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3 08:54:16|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崑曲《集成曲譜》玉集卷八及振集卷一錯腔校正(長生殿下 7齣)(玉集終)等(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崑曲《集成曲譜》玉集卷八及振集卷一錯腔校正(長生殿下 7齣)(玉集終)(北樵/離魂/回回,3齣(上)


按:《集成曲譜》玉集卷八收入《長生殿》下半十二齣,包括《驚變》(小宴驚變)、《埋玉》、《罵賊》、《聞鈴》、《哭像》(迎像哭像)、《神訴》、《彈詞》、《見月》、《雨夢》、《覓魂》、《補恨》、《重圓》,其中的《罵賊》、《神訴》、《覓魂》、《補恨》、《重圓》四齣因罕唱,於《天祿閣曲譜》正集未收入,故今暫不論之外,其餘共計七齣今校正之如後.

《集成曲譜》振集卷一收入元雜劇三種,計《漁樵記‧北樵》、《兩世姻緣‧離魂》、《唐三藏‧回回》三齣,今校正之如後.


而,正確校正後之此《長生殿》下半七齣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十;正確校正後之此《漁樵記‧北樵》、《兩世姻緣‧離魂》、《唐三藏‧回回》三齣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一

==========================
(有時不一定校集成,因集成多抄自納書楹曲譜等,故亦常直接校納書楹等,惟讀者比對《集成曲譜》與正確唱腔譜《天祿閣曲譜》不合之處,或依以下校注文義比對之下,亦可知《集成曲譜》之錯處.)又按:其實,凡《天祿閣曲譜》依九宮大成或南詞定律的正確唱腔譜的各曲牌,《集成曲譜》《納書楹曲譜》是如何地不合律之下而產生的錯腔,雖《天祿閣曲譜》直依該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正確的唱腔,而未解析《集成曲譜》等是何處為錯腔,但實際上,只要比對《天祿閣曲譜》所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正確唱腔譜,和《集成曲譜》《納書楹曲譜》之間的差異,即知集成及納書楹這些譜裡明明白白把正確的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唱腔,是如何地歪曲而隨心亂改,而致唱腔是如何地不合崑曲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崑曲聲腔格律的細節,盡皆一目了然了.
--------------------------------------------------------------------------------------------------
《長生殿》下半十二齣:
《驚變》(小宴驚變)

本譜以清末民初的曲師殷溎深的《崑曲大全》為底本,並兼校葉堂之納書楹曲譜;按九宮大成對於中呂宮的此一南北合套裡,自明代崑曲興起不久以後,就把南曲的【撲燈蛾】曲牌唱成無中生有的北曲,再續一隻的南曲【撲燈蛾】曲牌又被加減一些字,改唱成【疊字令】的無中生有的情況提出糾正.原本的分編者之一亦把整個南北合套的《小宴驚變》的正確唱腔譜編入,但後來主編者把這組南北合套曲從九宮大成裡拿掉了,而未收入,但從該原分編者的話尚存在於九宮大成卷十六之末,其言云:『按南北合套,俱以南北曲間用,此一定之格也.粉蝶兒套,前用好事近二曲,後用撲燈蛾二曲相問.撲燈蛾原係南曲,前人不知,誤將撲燈蛾,增損一二字,去也字格式,將第二曲,易名疊字令,皆唱作北腔.以致前半套,係南北相間,後半套,純是北套.長生殿驚變套,辯之甚悉.今為改正.更有誤者,如一捧雪効惡,白簡朱衣曲,本粉蝶兒純北套,一自笠菴誤於闘鵪鶉下,填撲燈蛾曲,竟歸入北曲,此所謂以訛傳訛也,後人當辨之』.而兩隻此齣南曲的【撲燈蛾】的正確南曲唱腔,九宮大成於南曲隻曲裡有收入,今從之,以改正習見的,包括納書楹曲譜在內所有現存曲譜,一律把本齣兩隻【撲燈蛾】皆依俗誤唱成北曲的唱譜的以訛傳訛,以復原九宮大成曲師曲家苦心更正之此齣南北合套的原貌.但為演唱者之參考或需要之便,把《崑曲大全》所收兩隻【撲燈蛾】北曲的唱腔,附之於末,以便於選擇之用.
