光碟與性派對事件媒體的報導手法,輕易的印證。不論是「今日最新發展」,或是「三角關係圖」,這兩個事件本身便充分具有戲劇性,足以吸引新聞資源的特性。但是,兩個事件的「冷熱」不同與報導持續的長短,則又充分顯示媒體所需求的「戲劇性」。美麗鳳蝶事件發展至今高潮不斷,幾乎是每數日便有新轉折,忽而情慾,忽而權勢,並且男俊女嬌,爭議不斷,充分符合「戲劇性」的要求。然而性派對事件,則除了性派對本身之外,便進入無趣的司法程序與勒戒處分,再無高潮,故而報導無法持續加溫。

然而在這樣的原則下,媒體選擇吳金葉女士的「提頭申冤」事件報導,則顯得突兀,事實則不然。首先,當媒體以「關懷弱勢或中低階層」作為一種所謂的「另類行銷」,本身便尚未脫離商業化的邏輯。既然,綜藝化與庸俗化本身也不過是商業化的一種選項,何以學術化或差異化不行?因此,這種的「人文關懷」,本身便具有商業性的綜藝取向。再者,事件首度曝光後的後期報導,切入角度大多集中於吳金葉女士的誇張行徑與鄰居反感的報導,同時,多家媒體於第二天的「跟進」行為使得該報導更加符合新聞綜藝化的要求,卻已然脫離開始所宣稱的「人文關懷」範疇。某X天有線新聞台,更安排記者對鄰居的訪問,但是由頭至尾畫面只有門牌與街道,訴說著對吳金葉女士的反感。沒有人物畫面的訪問,與迥異於同情式的論述,其實亦不過是希望製造另一個「另類觀點」,當然將一貫的以「多角度性」與「客觀性來包裝」,同時以新聞的「公平性」來作結。

由此以觀,新聞綜藝化影響所及,使得非媒體資源分配者,必須以誇張的行徑,戲劇化的情節,以求獲得可貴的媒體資源。由有甚者,統治菁英只要未能「擁有」媒體資源分配權,皆必須依其邏輯而作秀,而平凡如你我的市民與下一代,將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漸漸認知誇張、綜藝、戲劇性與庸俗化為社會之常態,並以之為公平。因此,無可諱言,媒體報導「提頭申冤」事件,也使得吳金葉女士得以透過媒體達成某些訴求。然而,就整體社會正義而言,在經過階級地位與媒體霸權的雙重剝削之後,實質的社會正義還發揮多少功能,是可以打個大問號的吧!更遑論社會正義的最終裁判--司法體系,本身糾結了多少權力不均等與統治階級的利益,求助於政治人物,無異於緣木求魚吧!更何況,政治人物選擇性的「尊重司法」,原本就是生存法則之一,小市民如你我,也只好不得不尊重從不獨立的「司法獨立」吧!更何況,未審先判本也就是媒體的拿手好戲,不會與媒體合作,甚至進一步操控媒體的,通常不是被當作神經病,不然就是trouble-maker吧!

台長: 走尋阿達
人氣(2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