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22 16:05:32|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業客製化OEM瓶裝水

鳳荔水活動用水客製化瓶裝水宅配到家服務包裝水鳳荔水活動用水桶水20公升功能水

琵琶湖疏水道如今宛若溝渠,卻依然充滿活力的潺潺奔流伴隨於傾斜鐵道一側……





在醍醐駅搭地下鐵東西線,前往蹴上。



蹴上駅1號出入口地面往右側方向,人行道斜坡上方即著名賞櫻景點"傾斜鐵道"。
躍入眼前的這段道路(三条通)剎時令人美好記憶潮水般湧現腦海,
5年前(2011年)秋天,我們賞楓行程第3天曾兩度經過這兒;
往前走約1分鐘會遇到被稱為ねじりまんぼ的隧道,是通往南禪寺與永觀堂捷徑。


ねじりまんぽ   扭曲型隧道~


據說,為了讓隧道內的圓拱結構能抵​​禦上方重量負荷,
磚塊的施作工法特殊,呈現斜疊堆積而扭曲狀,因而稱為 扭曲型隧道。
那年(2011年)我們從蹴上駅為賞楓而來穿入南側"雄觀奇想"(左)扁額進隧道,
出了隧道頭也不回直往南禪寺方向,這回追櫻則要登到隧道上方的傾斜鐵道。
北側靠南禪寺這頭,隧道口上面扁額寫的是"陽気発處"(右),因年久已斑駁不清。



從"陽気発處"扁額隧道口右轉,順步道往前有台階可登上傾斜鐵道。



迎面傾斜鐵軌一隅景象熱鬧非凡,令人滿心期待的賞櫻景點就要一親芳澤了。


蹴上傾斜鐵道(蹴上インクライン)~


哇呼~果真熱門賞櫻境地,人潮摩肩接踵、萬頭攢動。



想拍張遊客淨空的鐵道與夾岸櫻花綿延美景,當刻是不可能的。



Bob快門按沒兩下,索性坐鐵軌休息看風景。



鐵道上櫻花開得正美,坡下馬路車輛隆隆引擎聲壓不住遊客熱切興奮的喧騰。



望向傾斜鐵道上方的"蹴上疏水公園",那兒人潮看來不多,遂循小路尋幽去。


蹴上疏水公園~


穿過蹴上疏水公園的噴泉池,拾階上到公園中段~
遊客有人坐石椅休憩,有人席地悠哉野餐,令人好生羨慕,
Betty背袋裡預備的墊子,此刻還沒能派上用場。



暫且跳脫喧囂於櫻花煙景中的傾斜鐵道,先逛逛蹴上疏水公園。



蹴上疏水公園中段地勢較高,隔著櫻花看傾斜鐵道,由近而遠景致層層疊疊。



迎向狹長型的蹴上疏水公園末段,左邊有個方型小園圃。



小園圃立有"工學博士田邊朔郎君紀功碑"(右)與銅像(中),
旁邊還有"顕彰碑"(左),碑文簡述田邊朔郎的豐功事蹟。


1883年,田邊朔郎剛從東京的工科大學畢業,受當時京都府知事北垣國道重用,
就任琵琶湖疏水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總負責工程師。
1885年,琵琶湖疏水工程開工,在田邊朔郎帶領及其他眾多工程人員共同努力下,
1889年成功克服山脈阻礙開通了對當時而言技術最艱難也是日本最長的2436米第一隧道。
琵琶湖疏水工程歷時5年,動用了無數人力,許多人犧性奉獻寶貴生命,
1890年,從大津市三保崎至鴨川的匯流點竣工,從蹴上分歧出來的疏水分線也同時完成。
此外,水力發電最初並未列入琵琶湖疏水工程計畫,
田邊朔郎在工程期間(1888年)赴美考察回國後,建議在疏水基礎上加入發電廠計畫,
進而於1891年完成日本第一座商業用水力發電廠--蹴上發電所的竣工啟用, 
為日後的京都發展成為現代化都市立下重要根基,
田邊朔郎因此被尊為日本土木技術黎明期偉大的先行者。 