又按,本南北合套,今習見唱譜,對於二隻北曲曲牌的【石榴花】【闘鵪鶉】唱腔,產生了和正格不同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演生實因第一隻北曲曲牌的【粉蝶兒】的緣故.因洪昇的此隻曲牌的曲辭,原本是襲自元代白樸的雜劇作品《梧桐雨》裡的同曲牌的唱辭,只有少數字的變異;由於該隻元曲,因係名曲,因此九宮大成收入了唱腔.這隻曲牌的唱腔的笛色,原本應屬於尺調或上調,以下所接各曲牌當然亦用此笛色.以北曲的生角以現在的定位,應屬老生,故可以唱之.到了驚變此齣,因多襲自白樸之作,當初伶人,自以習見的白樸此曲的唱腔及其笛色來唱這第一隻的曲牌,因此,我們現在如有演唱此齣,可以發現到此齣裡的北曲前三隻曲牌聲腔都太低了,不易唱,或唱低不下去.我們只要再查一下九宮大成,就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因為此南北合套,北套的笛色要與南套的笛色共用一個小工調時,則所有北南北合套裡的前三隻北曲,因唱腔較低,為適唱者,都要轉調來唱,從九宮大成南北曲套裡的範例的《金雀記‧玩燈》齣裡的北曲的原笛色所造成太低唱腔的【粉蝶兒】【石榴花】【闘鵪鶉】必須轉高後的格來唱此南北合套裡的這三隻北曲,就一目了然了.而葉堂的納書楹曲譜,第一隻的【粉蝶兒】仍依唱元代白樸《梧桐雨》的九宮大成所採的唱腔的未轉調的笛色及格來唱此隻,但以下【石榴花】【闘鵪鶉】全部都轉調,而與九宮大成的正確聲腔笛色及格式相同.直到【上小樓】才亦同於九宮大成,轉回原笛色.今天只有納書楹曲譜的【石榴花】【闘鵪鶉】是依正確由九宮大成範例之南北合套格的移調格來唱,以外所有的現有習見工尺譜,全部都是此【石榴花】【闘鵪鶉】二隻用原笛色及格,以致連同【粉蝶兒】,三隻北曲的唱腔偏低.今於【粉蝶兒】依九宮大成對於白樸【粉蝶兒】為率,以從俗,即與納書楹及各現存譜同原笛色及其格;而於【石榴花】【闘鵪鶉】亦依今之未移調笛色及其格訂正,雖不合合套之格,以皆習唱久矣,且居本齣之精華唱段,但對於此三隻北曲曲牌,仍是依九宮大成對於此三隻曲牌,於原笛色下的格,有不合格律處,予以一一校正之.至於附錄裡所收的習唱的兩隻【北撲燈蛾】,以其係無中生有,並不被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定其格律,故依《崑曲大全》所收的戲場演出唱腔之譜錄之.
●北曲【粉蝶兒】之洪昇曲辭與白樸曲辭比較後,九宮大成的白樸曲譜於配洪昇曲辭時,只有『一』之配腔配如葉堂之譜,及『抹』字配165[下加雙線為高八度音],始合於粉蝶兒做為北曲曲牌的旋律本腔內.
●第一隻【泣顏回】之『攜手』基腔為Sol,殷譜有誤,應從葉堂的正確基腔.
