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4 12:54:46| 人氣6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家仙宗弟子應對道德的認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家仙宗弟子應對道德觀念的認知


有學員問我:
老師,究竟什麼是道德?這觀念又要從哪邊著眼來看待我們是否有違背道德?
 
其實這道德的觀念很簡單,但是很難不去逾越,我用眾多的條列式來比喻說;我們以修道者的立足點來看世人,其實這一種態度在根本上就是很不道德,因為、你不能用多餘的情感去牽絆與牽掛,才能旁觀者清,這種對待也是一樣得面對家人與事體,你才能釐清一些真正問題所在點,也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你會說我:那不是變成無情了嗎?
不是,情感是永遠存在的,必須用理智去判斷它,是需要[情感]?還是想要[感情]?這種定義,你很難分得出來,以[就事論事]來說,還是[就人論人][就人論事][就事論人]來說,都是一種批評,但你看到的是哪一面?人為事、事絆人,你能分出來何謂[情感]?何謂[感情]嗎?
 
學員說:這些、我都分不出來。
 
哈、沒錯,一般人都是這樣難分難解,這是你我他的定義,重點是在於[我],道德觀便是[我]從這個角度開始分出來,由[我]這立足點來看清楚,比如、你對我的情感,我對你的感情,你對他的情感,他對你的感情,我對他的感,他對我的情感,這樣一說不都亂了嗎?
不會,因為[我]很清楚在說什麼,只是主、從或是主觀、客觀的關係而已,你可以用[我]的立場來看,還是用[他]的立場、還是用[你]立場?
 
學員說:我還是不懂!
 
嗯,比如說,廣告詞:全家、就是你家。
[全家]是誰?就是[他家],還有[你家],[你家]是誰?你家不是[我家]嗎?用旁觀者的立場來看,這些[家]其實都不是真的[我家],這只是廣告詞而已,但有你去[全家]又吃又拿的不付錢即離開,看看會如何?
 
學員說:當然是店員馬上報警啦,這是一違法的行為啊,我才不敢這樣做,讓家人跟朋友知道,太丟臉了。
 
嗯,你還有道德觀喔,這樣你知道何謂道德觀了。
 
學員說:只是遵守最基本的法律觀而已啦,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而且買東西、當然要付帳啊,不是嗎?

對對對,買東西、當然要付帳,那感情跟情感呢?誰付?誰買?
 
學員說:男女朋友啊!不是嗎?
 
你的感情與情感定義太狹窄了,這種事情,可以擴大到沒有範圍,也可縮小在你眼前。

學員問:老師、我們不是在探討[道德]觀嗎?你怎用感情與情感來比喻,這應該是兩回事情吧?

嗯、是兩回事,但是由這裡才能看得到[道德]觀,因為、世人對道德觀看法從未以客觀的角度來理解,而是自己投入非常大的情感來要求,比如說、人有三妻四妾的,你會不會在旁觀者立場說這個人是一個毫無道德觀的人?

學員:會。

報章有寫著,人結了婚之後,在外頭花天酒地,順便帶女生出場,你認為呢?

學員:那是談生意的應酬啊,怎可以拿來相比。

哈哈哈,你很沒有道德觀哦,一個結了婚的人,還跑去那個場合,你對得起家中的妻子嗎?我看的是[談生意的藉口]吧!少來,你談生意不去辦公廳、或咖啡廳也可以,偏要去聲色場所,而且、你是故意去的,回家再跟妻子解釋說因為是工作的需要而去[應酬],妻子就不敢反對,但是氣在心裡,你一次又一次的陪客戶去,還做有違夫妻結婚的承諾。
人用那張證書來保障婚姻延續的制度,那是最最無奈的,因為夫妻間的[承諾]與[信任]蕩然不存,更需要用文字明定簽訂契約,還要拉幾個見證人,說、這不是為人處事的悲哀嗎?如果三妻四妾能長久無悔無怨,你能說他們是無道德的行為嗎?

