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8 17:03:23| 人氣4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建築與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案名        建築與詩

物件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龍門一街218   

總價        2388       

物件資料        用途 住宅      結構 RC    區域  西屯        種類 華廈     

★附近交通環境

路寬        20       

學校        黎明國小.國中

公園        潮洋公園

市場        西屯路

建設公司        理和

屋齡        96/12

總建坪    91.33      

主建物    41.82      

附建物    7.02

公設        21.49 29.97% 

車位        21   

樓層        地上        12    地下        2

車位        3      平面       

總戶數   67               電梯        3          2          壹層        3     

格局        3          2          2          管理費    60    /      

★物件特色介紹、交通條件       

歡迎來電0923-207179指名洽李麗娟.恕不接無顯示號碼

同行請先告知表明,另有其他照片與物件敬請鑒賞

 

 

{建築與詩}七期西側的寧靜社區多屬於「住1的土地,區域內大都是2~4樓高度的別墅群,道路尺度寬闊,路樹蓊然,是一個適合緩步漫遊的區域。

{建築與詩}附近的惠來公園、潮洋公園、新光三越、衣蝶、Tiger City以及市政中心與國家音樂廳是兼具繁華時尚與人文休閒的生活場域。

{建築與詩}在「住2」的土地上,以容積率集中使用的方式,規劃兩棟地下2樓、地上12樓的建築

{建築與詩}828的基地,建蔽率僅有38%,空地比高達62%,並且只規劃了67

{建築與詩}它是這個區域中唯一的一棟高樓建築,矗立於此,即刻擁有了永恆的視野。

{建築與詩}雙塔型的建築打開了光與風流動的空間,也創造了開闊的視野。

{建築與詩}每一戶都三面採光,梯間、客餐廳、廚房、主臥及次臥衛浴都享有充足的陽光,及尺度更舒適的空間。

{建築與詩}建築物退縮 六米 ,形成一道百米綠帶,綠帶上將種植葉影深深的樟樹。

{建築與詩}未來,不論是居住於此的主人,或是行過樹下的鄰居,都能共享綠樹濃蔭下那一池荷花的爛漫意境。

{建築與詩}建築立面延續了理和建設過往作品中理性、低調的風格,並以淺淺如清晨日出時的淡黃色調來突顯建築的沉靜性格。

{建築與詩}建築溫暖的色調反映了周遭溫暖的陽光與宜人的空氣,和諧地融入周邊的環境中,一如一株健康的有機作物反應了它生長過程中所有的陽光與養分。

 透過建築表現存在

         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佔據我們的心魂,生活中有許多特別重大的感受都和存在有關。當我們置身於大峽谷或某些建築物中,感到自然的壯美與自己的渺小時;當我們看著夕陽一瞬煞美的消逝而感嘆著生命的短暫時,都是因為這些場景觸動了「存在」的基本命題:我們想到了宇宙的無限與人生的有限。在這些神秘的時刻,我們感到「存在」在窺視著我們、在與我們說話。

 

        這份存在的感受,也許在忙碌的工作或生活中被暫時地忘卻,但,總也會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被重新喚醒──特別是當生命的存在變得不再那麼理所當然時。越是在混亂與動盪的時候,我們想要理解「存在」的心就越尖銳而迫切。

 

         許多偉大的藝術創作能長久地感動我們,常常是因為它們觸及了這個存在的基本命題,它們為我們在這世間的存有尋找意義的出路。我深信建築也是如此。我想藉著我的創作表達出一種個人或集體的心靈狀態,喚醒吾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建築要能觸動心靈,像詩一樣

         許多都市中的房子被包覆在厚厚的水泥當中,已經讓人感受不到「存在」的感覺;房子與人皆失去了與自然的互動,呈現出一種心靈枯竭的狀態。

 

        其實「自然」不應只是在機械化的生活中提供我們一個喘息的空間,也不僅只是一種美質的創造,而是一種活生生的現實:它提醒了我們「存在」的本然面貌。

所以我想「藉著自然的浸入,提醒人們存在的事實,讓自然、光、風雨與生物介入人們的環境裡,以顫動人們的身心靈魂」。

 

         我想找回建築與自然親密互動的狀態,讓房子感覺是活的,有著活生生的情感。

就像電影「綠卡」中蓋在大樓裡的玻璃屋一樣:晴朗的天氣,戀愛中的主角們在陽光與植物間追逐,玻璃屋裡洋溢著快樂的光線;而當戀人離去時,玻璃屋壟罩在一片滂沱大雨中,訴說著主角心中的悲傷與孤獨。這樣的建築物就像一個情感的包容器一樣,涵容了我們的情感,觸發了我們對存在的深刻感受。

  

{建築與詩}我在建築中運用了大量的水,它就像是存在的一面鏡子,讓房子中的人有機會去感受自然的問題,時時刻刻和這些場景產生情感上的互動,除了視覺的美感以外,也能誘發他對生命的思考。光是觸發存在感受的另一個觸媒;光讓存在可以被看見與理解,而光所產生的陰影加深了存在的張力。我在許多公共空間中運用了光與陰影、黑白與彩色的對照,表達建築中「靜謐與光明」的存在二元性。

 

         我相信建築應像詩一樣地觸動心靈。建築硬體的施作是第一層的文字;那些可以被預期或不在計算中的氛圍與效果是另一層的文字;而場景在使用者心中所引起的感動與共鳴就是迴盪,那個迴盪就是詩。

 

我想透過{建築與詩}提供一個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回復一些感覺的能力。這些場景是寫在空間中的文字,是我植入的密碼,希望它會在某一天的某一個時刻,與某一個人的心靈產生交感迴盪,而當這樣的迴盪到最大時,也就是詩人最快樂的時候。

 

 









{建築與詩}容積率全面實施後,可以蓋大樓的舊建照愈來愈少,建商開始將開發的觸角往低容積土地延伸,台中市近年來出現不少利用「住2」、「住3」的低容積土地蓋大樓的案例。業者認為,低容積土地蓋大樓的特色是:房價拉高,但居住品質更好。  

{建築與詩}空地增加 房價拉高

建築師呂永豐表示,利用低容積土地規劃大樓產品,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趨勢之一,由於容積率全面實施後,可興建大樓的土地太少,利用中低容積土地如「住2」、「住3」或商業區土地蓋大樓,規劃彈性高,建蔽率降低,居住品質提高,但因大樓營建費用高,房價也會提高。

國內全面實施容積率後,建築用地可使用的總樓地板面積大幅降低,除非是帶有舊建照的土地或特殊區段的商業區,否則過去常見的超高層大樓,未來出現的機率愈來愈少。中南部都市土地幾乎多只能蓋透天別墅,但因大樓住家仍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建商也開始轉向,以低容積的土地來蓋大樓。

以台中市為例,近期預售市場有許多個案,即以「住2」、「住3」等低容積土地規劃大樓產品,尤其在7891011期重劃區,如{建築與詩}{大智若魚}等案,這類個案的土地,原始可用容積多在250%以內,適合蓋透天別墅,但改為規劃大樓時,容積集中使用,空地比增加

 

台長: 麗娟
人氣(4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新業建設 |
此分類下一篇:陽光綠意III
此分類上一篇:太子園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