●經比對殷譜與本腔(因葉堂之譜移調而另有其本腔旋律線,不在此加入比較),【石榴花】第一句除最後一字『煩』及第二句除最後一字『山』外,殷譜皆不在北曲本曲本腔上,今胥為正之;雖少部份有取於葉堂移調之腔推算之本腔,但北曲之腔,不論那一隻,大多數其移調後求其本腔並非再移回即得出原未移調式的本腔,往往只有部份相合;因為一旦移調,常常不只笛色轉換,往往構成本腔之腔亦有所不少的變換.形成在新調式上的新的歌曲,即新的本腔.一般,還是須以未移調之範例為主參考,而以移調後之腔再移回來分析為輔而已.(除非某曲牌,並無移某調之範例,如南柯記《花報》的【脫布衫】【小梁州】曲牌之移調,九宮大成並無移此調之格,則只能原本腔依新調完全移調,或轉換笛色去唱之二途)第三句則只有『俺』『唱』『更番』在本腔上,『低』之末衍6音應去之,其餘皆須正之;第四句『三盃兩盞』全合本腔;第五句首尾之『遣』『閑』合本腔,中間『興消』不合,應正;第六句疊了一句,以下第九句也疊了一次.以文字格律來看,只是如此而己,而從聲腔格律裡去查考,聲腔格律,是以第一次出現的第一句為正句,第二次出現的為疊句,此也同於文字格律沒錯,從九宮大成的此南北合套的【石榴花】及葉堂本齣裡的依九宮大成移調之格的【石榴花】的配腔的聲腔格律裡可以看出,第一句為正句,第二句疊了一句的是輔格;但現在俗行的【石榴花】的聲腔格律之格卻有變異,把重疊句作為正格,也就是以聲腔格律來看,現行譜的第一次唱的『廻避了御廚中』的配腔不是在格內,重疊句的配腔才是在格內(無疊句的格式時的本腔內),亦即是說,現行習唱譜的第一句配得都完全不屬於【石榴花】的本腔,即不是在唱【石榴花】的唱腔.不只是此『廻避了御廚中』裡的第一句如此,連第一句的『只幾味脆生生』配的也不是【石榴花】應有的聲腔,而都是自創之腔;故此兩句今重新以南北合套的【石榴花】的聲腔格律的格,把本腔配在第一句上,而把第二句的『廻避了御廚中』及『只幾味脆生生』根據九宮大成的南北合套【石榴花】的重疊句輔格的唱腔予以移回調來推定應有的腔格,此為適應現有唱腔下的不得已之舉.第七句的『烹』字,殷譜在本腔內,其它本句各字,殷譜都沒有配在本腔內,即基本上,此句都配腔不合【石榴花】第七句的北曲聲腔格律,今正之,使腔落於本腔上,而其中不盡合本腔之腔加以理正之;而第八句第一個『咿』及末字『趲』外,殷譜也沒有在本腔上,即不合第八句的北曲聲腔之格,今正;第九句有疊句釐正之法己如上述;第十一句,殷譜也沒有在本腔上,亦不合格律,今正之;第十一句,殷譜只有『仙肌』『餐』在本腔上,其它諸字配腔皆不合北曲格律,今正之,使落回本腔上.
●第二隻【泣顏回】之『艷』陽去聲字殷譜行腔不佳,應從葉堂.
●北曲【闘鵪鶉】在第一、三、七句計三處疊句處的文字格律與此處北曲聲腔格律的不符之處,亦同樣發生如前的【石榴花】一樣的情形,這是時尚譜未依九宮大成及遵行九宮大成訂合套格式的葉堂納書楹曲譜所產生的問題,而把【闘鵪鶉】及【石榴花】都像北套一樣的訂腔,此時即發生幾處疊句情形,這在北套裡所沒有的疊句,時尚俗譜的訂譜者,便把本腔訂在第二句上,而從北曲此合套格的聲腔格律角度來看,即把重複句的第一句當成疊句來配腔,而不同於格律裡,合套情況之下,重複句的本腔應配在原句與疊句的原句上.今把時尚譜的三處疊句亦依合套格,把本腔移回重疊句處的首句,一如前之 【石榴花】,而其中不盡合本腔之腔加以理正之;而重疊的句的腔則依九宮大成的合套格的腔移調推定之,一如前之【石榴花】之理由;第二句殷譜正字的每一個腔都落在本腔上,正確.