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1-03 05:20:42|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治曲蟁言(12)————從『捉刀人』談也是學術造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治曲蟁言(12)————從『捉刀人』談也是學術造假

 

吾年青二三十歲之時,十分重視及鑽研經世濟民之學(如政治、社會、經濟),於是寫作時論發表。有一次,吾對於當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倡自由放任經濟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說法在台灣被有心人大捧特捧,來張大財閥勢力作張本,大為不滿。於是寫文批判,投稿至某一雜誌社。時吾人因從事於工程建設,時常住於工地。某天返家時,雙親告知有人打來電話要到家裡拜訪你。該一次見面就是吾平生第一次見到了一位『捉刀人』。他是該雜誌的主編,吾人被他激賞,所以帶著副編來家送上禮品,後來,吾也繼續為該雜志寫稿了。而後來得知,他實際上也是該雜誌的創辨人御用的『捉刀人』,領薪水為該創辨人筆耕,掛上該創辨人的著作之名面世。此人之著,以吾人對於學術之學的品質的專業的挑剔眼光,都是為之傾倒不己,也開拓了自已學術的眼界,站在求真而不為世間虛名蓋世的偽學及偽學者的名位的抬頭所惑,並且能判學術真偽而刀刀見骨,閱讀他的著作對吾人的學力的助益很大。雖今未再連繫,不過對於此位今生所曾見的『捉刀人』仍是認為一度見到面是今生之福。

 

其實,『捉刀人』現象在台灣的學術界也不是稀見之事。像是近年來,台灣此地一位曾任教授及教師的某先生,就著有一篇揭發台灣高等學府黑幕的〈讓學界大老去流浪吧!〉講出台灣學術界不少學術界聞人(大老)都是搞學術造假的,他指出,像是大忙人的大老,天天都在忙,但論文爆量:

 

『每一個人都有超出合理範圍的論文數據,照理說如果有人可以真的生產那麼大量的論文應該是必須整天埋首研究室的,但是這些大老都已經身兼要職公務繁忙的時候論文還是繼續爆量,正好證明了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吾人只要把該大老的著作,在幾十年裡出版的論著,和他天天忙於酒席、公關交際、兩岸及國外亂跑,哪有餘閒寫論著的幹些不是研究的實務名實一做比較,不都是找『捉刀人』代寫的嗎,自已至多拿到代寫稿,斧正及添改些,就拿去發表於期刋及學術論文出版物及書局出版,而且掛上的不會是無名英雄的『捉刀人』的大名,而是他這個學界大老的大名。於是看到學術大老竟可一年出版幾本厚如磚的著作,一見就知道是找人捉刀的,來欺世盜名。此亦為『學術造假』的惡人。

 

人人皆知的,像是政界就有固定的捉刀人,如某國總統,他要發表文告,一定不是出自他的手,必要秘書為其打理,此事理之常,因為政治人物不見得一定學富五車,但文告等等要公之於天下,不能我手寫我心如此任意,總要有體面之文,故有專任秘書打理,人民一定不會置評。但學術界就不同了。因為學者之被稱為學者,及功名利祿之於身,就是其著作了。如果著作不是他本人所寫,其所得的一切學位及教職或官方學術機構的名位,也要全部剥盡,當作落水狗打出及趕出學術界,而且應被以詐欺罪起訴判刑,及追回以往一切名位及薪俸。如果台灣學術界能如此自清,出學術造假,找捉刀人寫著作的所謂著作等身而多到不合常理的『學術大老』,也才是學術界之福。而且上樑的學術界都詐欺犯橫行,難怪台灣變成世界詐欺犯中心,從上樑的學術界到下柱的莠民都不少以詐欺為業的,一氣呵成,漪歟盛哉。

 

而該位寫作者的〈讓學界大老去流浪吧!〉結論:

『學界與年輕人繼續受騙受害直到假大老們退休是不可避免的殘酷現實,須知這些大老還可以利用聲勢地位,不斷的申請延遲退休,到七十多歲可能還在當教授!我自己採取的態度是鼓勵年輕人遠離研究所,直接親近業界會比較有前途,也才會有實質的貢獻。繼續搶讀博碩士學位不但對自己無用,也是間接助長這種學界癌症的擴散,對台灣很傷的。』

更是苦口婆心,學界(包括台灣的戲曲學術界)的莘莘學子,豈不應都張大眼睛,多問多聞,用火眼金睛認出哪些是你所從事的學門裡的教授是學術造假的所謂的『學術大老』,而遠離他們,以免為其污氣所污,不但學無所長,且還成了其犯詐欺罪的團伙共犯的『捉刀人』人選的下場。(劉有恒,台北)

台長: lino (小俗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