公園終點再過去是開放參觀的"蹴上發電所取水口水門",
有遊客拾階進入,我們則止步未再深入探訪。



仰望朗朗藍空下的櫻花,開得密密絮絮、繁茂朵朵,心情跟著明麗。



公園盡處的小廣場邊可俯瞰蹴上發電所巨大粗壯的橘色送水管;
翠綠邊坡上幾棵櫻花開得正盛,氣勢絲毫不遜色的招引我們目光。



從小廣場邊上,向遠眺望群山疊翠抱擁的京都市景,
脫穎而出的橘紅色視點是平安神宮牌坊一角。



離開田邊朔郎紀念銅像,回逛公園中段,傾斜鐵道在右手邊下方,
左手邊隔著柵欄,是琵琶湖疏水合流水道的一部分。



第一疏水和第二疏水通過合流隧道合併後,流經調節水量的"洗堰"~
溢出流洩而下的水形成三道小瀑布,繼續流入蹴上發電所的取水設施。



明治維新遷都東京(明治2年)後,為振興當時經濟力蕭條的京都活力,
明治14年就任的第3任京都府知事"北垣國道"因而構想推動琵琶湖疏水工程建設,
受委任的頂尖工程師們開始進行調查、測量、計畫等準備工作,1885年正式動工。
第一疏水與疏水分線於1890(明治23)年竣工,之後陸續完成鴨東運河、鴨川運河; 
成功從大津引取水量豐沛的琵琶湖水進入京都的"琵琶湖疏水渠",
不僅提供灌溉、防火等水源,也被廣泛運用於水路貨船運輸物資,
更受惠於水力發電,造就新工廠誕生,活絡了建設與經濟,也促進電氣化鐵路的投入。
繼北垣國道之後,為獲取更多的水資源,在京都府與滋賀縣連署批准下,
第二疏水於1908(明治41)年動工,1912(明治45/大正元)年完工,
整個琵琶湖疏水工程前後長達28年才算完全竣工。
現在琵琶湖疏水僅少部分仍被用於東山幾處庭園裡,以及京都御所與東本願寺的消防用水;
有一部分建設如第1-3隧道出入口、水路閣等12個地方,被指定為日本國家歷史遺址。



蹴上疏水公園&傾斜鐵道~


逛到蹴上疏水公園起頭處,一旁銜接傾斜鐵道的前段~
這裡展示著"山ノ内浄水場的導水管"實物, 
管徑之粗大從斜躺其內的遊客比例尺顯見,送水量也可想像。



順著傾斜鐵道的前段走,右手邊有個疏水渠工程殉職者鎮魂紀念碑~
上面刻著"一身殉事萬戶沾恩"。



傾斜鐵道頂端展示有運船的台車模型與輔助轉向上行或下行的滑輪裝置,
鐵軌隱沒的後方即蹴上船溜(舊時供船暫停的水池);
若循外圍小徑則可登上橫跨貯水池上的大神宮橋,思古幽情一覽運送船隻的舊遺跡~
橋邊橘色水閘門是第一疏水和第2疏水合流隧道入口(合流トンネル入口),
合流後的水匯進水池,在當年疏水還有船運的時期,提供往來船隻暫且停泊,
然後再以台車將船隻藉由傾斜鐵道運抵位於下端的南禪寺船溜。



1996(平成8)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定史跡的蹴上傾斜鐵道,曾是琵琶湖疏水工程的一部分,
竣工於1890(明治23)年1月(比4月完工的第一疏水早三個月),
疏水系統當時在規畫中重要的是具有水路運輸功能,
蹴上船溜至南禪寺船溜這段水路地勢高低落差達36米,船隻遇上坡時無法順利航行,
於是興建了這條傾斜式鐵道,以輔助水道運送物資~
1891(明治24年)11月傾斜式鐵道開始運轉,直到1948年(昭和23年)停轉休止。



看過運船台車,返回傾斜鐵道(左)與蹴上疏水公園(右)起點交匯處,
接著要再度走上傾斜鐵道,沿著鐵軌感受春季限定的櫻花夾道浪漫風情。



從前專為運行台車接駁水路船隻所建造的傾斜鐵道,
如今成為靜態遺跡供人緬懷,更是春天熱門的賞櫻地點。



太多人慕名而來,尤其來自台灣鄉親,擦身而過耳際不乏傳來熟悉的語言口音。



賞櫻第3天,好不容易陽光露臉,天空有了藍天白雲陪襯。



ねじりまんぽ扭曲型隧道北側"陽気発處"扁額前方的小路,銜接南禪寺與永觀堂方向。
(Betty手機拍的,櫻花色彩顯得特別雪白^^)



