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9 19:15:32| 人氣1,448|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現新作【塗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今天在公館老地方拍的

我知道大家去Bbrother網站
就可以看得到他新作

不過每次在街頭發現他新作
我就忍不住跑過去拍照

兩個人抱著熊熊!!
為什麼他最近的作品常會出現熊熊呢?
其象徵意義是什麼?
他知道我熱愛熊熊,為了讓我更高興而噴熊熊嗎?
哈哈,我瘋了,哪有可能!!

如果在台北看到他作品
麻煩大家
請與我連絡!

雪子是他忠實的「粉絲」喔


<參考>
以下是今年暑假拍的塗鴉,都是拍攝技術不怎好的照片(學姊幫我拍的照片除外),不過邊尋找塗鴉邊走路會讓我開心,也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公共空間;

塗鴉在公館(一) 證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352982/20060710190210/
塗鴉在公館(二) 認清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2815/20060711211331/
塗鴉在公館(三) 你在做什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2956/20060711211611/
塗鴉在公館(四) 不會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3434/20060711212528/
塗鴉在公館(五) 客體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3688/20060711213023/
塗鴉在公館(六) 焦慮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3867/20060711213337/
塗鴉在公館(七) 目前最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404404/20060711214250/
塗鴉在校園(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503319/20060713224819/
塗鴉、遺忘和埋葬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731182/20060719001701/
空曠(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1783157/20060720105124/
塗鴉在復興南路一段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3084551/20060909235047/
週末的研究室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3290212/20060916194845/
這個塗鴉是十月十九號拍的。在公館誠品台大店施工現場。
忘了貼上去
這也是老地方拍的
拍攝日期是二00六年十月十二號
現在還看得到喔

台長: 雪子
人氣(1,448)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台北】塗鴉 |
此分類下一篇:窮人的墳墓【塗鴉】
此分類上一篇:復興南路一段【塗鴉】

Sprache
喜愛看塗鴉的雪子,

可能妳會對以下消息感到興趣: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19677
2006-10-16 16:52:05
雪子
Sprache 桑:

謝謝你的介紹,你如何看待這個事情呢?
週末有位朋友把那篇文章轉寄給我後想想,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明天會跟社會系的老師見面,他這學期的課會提到塗鴉,我問問看他的看法,回來再跟你分享。
2006-10-17 00:01:49
雪子
Sprache桑:

昨晚忙著聆聽老師的生命史,都沒有機會問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過有機會稍微跟在場的朋友討論。

在那篇文章裡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如下:

「台灣的塗鴉文化仍在萌芽階段,而部分的台灣塗鴉創作者,仍舊堅信塗鴉為一種普羅階級的表述工具,並嘗試以相對激進的藝術態度進行塗鴉創作。這是一個將塗鴉的草根性與民眾性「在地化」的精神建構過程,而很顯然的華山這個「藝術園區」除了將塗鴉當作賣點,並不了解塗鴉的反叛、草根精神,甚至以法律之名,打壓這些在台灣落實塗鴉精神在地實踐的藝術創作者。」

我指導教授在研究台灣塗鴉,而我本身對塗鴉的歷史脈絡不怎麼熟悉,看到上文只是覺得,其實台北的部分塗鴉(好看的那種)並不是由台灣普羅階級創作的。對我來說,Bbrother的塗鴉和「並不了解塗鴉的反叛、草根精神」的「藝術園區」塗鴉並不構成二元對立,我很欣賞Bbrother在努力創造「在地化」的塗鴉這點,但是最近想他們的作品吸引我的主要理由可能不是他們的「普羅性」或「在地化」,而是「去脈絡性」。我跟那個塗鴉都是「外來」的、「無脈絡」的,所以我才會被吸引。

在Bbrother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的都是「在地化」的塗鴉沒錯,不過我還不太了解那篇文章所建構出來的某些二元對立,我可以了解「商品化的塗鴉/沒有商品化的塗鴉」的二元對立,但階級、草根性的部分我還不是很了解,塗鴉者真的應該要有階級、政治信念的「正確性」嗎?

