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25 21:39:56|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華九偽簡《廼命一》篇“尚聿”當為“淌津”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華九偽簡《廼命一》篇“尚聿”當為“淌津”說

 

一、楔子

 

在清華九偽簡《廼命一》最後簡1112的一段文字,不好解讀。其文辭如下:

 

『毋播惡於眾,以貽我慼憂,而亦毋或啟我解[『門』內有『交』字](交)奉[左『彳』右『衣』](違),尚聿亡有告欪,至於[上『成』下『土』](成)𠬸[上『回』下『似又』](沒)。』

 

整理者指出:『“[『門』內有『交』字],疑讀為「交」。[左『彳』右『衣』],讀為「違」。「解」與「交」、「奉」與「違」兩兩對文。「奉違」義同「依違」,訓為「遲疑」。「尚」用於句首表祈使。聿,《詩》、《書》多用為句中虛詞。欪,《說文》、《集韻》以為無慚、無心腹肺腸之貌。成沒,猶雲「成敗」。』 被20202月子居〈清華簡九《廼命一》解析〉子居評之『所說“解交”、“依違”皆不明何意』,但也正好說明瞭,此段文字的難解也。

 

20191122日起至1219日的簡帛論壇在〈清華九《廼命一》初讀〉裡,網友ee表示:『簡12整理者隸定爲從“出”從“欠”的字,應該隸定爲從“出”從“次”。』

 

王寧在〈清華九《廼命一》初讀〉裡表示:

 

『按:此數句疑當讀為:而亦母(毋)或啟我解(佳)[門交](姣)、奉(?)[彳衣](圍)、尚(上)聿(律),亡又(有)告欪,至於成沒。

 

“佳姣”是指美女,“奉(?)圍”是指田獵,“上律”是上等的樂律,指好聽的音樂。“告欪”是勸阻之意。“沒”《說文》訓“沈也”,段本改作“湛也”,這裡是沉迷之意。這幾句的意思大概是說:不要用美女、田獵、好聽的音樂來引誘我,又不肯加以勸阻,以至於造成沉迷。』

 

而子居則試解一些關鍵辭:

 

(一)、『“解”疑讀為“懈”,訓為懈怠;“『門』內有『交』字”疑讀為“驕”,訓為驕奢』

(二)、『“奉”訓為尊奉,“左『彳』右『衣』”當即“依”字異體,見北齊石刻《宋敬業等造塔記》,《說苑·臣術》:“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長短經·臣行》引作“依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食飲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即“奉”、“依”並稱之例。“奉依”一詞,雖然未見有詞典收錄,但後世頗為習見,如《經律異相·善容王造石像五》:“大臣諫曰:王唯有一弟,又少息胤,願聽七日,奉依王命。”《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用和名香,奉依師教。”《通典》卷一六九:“既在敕無文,請准法處絞刑。奉依者。”《太上黃籙齋儀·重稱法位》:“臣等奉依科法,營設壇場,燒香然燈,照燭三界。”』

 

(三)、『“尚”訓為奉,“聿”訓為循,“尚聿”與“奉依”為近義連用,《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張敖已出,以尚魯元公主故,封為宣平侯。”《索隱》:“韋昭曰:尚,奉也。”《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李善注:“尚,猶奉也。”《爾雅·釋詁》:“遹、遵、率,循也。”郭璞注:“遹音聿。”邢昺疏:“《大雅·綿》篇雲:‘聿來胥宇。’遹、聿音義同。”《文選·幹寶〈晉紀總論〉》:“聿修祖宗之志,思輯戰國之苦。”呂向注:“聿,循。”《後漢書·文苑傳》:“密勿朝夕,聿同始卒。”李賢注:“聿,循也。”』
(四)、『“欪”當訓訶責,《說文·言部》:“訶,大言而怒也。”《玉篇·欠部》:“欪,醜律切,訶也。” 《吳下方言考》卷十二:“《玉篇》:‘欪,訶也。’案:欪,怒而呼人使覺,故曰訶也。吳中凡怒而呼人使知曰欪。”』

(五)、『“沒”當訓為“終”,《國語·魯語上》:“若血氣強固,將壽寵得沒。”韋昭注:“沒,終也。”』

 

二、全段文字分析

 

按,此句『毋播惡於眾,以貽我慼憂,而亦毋或啟我解[『門』內有『交』字](交),奉[左『彳』右『衣』](違)尚聿,亡有告欪,至於[上『成』下『土』](成)𠬸[上『回』下『又』](沒)』的意思,倒是可以看出,是在講不要播惡給人民,讓我遭到慼憂;而也不要開了我的懈驕,到了憑依臨大波浪的津渡時,溺水求救,沈沒而亡的下場。(按,『奉』即『憑』)。

 

而『尚聿』二字,就是『淌津』去掉了『水』的偏旁而已。而後文相對於『淌津』的就是遇到了津渡大水而被淹死的『[上『成』下『土』](成)𠬸[上『回』下『又』](沒)』。

 

三、釋『沉沒』([上『成』下『土』][上『回』下『又』])

 

按,此[上『回』下『又』]《說文》在左側加了一個『水』部,表示是『沒』的古文,所以此偽造者是拿了《說文》講『沒』字有一個古文,是寫成左『水』右『[上『回』下『又』]』,於是刪掉『水』偏旁而已,此乃為『沒』字。整理者釋『沒』是也。王寧釋成『“沒”《說文》訓“沈也”,段本改作“湛也”,這裡是沉迷之意。』其實,其指『沉迷』當然可看出是錯誤的。子居釋成『“沒”當訓為“終”,《國語·魯語上》:“若血氣強固,將壽寵得沒。”韋昭注:“沒,終也。”』義亦不合。

 

至於『[上『成』下『土』]』字,整理者釋為『成』,並釋『成沒,猶雲「成敗」』王寧釋『成沒』為『沉迷』,子居亦從整理者,而釋『成沒』為『終』。吾人認為,此字實為『沈』(沉)字,音近『成』而就將就造字而己。

 

四、釋『淌津』(尚聿)

整理者釋『「尚」用於句首表祈使。聿,《詩》、《書》多用為句中虛詞』,真是不知所云。王寧猜成『尚(上)聿(律)……上律”是上等的樂律,指好聽的音樂』,亦離題太遠。子居釋『“尚”訓為奉,“聿”訓為循』亦非是。

 

『淌』字,先秦本無此字,而造偽者取西漢以來的用法,而不查其非先秦用字,亦顯其偽。清初的《康熙字典》釋:『淌:《集韻》尺亮切,音唱。《玉篇》大波也。又水貌。《淮南子·本經訓》淌遊瀷淢。《註》皆文畫擬象水勢之貌。』『津』字,《說文》指出:『津:水渡也。』

 

造偽者連用『淌津』,意指大波濤的渡口。而後文再指『沉沒』,於是就知道前後文是指在大波濤的渡口渡水,掉入水中而告救,但還是沉沒而亡。那麼『亡有告欪』是什麼意思,亦自然而明白,乃指無有辨法求救,『告欪』即告救之意。

 

五、釋『告欪』

 

整理者指出:『欪,《說文》、《集韻》以為無慚、無心腹肺腸之貌。』王寧釋『勸阻』,子居釋『“欪”當訓訶責』。吾人分析文旨,即看出,『告欪』即白話文的『求救』之義。(劉有恒,2020,4,25於台北)

 

 

 

台長: lino (小俗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