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3 16:27:56| 人氣7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I、me and myself 對影成四人,居然都不是「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執,大約就是執迷於「我」的意思。教人家不要這個「我」,聽起來是有點沒說服力,好像教人不要有個性,不要有想法與主見,總之,就是與我們看電視、電影裡的主角形象(尤其是西方的)完全背道而馳。

 

佛教敢要人放棄這個每個人視為命根子的價值,也真是很有魄力,雖千萬人吾往矣。為什麼呢,除非能有比「我」更強、更美好的東西,否則我們為什麼要放棄。而且,老實說,要放棄「我」簡直就是不可能,這是與一切的common sense相反的,與所有的心理、物理定律不同調的。然而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還是要人家去掉這個東西,一點都沒讓步,也算是自成一格。或許你會說好像所有的宗教,都不太鼓勵個人太抬頭,尤其面對他們的神,但佛教又不太一樣,佛教裡面雖有膜拜儀式,但那尊佛卻又被說是我們自己的佛性 (法性、覺性等等),而不是外在於我們自己的神。

 

既然不要「我」,但卻又要膜拜「我的覺性」,所以,可以有個簡單的邏輯推演,「我的覺性」必然是個精采的東西,值得我們拿自己去換。

 
其實,這樣說也還不太對,因為佛家說根本就沒有「我」這個東西。那這就更精采了,你我都佔有三度空間,站在太陽底下還有影子,但佛的教義居然說沒有這回事。真是厲害。


「我」的生理與心理,不是說它不存在,只不過都是會變幻、壞滅的東西,所以不是真正的我。就這樣,佛教其實是對「我」有更高的禮讚,在會壞滅腐朽的背後還有一個不會爛的東西。然而我們已經被制約太久了,天經地義以為沒有了身軀,此生就掰掰下台一鞠躬,翹辮子就是一個大黑洞的世界,粉可怖。


也許,光是要接受「我」不只是這個身體,就還要很多的輔助知識。簡要來說,無「我」就等於說是沒有一個永恆、一成不變的我,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主觀視角的觀察者存在著,去年的你不同於如今的你(例如你長高了),昨日你的心情也與此時此刻差別起伏很大。那個才代表真正的你?


雖然如此,你認為還是有個持續性的人格在那裡。似乎如此,但那個「人格」也可能逐漸轉變,尤其在青春時期,我們不都嚮往自己可以變成怎樣怎樣,一天當中就可以好多偶像出來,而最終,怎麼還是那個平凡的自己,但那個平凡的自己其實每天每天都更成熟,也或許變得更具侵略性等等。環境也會使我們變化,讓我們變得不像學生時代那般「天真純潔」(哈哈)。


更深入一點再說,就算你真的很詭異,人格一成不變,也還是沒有一個我,因為你的那個「我」只是個習慣堆成的假我。要是有天,一個人受了創傷,從此性格大變,一些行為舉止跟之前差異很大,那麼那個人又是誰呢?


其實,無我的意思是指沒有一個獨立自存、掌控變化的主體。若從意念、思緒上來看,我們一剎那之間就可以有好多念頭馳騁,管也管不住,任憑痛苦的回憶或甜美的時刻來去自如,一切都在變,幻化無常,從身體到意念哪個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你若還堅持認定有個主體性的「我」,這個我有一天會躺在棺木、化成白骨,最後消散於人間。沒錯,我們一直都曉得這是人類的共同命運;人會死,我是人,所以我會死。然而佛法告訴我們的卻不是如此,那個死的不是我,因為「我」只是個幻象,四大聚合的假身。你會問,如果是假,必然還有個真,真身又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我,那麼輪迴的又是誰呢?這是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另外再探討。


攝影:I. J.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

台長: 無遮,小光,一休
人氣(7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禪與法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無我,那麼是誰在輪迴呢?
此分類上一篇:般若味重重(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