但襯字『笑吟吟』下腔都不在本腔上,應正;第四句正字的『彈絲弄板』都下腔下在本腔上,可是襯字『鬧紛紛』皆不在本腔上,今正之;第五句整句都非【闘鵪鶉】下腔在應有的本腔上,末字『看』本腔落在543收腔,殷譜配54,不盡合,亦正之;第六句末字『間』正確外,其餘的腔都或多或少不合本腔或北味腔(按:九宮大成北曲保存北曲原味素樸唱法的北味腔,說見《夜奔》齣後註),如『上』字殷譜作212,北味腔應為2,『腮』殷譜作43212,北味腔應作3212;末句除『燕』字殷譜作23應作231始合本腔,餘外皆全合於本腔.又按,主腔者的王守泰在其鼓吹主腔說的《崑曲格律》裡談到北曲有主腔,竟拿了《驚變》裡的這隻【闘鵪鶉】來印証有主腔,如前分析,此隻完全不合南北合套應有之格,也不是純粹正確的北套的格,而王守泰卻取來作為北套裡的【闘鵪鶉】來分析,實屬牛頭不對馬嘴,王氏連北套和南北合套裡的【闘鵪鶉】,都不曉兩者不只文字格律不同(一有疊句,一無疊句)而且今王季烈的亂塞假主腔的《集成曲譜》裡的譜,也是拿傳唱有誤的譜,而未取用葉堂《驚變》裡的正確南北合套之格,格式不倫不類,而這卻是王季烈對外宣稱要改正劉富樑集成曲譜原稿不合格律處,但結果卻是改成這付不倫不類的格;且《崑曲格律》裡論北套,竟不曉南北合套裡和北套的不只文字的格律不同,即便連聲腔之格亦不同,而拿了《驚變》此一南北合套裡的北曲【闘鵪鶉】,當成北套的【闘鵪鶉】來舉例.且對於今俗譜裡的本齣的【闘鵪鶉】,聲腔對於疊句處理處的不合矩度,也茫然不曉,所以,其論【闘鵪鶉】的主腔,拿了如此不合格式的曲子,來論証主腔存在於內,足資捧腹.王季烈是否又拿其對此《驚變》齣不合文字及聲腔格律的【闘鵪鶉】的主腔來改動集成曲譜內各隻【闘鵪鶉】裡的腔?令今天集成曲譜(含與眾曲譜)裡的所有北曲【闘鵪鶉】的腔,即使北套,都拿了名為南北合套卻不合南北合套之格《驚變》的錯腔來套用,造成集成曲譜(含與眾曲譜)裡的所有北套的【闘鵪鶉】曲,更是不合格律至極.而吳梅於《南北詞簡譜》內對於北曲【闘鵪鶉】有云:『南北合套格,宜從大成譜』,而對於北曲【石榴花】,亦云:『惟南北合套中之石榴花,當依大成譜』,在其《南北詞簡譜》內,並無列出合套的格式,叫大家去查閱九宮大成譜,一則吳梅亦明白提示合套裡的北曲【闘鵪鶉】及【石榴花】,與北套不同;且其譜內亦未列格式,而要大家去查九宮大成,則其自認其《南北詞簡譜》是作為配合九宮大成使用的從屬的地位,不能獨立使用,其己自言之矣.
●北曲【上小樓】,殷譜大部份的腔都落於本腔上,即,大部份都合於此北曲聲腔之格,其不合者:『安祿山』殷譜訂6  543   6應改為3  212  3,始合於本腔;第二句的『赤緊的』殷譜作6   7  6,應改為 5  6  5始合本腔;第二個『得人』殷譜作 7  6,應改為5  6始合本腔;第二個『戰』殷譜作267〔音符下雙線,表示高八度音〕,應改為767,始合本腔.而『陷了』『腹』『魄』『驚破』腔非下在本腔上,應正之.
●【尾聲】之『深宮』,殷譜從葉堂,基腔移Mi,應為Sol,誤,今正;『愁』及『妳』皆為襯字,殷譜及葉譜行腔皆不佳,今正;『軟』上聲字,殷譜襲葉堂都唱成去聲字,今正之.(劉有恒)

-------------------
《埋玉》

:〔兼談如何看基腔是訂在什麼音呢〕本齣劇本依清道光年間曲師李秀雲受命於主人王錫純而編成的《遏雲閣曲譜》,而曲譜則葉堂的納書楹曲譜並無收入,今校最早出版此齣的工尺譜的遏雲閣曲譜,並論及於劉富樑的一些訂正.按此為使用了中呂宮【粉孩兒】的套曲,遏譜或王季烈塗改後成書的《集成曲譜》,經核對南詞定律和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這兩部聲腔格律譜,都配腔錯的錯得很多,今根據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訂出的每個曲牌每個字的基腔的腔格,來校正遏雲閣中即可看出:
●【金錢花】,此為數板之曲,遏譜板式正碓.