不好意思,我還不太會說明自己的感覺,我想有機會問問身邊的同學或老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006-10-18 09:22:30
Sprache
雪子桑,

妳在這方面的觀察很敏銳。

我對塗鴉歷史的了解也不多。若我沒理解錯,西方塗鴉最開始本來就是社經地位較差的青少年的一種反體制表現模式,比較像叛逆青年的呢喃,想要藉以滿足一種對虛無生命的控制感。就此,那確實會跟社會的階級區分扯上關係,但是卻不必然連結。因為每個階級裡的青少年都會有叛逆期,也因此都有可能拿塗鴉當作一種個人情感宣洩的管道。不過,當塗鴉開始朝向美感發展時,這種叛逆的行為開始跟藝術結合起來,反倒更難用階級概念來一概解釋。

台灣有些自許左派的青年喜歡將這種「階級正確性」掛在嘴邊,常常太快就泛政治化地對文化現象下判斷,不太禁得起嚴謹的學術研究的追究。不就就引起議題討論而言,還是有其價值的。

以上是個人小意見。
2006-10-18 20:55:28
雪子
Sprache桑:

我朋友說,持續觀察那些年輕的塗鴉者就會感覺到他們在「成長」,所以我很期待他們今後的活動。
還有,我去年來台灣開始唸書後常常覺得,「看書」、「讀書」在台灣跟日本具有很不一樣的意義。我在校園強烈的感受到在台灣「看書」並不是全民的活動,「看書」的人跟「不看書」的人之間有明顯的斷裂,作為堂堂正正的平民的我,不得不意識到階級之間的斷裂,所以,當看到台灣知識份子替勞工階級說話時,感覺非常複雜。
2006-10-19 23:37:13
Sprache
雪子桑,

此刻的台灣社會是個同時融聚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現象的場域,既有殖民社會的軌跡、又有移民社會的問題,以致於幾種不同的階級分類法都交錯在一起。就此,我反倒不會對知識份子幫勞工階級說話一事感到奇特。相對的,我也因此對妳的「複雜感覺」感到興趣,因為那正顯示出某種社會文化觀上的差異。透過妳覺得奇怪的東西,反倒能讓我再思索一下為什麼我不覺得它奇怪。:)
2006-10-20 07:32:23
雪子
Sprache桑:

>就此,我反倒不會對知識份子幫勞工階級說話一事感到奇特。

不好意思我寫得不夠準確,我也覺得知識份子幫勞工階級說話很重要。我很在乎的是,他們幫勞工階級說話時會不會意識到(或者如何面對、處理)勞工階級和他們之間的差異。以前我在日本遇到過自以為是替日本女生說話、卻看不起平凡女人的女性主義學者,害我討厭女性主義者。替弱勢族群說話真的很難,我很關心台灣左派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2006-10-21 01:28:49
Sprache
雪子桑,

> 我很在乎的是,他們幫勞工階級說話時會不會意識到(或者如何面對、處理)勞工階級和他們之間的差異。以前我在日本遇到過自以為是替日本女生說話、卻看不起平凡女人的女性主義學者,害我討厭女性主義者。

理解!我可以想像雪子桑說的情形。

這種情形在台灣也是有的。譬如我就有看過一些自認左派的人,很愛把「反美帝」、「反資本主義」等口號掛在口中,但是卻吝於去關心弱勢族群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類人常常是理直氣壯地同時追求資本主義提供的好處,又去消費社會主義提供的價值。

當然我也有看到另外一類的台灣知識份子不會這樣。不過,這種事情要接觸當事人才比較容易發現。突然想到,或許可以觀察一下「日日春」這個組織(http://coswas.org/),這個議題很容易看出參與的知識份子是否口是心非。
2006-10-21 19:09:32
雪子
Sprache桑:

>或許可以觀察一下「日日春」這個組織

謝謝你的介紹,我後來去看它網站了,看了「我為甚麼會在日日春」,我的心會溫暖起來。前陣子學妹找我一起去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好像她最近開始參與「日日春」的活動,要調查日據時期的關於風化區的都市規劃法令,她覺得我可以參與幫忙找資料。聽說學妹們十二月舉辦對外公開的公娼相關活動,我想去聽聽看。
2006-10-22 07:56:21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