走在傾斜鐵道,橫越下方的ねじりまんぽ扭曲型隧道。



從蹴上船溜方向閒步走來,一側是林木蓊鬱的碧綠山坡,另一側是車水馬龍的馬路。



沉溺春光櫻色的鐵道景致裡,莫須言語,幸福美好的感覺洋溢。



晃蕩到軌道坡度明顯感到趨緩路段,又有座模型紀念往來於蹴上傾斜鐵道的台車,
台車上的輸運船是從前最常被使用的三十石船,
船上擺置糧食、木柴、酒類等貨物模型,藉以重現當年滋賀與京都間的物流榮景。



"三十石船和蹴上傾斜鐵道"簡介看板~



走到眼前這段傾斜鐵道與人行道地勢零落差當下,Betty彿彷墜入時光隧道,
看見自己5年前路過這裡,開心與寬闊軌道留影的情景,
當時許願有朝一日重返,今天終於實現,內心無比感動呀。



傾斜鐵道穿過"南禪寺橋"下後,終止於南禪寺船溜舊遺跡所在,
我們循著側邊小坡道石階登上鐵道上方,來到"南禪寺橋"邊。



從"南禪寺橋"俯拍一路走過的,看似無止境綿延而去的長長傾斜鐵道末段,
相較兩側地勢軌道明顯內凹,並下斜向另一端的南禪寺船溜。



琵琶湖疏水道如今宛若溝渠,卻依然充滿活力的潺潺奔流伴隨於傾斜鐵道一側。



由"南禪寺橋"走去"琵琶湖疏水記念館"不用1分鐘~
1989年8月開館的琵琶湖疏水紀念館,是京都市為紀念琵琶湖疏水竣工100周年而設,
之後陸續充實更多資料與重新整修建築, 2009年的開館20周年紀念再次開放。
目前館內展覽琵琶湖疏水工程規劃與建設過程中,
相關的文檔、圖片、照片、模型、實物等歷史資料。
(參見官網 琵琶湖疏水記念館館內案內 簡介)。



來到位處琵琶湖疏水紀念館地下層戶外類似小廣場的"大橋"區域歇腿、看風景。



從疏水分線扇形水壩放水路而來的水,流到琵琶湖疏水紀念館旁的洩洪隧道出口處,
上方有"楽百年之夢"扁額~
西元1890(明治23)年竣工的琵琶湖疏水工程,
不僅實現日本人自古(平安時代)以來引琵琶湖水入京都的夢想,
也是促成京都百年來的近代化基礎,
100年後的當時京都市長今川正彥,特別揮毫頌揚此一偉大工程;
時至今日,琵琶湖疏水仍被視作京都生命之水與未來發展的活力之源。



身為遊客追櫻而來的我們,雖無法完全明白疏水渠的意義,
但能確切感受到琵琶湖疏水如今沿線處處遍植櫻花的迷人魅力啊~
站在琵琶湖疏水紀念館"大橋"廣場,正前方面對的長長疏水道兩側也是櫻花樹綿延。




原來,從琵琶湖疏水紀念館至岡崎一帶的琵琶湖疏水,也稱作"岡崎疏水"~
位於"南禪寺船溜"的乘船處,櫻花季期間特別推出的"岡崎櫻迴廊十石舟"
遊客可付費乘船沿岡崎水道浪漫觀賞兩岸櫻花與沿途風光呢。 



憑欄近賞周邊景致,"南禪寺船溜"貯水池中央的"岡崎疏水噴泉",
背景為京都市動物園東側一隅。



"大橋"欄杆設有看板說明琵琶湖疏水"噴水"原理~
利用順著斜坡通過壓力管道和涵洞時水位高低差,自然產生水的壓力形成噴泉現象。



回望琵琶湖疏水紀念館西面,步道上方"巨大な輝き"雕像金光閃耀,然則我們不過去了。



背起今天帶出門的所有行頭,結束這趟從傾斜鐵道到琵琶湖疏水紀念館賞櫻行程。






本文來自: http://blog.xuite.net/ming.chun777/blog/484205710-%E8%B3%9E%E6%AB%BB%EF%BC%8816%EF%BC%89day3-5%EF%BC鳳荔水來店禮贈品水客製化瓶裝水宅配到家服務發財水鳳荔水來店禮贈品水桶水20公升客製化瓶裝水

台長: lloydah4j42u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