●【粉孩兒】『珠淚』的基腔,九宮大成訂Mi,但遏譜訂在Sol,王季烈襲之而未查覺其誤,今正;第二個『清』和第一個『清』的基腔,九宮大成訂在La,而遏譜前作La,後同一字却訂成Sol,王季烈又照抄其誤,而看不出也不知道陰陽八聲的相同,基腔若相同,則配腔應相同的道理都不曉(因其資質所限,屬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出個門道的門外漢,看了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像是過眼的萬花筒一樣,找不出其中昔日曲家曲師的心血結晶所告訴後人的崑曲的聲腔格律是什麼.也看不出其內容講的是崑曲南曲是以基腔控管每字,而北曲便需嚴守本腔使之不出格的聲腔格律之理未明,而只能臆想出主腔,來弄虛作假,在集成曲譜的螾廬曲談裡表示崑曲訂譜惟有先找到主腔,於是連絡主腔就譜得出來,除了主腔都沒有講出應依陰陽八聲調整腔格之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所遵的魏良輔創崑曲的訂譜規則及北曲的本腔規則,因而看不出任何腔格出錯在那裡所致,以致於其所謂的改正格律即亂加主腔,因王季烈所認知的崑曲的格律,只有其臆想的主腔而己,而對真正譜理毫無所悉,故由王季烈的曲談裡談崑曲的訂譜的規則只寫了主腔,除了主腔外就不是他認知的格律,因而都沒有寫到主腔之外的別有什麼崑曲的格律,而且,若集成曲譜能改正昔譜裡的基腔[南曲]或本腔[北曲]之錯,則一定不是王季烈所為,因他不知道南曲是依循這種崑曲格律,心中只有主腔當成崑曲格律的全部而己.則若所校正正確之處,必為劉富樑的手筆,這也是後世要查明何為集成曲譜裡的劉富樑原作部份的一個辬識的方法,如果冒出了一些格律以外的音及不合南北曲的基腔/本腔格律之處,必為王季烈所為,因他不知道亂改亂加之後,會違反了真正的崑曲格律的基腔及本腔格律).第二個『冷』行腔53653,應改535653始為依九宮大成之行腔應有之格;『只』遏譜作北曲入作上聲字配腔,今正;『潛』上聲字配成去聲字腔,今正;『五六搭』基腔La,誤Mi,今正;『空』『崩瓦』三字,遏譜配錯基腔,劉富樑予以全部改全正確基腔上,今依之;
●【紅芍藥】的『已』訂在基腔上,等於唱成陰平聲『衣』了,今再下行,呈上聲字腔格;『被』陽去聲,基腔低音La,應自基腔出腔起音,故原誤作陰去聲,訂腔比基腔高,今正;『妃子』基腔高音Do,遏譜訂成高音Re,今正;『又何干』基腔訂在Mi,應在Re〔按,如何看什麼基腔訂在什麼呢,請看,遏雲閣把此三字基腔訂在Mi,即表示如果這三個字陰平聲字即,它即發基腔的Mi音,因為依基腔的定義,它是取陰平聲字時發的音為基準的,所以『又何干』裡的『干』字,陰平聲,即第一聲,於是應訂在Mi上,一看遏譜,『干』字配工音,即Mi音,即3音,的確,看出遏譜的『干』訂的是基腔Mi,我們再一看遏譜,『又』字訂工音,即Mi音,即3音,也是基腔訂的是Mi,何以如此說,因為,『又』是陽去聲字,它是『平出去收』(明代沈寵綏),這個『平』被明代聲韻家看出這個『平』是一切訂譜的基準,陰平聲字,當然配基腔,即『平』(指陰平聲字),陽去聲字,要『平出去收』,上聲字,要平出後向下,或低於『平』的『低唱』,陰去聲,即高於『平』的『高唱』,陽平,比陰平稍低,任何陰陽八聲,其訂腔都要先知道這個字的基腔(『平』,即陰平聲腔)在那裡,如果不曉得,則一定可以斷言的是,一定行腔錯誤,即是,一定就唱成不是這隻曲牌了,而等於在唱崑曲風格的自創的崑歌而己,這就是現在冒出了所謂的精通腔格口法,會把崑曲唱得如何如何美聽的『崑腔達摩』東渡台灣來丟人現眼還沾沾自喜的,但因不曉每個字的基腔之理,所以陰陽八聲都沒有唱在應有音高上,而形成在亂唱,唱的不知所云的亂象就演生出來了.