學員:那是商務上的交易,跟道德無關,如果可以讓買賣雙方得到相對的利益,那就是應該的,只是一時的應付而已,應該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吧,我的認為啦。

是這樣嗎?台灣有一位被公認嫖妓,也是一時應付,也是一場商務上的交易,也是讓買賣雙方得到相對的利益,不是嗎?那他的妻子還要背負丈夫在外不道德的行為,還要忍辱吞下這口氣,還跟著他面對支持者一起撒謊,又情何以堪!
如果說是以道德觀來看,從這人與他妻子與支持的群眾行為、包含你我,都是很嚴重的違反道德觀,因為我將此談起,你在聆聽,所以我們一起做不道德的事,如是依嫖妓者作為不去認同、苟同,依之為守戒不犯,那我們是吸取他人的經歷做自己的養分,也是不道德,但是、今後能檢驗自己種種事務,不去犯這不道德行為,就是不要有違法令。哪天、法令條文一開放:嫖妓者、兩造無罪。那這事、就已沒有指責道德觀可說了。

學員:老師,你這樣說,感覺好像有點怪怪的,不知哪裡不對勁。
 
哈哈哈哈,你有感覺不對勁喔?
一、還是在婚約的認定。
二、本身立足點認定。
如果一個無婚約的人與人之間認定的承諾,這已是有兩者互相信任的默契再去嫖妓,就算是夫妻有同居之義務,但也不見得能強制對方跟你發生關係,那都是跟道德的行為有關。
還有一個世人弄不清楚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可說來當借鏡,是無違背道德的。
有人舉列他人事端來議,如不知前因後果來論,雖不指名道姓、自己又加入影射暗語暗示,這種暗箭傷人,製造紛爭,更是難以言喻,豈止是以違背道德觀來評價啊!所以連我自己說話都要非常小心。

學員:那道德觀究竟還是以[承諾]與[信任]為基礎嗎?

沒錯,總而言之,當[承諾]與[信任]失去了,其實就是沒良心、沒良知,俗語說:喪盡天良。商業說的[承諾]與[信任],如果沒有這觀念為基礎,所以就有簽約的訂定。
然而夫妻也是,俗語又說:一夜夫妻百世恩。
而在家庭建立取在[承諾]與[信任],如果沒有這觀念存在為基礎,也是會一糰糟,兄弟姊妹相處也是,朋友之間也是,同袍戰友也是,政府與民眾也是,師徒情感建立也是,太多太多了,當任何一方失去,所有基礎的價值觀也失去,那何謂基礎[價值觀]是什麼呢?就是[道德]。
人民不願守法,是行為[信任]與[承諾]出了問題,而政府立法的精神是希望對人民的[承諾]與[信任],當人人以道德、良心為制度,處處保障對方利益、而不侵犯他人,如此人與人之間不再發生任何摩擦與糾紛,你說、有立法的必要嗎?
師父傳道的精神也是建立在此,儘量不要去制定戒律,相互間的[承諾]與[信任]做為人處事基礎,但是、門眾間的想法不見得是這樣,在看到自己立足點的利益[成道],就失去最基本人性。
師父也說過道不是自己的,是祖師的道、是要給門人的,這是一種非常謙虛的態度,結果是大家一窩蜂的搶卡位,還說師父家屬不該將師父著作權占為己有,這是仙宗門人的共有財產,反而指責師父家屬有違背道德的不當行為。門人再仔細想想,師父跟三位祖師的關係,師父跟其家人相處狀況,是無法想像的。但你我跟師父的關係,你我跟三祖的關係,還不是一張表文上疏而已!
而師父除了有對家人與徒眾[承諾]與[信任]職責,這即道德,那師父家屬與徒眾以什麼樣的[承諾]與[信任]共同來回報師父呢?
師父家屬對於師父[承諾]與[信任],就是有如現今,因有拜師入門,接續我們與師父家屬的關係,所以才能擁有師父著作來教導指向的教學資料,這是身分的問題,就是你立足點的定位,而且你的身分定位只是門徒而已,比路人的身分好一點;師父不在,當然是由家屬來代表師尊,這也是立足點的定位,不可質疑。
簡單說、你父親不在家,當然是你家裏的人代表你父親,難不成是出外找個路人甲來當你家的主事?來決定你家的產業歸屬?你也是當然的知道、不可以。因為你有職責維護、保障你父親的所有權利
但如今、你只是拜師入門,卻是要求師父家屬將師父所有著作財都給你,不覺得奇怪嗎?
比喻用[全家]是[你家]的說法來看,只差別在收費。來師父家作客,師父說這家當作自己的家,你還真在師父家裡面毫無忌憚的大肆搜刮?師父說吃飯儘量用,你還真是毫不客氣又吃又拿?師父說傳道資料是大家的,你還真的膽敢將整個著作抄襲或占為己有?
我們不是說在拜師修道嗎?只不過是個無形的法門以書面文字傳遞,師徒繼承的就是叫做傳承,也就是延續師父的精神與師父的功法、心法,怎會變成去繼承師父的有形財產呢?這種行為與態度是道德觀的極端敗廢,人還可以出面妄言道德觀的存在?甚麼是道德?自己捫心自問?原來千錯萬錯,都是師父說的,這種說法也是存在道德上問題,不是嗎?