而現在這個『又』,陽去聲,所以其出音訂在基腔Mi上,完全正確;剩下的『何』陽平聲字,它比陰平聲字低,絶大部份情形下應只低五聲音階上一個音,則遏譜訂此陽平聲於尺音,即Re音,即2音,故知,反推回去,向上一個音到Mi,即工音,3音,乃是遏譜此字所訂基腔,於是,可以知道,遏譜『又何干』三個字的基腔,每個字都訂為Mi,就是這樣推出來的〕.『疑』訂基腔在Re,應在Do;『作速』基腔訂在Sol,應在Re;『曉』上聲字,遏譜訂成去聲字;『諭』訂成陰去聲,應陽去聲,今正;『言』陽平聲,誤配陰平聲,基腔位置上,劉富樑發現其基腔不對,己修正,今依之;『臣怎生彈壓』遏譜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
●【耍孩兒】的『事』去聲字,遏譜配成上聲腔;『出』基腔高音Re,遏譜誤為高音Do,劉富樑發現其基腔不對,己修正,今依之;『遭戮』基腔應為Re,遏譜作Mi,  Do,不合格律,今正;『又』基腔Re,應自基腔Re出腔起音,因係陽去聲字,但遏譜訂成Do,誤,劉富樑發現其基腔不對,己修正,今依之;『命』陽去聲,遏譜誤訂陰去聲腔,今正;『折罰』訂基腔為Sol,應為Re,劉富樑改正了『罰』的基腔,但未改正『折』的基腔,今併正之;『皇』陽平聲,遏譜作陰平聲腔;『急切』基腔作Do,應為Sol;『一句』基腔作Do,應為Re;
●【會河陽】的『可』上聲字,配成去聲腔,誤;『一對』基腔作Sol,應為Re;『鴛鴦』基腔應在Re;『吹』陰平聲字,誤配陽平聲腔;『打』上聲字,誤配去聲字腔;『直恁的遭強』遏譜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逼得』基腔作Do,應為Sol;
●【縷縷金】的『魂飛顫』遏譜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及』陽入聲字,遏譜誤配在陰入聲腔位上,按此誤劉富樑發現並正之;『難道』基腔作Sol,應為Re;『把恩和』基腔作Sol,應為Re,按劉富樑有把『恩和』的基腔改正為Re,但『把』的錯誤行腔未改正,今併正之;『計』陰去聲,遏譜當成陽去聲,配在基腔上出腔起音,今正;基腔作Do,應為Sol;第二句『殘生願甘罷』遏譜整個重疊句配全部出格,不合應有格律,等於在唱自唱曲了,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
●【攤破地錦花】的『聾啞』遏譜的腔格錯誤,應依劉富樑的訂正;『總』上聲字,遏譜訂在基腔上,並無下行形成上聲腔格,今正;『差』字,遏譜作2缺了一板,且收腔不對,查九宮大成應收23216,今正;『現放着』遏譜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朶嬌花』遏譜的腔格錯誤,應依劉富樑的訂正;『雨』上聲字,遏譜配在基腔上,未依上聲字腔格再下行,今正;『催』基腔作La,應為高音Do;『殘』基腔作高音Do,應為La;『斷送』兩字,遏譜作5,  5,兩個陰去聲字都當成陽去聲字配在基腔Sol上了,應改比基腔Sol高的腔,如劉富樑作1,  1,或改成6,   6皆可;『天』基腔作La,應為Sol;『涯』遏譜配3,依九宮九成行腔作353較佳;『拚代妳隕黃沙』除『隕』一字外,其餘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
●【哭相思】(只有前半)的『別』陽入聲,配成陰入聲,劉富樑已改正之;『一代紅顏為君盡』除『為』字外,其餘全部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