學員:老師,那發生種事情,總不是只有現在才有吧?
 
沒錯,人的觀念是被植入的,本來是非對錯不懂,只要你有理說得出來,我說是掰得出來,聽得人有[承諾]與[信任],皆是不管你的目的為何,也不管你的身分有無立場、能有何作為,這就是利用群眾對於律法無知的盲點來蠱惑人心,但是有些律法已經訂定作為保障依據,依此來看,還是都在這裡面。
基本上、只要跟現今法律觀念有所衝突,就是有問題,而律法皆是根據現實人文環境來訂定的,所以將來也會一直變通,但是在人的[良知]是不變的,就是[道德],變了、就天下大亂,比如說、撿到他人遺失錢包來講,最當初是沒有訂定條文有三成什麼金的,即有拾金不昧的風範表揚,後來有人訂了這條文,結果還不是鬧得風風雨雨,現在不就是又改回來嗎?就是這樣,不是我們的東西,千萬不能侵佔為自己的,哈哈哈,先要弄清楚是否自己的,總是不難吧?

學員:[先要弄清楚是否自己的]這說法又好像是不知裡怪怪的,老師,你可以講清楚嗎?

嗯,你沒被我呼弄,簡單說、[先要弄清楚是否自己的]這句話,其實很簡單,從撿到他人遺失錢包來講,該是你的,先拿去警局招領,如失主沒來取回,以律法訂定是歸你的,幸運的你拿去了,心中是充滿愉悅的,你該如何做都好,在於夫妻也是,情侶也是,父母對子女也是,子女對父母也是,兄弟姐妹之間也是,朋友也是,師徒也是,工作也是,住宅也是,所有的事情,真心能跟隨你的,你看他、他看你,無怨無悔,心中都是愉快、都[承諾]與[信任]。
再說以[道德]面來看,也是這樣,人們談說間、雖有嚴肅或是玩笑,心理無所愧咎,如果在席間有人反問你或是自己回想發出任何言論與行為舉止,也無從反悔,如有過錯,能及時發覺,覓得事主當面懺悔道歉,才是你真正【道德】觀的表彰,不要到事主或自己終了時刻,才發現人事早已不再,為時已晚,你想人能為[道德]之事是不是很簡單。
 
學員:老師,這種面面觀都要想到看到,在我們修煉中、道德的領域裡處處兼顧,真的很難。
 
所以說、道修之人,為人處事皆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你越是深入道體,你就是非得要更加小心不可,因為沒他人能在旁邊救你、扶持你,因為你修持之後的思維反應能力與邏輯反省動力一直在加大、擴大,但是也會一直縮小,但是無人能知道自己會往那一個方向走,而[道德]這個東西,人人會說,各有不同出發點,除非你能永遠謙虛受教而客觀分析當中差異才可,不然、觀念一偏執是永遠無法回頭的,這跟世人說做[功德]是一樣的,在強調[功德]論調中、其實已是你罪惡的開始了。

學員:這好可怕喔,如沒能弄清楚,怎辦?

哈哈,做[功德]是機會,不是處處可做的,也不需要大肆宣揚,有[機會]、就去做,做了、就別說,覺得心安就好,[功德]的事、更不可以想要做功德指定迴向誰,或是因何發願而做,如果有這觀念出發點存在,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意義的,因為你是謀取某種代價交易來為,不是真正發至誠心來做事,這不見得有任何[功德]可言,更可能嫁過移禍給自己,也是要小心而為。
比如放生這事,明知道放生會死去一些動物,你還[故意]去做,結果殘害生靈的就是你,還不是為了貪得[功德],懂嗎?單[道德]可不是有機會要說就說、要做就做,因為你看不到它在哪裡,你想駕馭它、時常掛在嘴上,結果便是大錯特錯,因為[道德]只有心理有數,時時反省、便知而得也!

學員:還是難!

哈哈哈,就像我說的話,寫的文章,你要我說就說、寫就寫得出來嗎?要我抄別人的文章、拾人牙慧來充數內容,也太沒品了吧,只有心理有數,時時反省、便知而得也!

學員:老師,您說的好像很簡單,對我來說,還是很難!

還是只有心理有數,時時反省、便知而得也!
 

台長: 仙宗崑崙道苑 唯一官網
人氣(6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道修之論 |
此分類下一篇:你不知曉的走火入魔~~~至死滅仍不知是如何
此分類上一篇:道功拳與太極拳之稍論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