●【越恁好】的第二個『罪』基腔作Re,應為Mi,劉富樑已改正;『深』陰平聲字,遏譜誤配陽平聲腔,劉富樑亦已正之;『佛』陽入,遏譜誤配陰入腔;『度腔』基腔作Sol,應為Mi;『斷』陽去聲,遏譜配比基腔2高的陰去聲腔格,今正;『痛殺』基腔作Mi,應為Do;『盡』應配如劉富樑的腔格;『恨』的板式不對,今正;『兵』基腔作Mi,應為Re,上一字『你』的行腔亦需調整;『逆』陽入聲字,遏譜誤陰入聲腔,劉富樑亦已正之;『逼』的遏譜板式錯誤,應依劉富樑之訂正;『自設』遏譜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便死在』遏譜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泉』『兒』『旗』陽平聲字,遏譜誤配陰平聲腔;
●【紅繡鞋】的『比』上聲字,配在陰平聲腔,即基腔上,唱成陰平聲了,應下行形成上聲字腔格;第二個『桃花』及第一個『梨花』,遏譜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朝』陰平聲,遏譜誤配陽平聲腔;『這釵』『禍』『歡洽』遏譜配腔腔格錯誤,應依劉富樑的改正;『根』基腔作低音Sol,應為低音La,今正;『芽』配如陰平聲,應為陽平聲,今正;『生』陰平聲配如陽平聲腔,今正;『馬』上聲字,配在基腔上,應依上聲字腔格再下行,今正;『收』陰平聲,遏譜配在陽平聲腔位上,今正;
●【尾聲】的『豔』陽去聲,遏譜配如陰去聲,今正;『便』陽去聲,此處基腔高音Do,應自此音起音出腔始正確;
●【朝元令】的『旌旗』基腔作Do,應為Mi;『途』基腔作Sol,應為Mi;『路』基腔作Do,應為Re;『淹』為末句字,基腔應Do,而其收腔從九宮大成即可查得其正確腔為12165,故知遏譜作612165非是;『隊仗』基腔作Do,應為低音La;『誰』遏譜訂腔太低,這種陽平聲字比陰平聲字低兩個音的配腔法,一般而言都不甚佳,因聽來會把陽平聲腔發成更低的上聲腔,但依常,往往配腔上,於陽平聲及上聲字並列時,陽平聲可以配的比上聲低,但如果只是平聲字之間,則則多不可取,常呈現把基腔降一個音的實際,除非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在此有範例証實其可用,故今正之;『嘗危』遏譜除了板式有誤,連基腔也有誤,劉富樑己正之,今依之;『寇』遏譜把陰去聲當做陽去聲在配,故自基腔Re起音出腔,今正;『度添』遏譜所配腔格錯誤,劉富樑亦已正之,應依之;『咫尺把』配腔出格,不合應有格律,今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規定之腔格修正;第一個『遮』陰平聲腔,基腔作低音La,應為Re;第二個『遮』陰平聲腔,基腔作低音Mi,應為低音Sol.(劉有恒)


-------------------
《聞鈴》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聞鈴》全譜,其曲詞完全依九宮大成所據者;而所採用於本折內的劇本,係以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為準(但《綴白裘》以及現在通行本的【尾聲】並非是洪昇的原本,今恢復原本,而九宮大成對於尾聲並無配腔,今依九宮大成訂下之配腔軌則予以補全洪昇原本【尾聲】之配腔),以完整體現乾隆盛世當時的崑曲正聲演唱及演出的完整面貎,而現今所存各版本的《聞鈴》唱腔幾乎與九宮大成的皇家正聲(及南詞定律,說見後)絕大部份完全相異,都幾乎是全襲自葉堂納書楹曲譜內亂改正腔寫出的自編曲,因襲鈔錄之而不之審.按九宮大成所收有完整的兩隻【武陵花】的曲牌,而早其間世幾十年前康熙末年的由清皇室慎郡王岳瑞集合當時吳中教師及曲家『南詞定律』內,收有所取以為範本的聞鈴內的第二隻【武陵花】曲譜,比對之下,南詞定律所錄的配腔基本上和九宮九成所訂的相同,所以可知從康熙末年長生殿的聞鈴的唱腔都一直是南詞定律和後來九宮大成所訂正的曲譜一系,後來葉堂自創非原崑曲正聲的新腔的納書楹曲譜出世,雖以『於四聲離合,清濁陰陽之芒杪,呼吸關通,自謂頗有所得』誇示於眾,然而事實上其配腔不但陰陽八聲的聲韻辨識常錯誤百出(說見本集粹曲譜內所舉例子),而且隨意照心之所至亂改曲譜正腔,自造各種非崑曲原有聲情的腔調,成為崑曲正聲外的野狐禪的代表,然而因為崑曲衰弱了,對於崑曲腔格的真相知者不多了,因此葉堂其譜的真相就幾百年沉湮而不見白於世.這些真相是愈多的喜好崑曲者愈研究愈明的.按葉堂以葉氏唱口被當時一些所交結的文人吹捧,唱口歸唱口,而配譜又是另一門技藝.即使善歌也與善作曲不為同技.後世崑曲衰幾至於亡,於是少數的喜好者以其好其傳人的唱口兼而尊其譜.只能說,是葉堂趁崑曲衰時,眾人皆不懂之時機,立譜而成譜家虛名有術了.長生殿的聞鈴裡面就是其典型毀棄崑曲正聲的一例.其和原本【武陵花】曲牌聲腔格律出格之大,十有其九完全不同,其差異之令人咋舌不置.另葉堂的納書楹曲譜聞鈴一齣內,於尾聲依洪昇原辭,但其中只有『雨』『望不』『青』四個字的配腔正確,其他全部出格,使這隻尾聲曲牌己全無任何崑曲尾聲應有的格律及聲情,今為之訂正,恢復九宮大成訂下的崑曲腔格法則下應配的聲腔(南詞定律所訂的崑曲腔格法則可輔助參考,但沒有像九宮大成訂正地那樣精審).(劉有恒)


-------------------
《哭像》(迎像哭像)

:〔兼談崑曲主腔的騙局及今所謂北曲的陰陽去上聲的口法純屬不明北曲格律者的臆想〕本齣劇本依清道光年間曲師李秀雲所受命主人王錫純而編成的《遏雲閣曲譜》,而曲譜則校遏雲閣,而需比較處則兼及葉堂以曲師本為底本,而隨興改寫的納書楹曲譜(按,從遏譜於此齣大量襲用葉譜之腔,即知這是遏譜於此齣以納書楹為主要參考之本來訂譜所致,但仍有一些曲師李秀雲的經驗而改正的部份,而如下所討論,綜結起來,此齣遏譜比葉譜較為正確,亦知戲工之譜即使不得已參考了清工之譜,仍是較清工之譜正確的明証之一),其中的北曲【叨叨令】,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有正確的唱腔譜,今從之;今校其餘各隻曲牌如下:
●北曲【端正好】的『寡』葉譜配5435,遏譜配2皆不合本腔,應改為6始合;『比』遏譜作5654,而合乎本腔應配543,按葉譜即654,合於本腔;『翼鸞』遏譜作323,   5,葉譜作3523,   5432,按遏譜全合本腔,而葉譜只要刪去不在本腔上的3523的5,即作323,  5432亦合在本腔上;又『生生』遏譜配3,   3,而葉譜配6,  6,都對,因都在本腔旋律線流上的正確排次的音;『不』兩譜作21,應刪不在本臏上的小腔1;『半路』不論遏譜配6,   53或葉譜配61,   53都出了格,佈5,  543始在本腔音流上;『裏』遏譜配21,葉譜配2,葉譜正確,而遏譜不在本腔上的1應刪始合本腔;
●北曲【滾繡毬】缺了第六句.第一句兩譜配腔相同,且全合本腔;第二句的『促』,兩譜配腔相同,配5435,本腔只有5,43皆自加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第三句兩譜相同,在本腔上;第四句遏譜全在本腔上,而葉譜的第一個『沸』及第一個『揚』都有出格之腔;第五句兩譜兩譜除『驛』遏譜配56全合本腔,葉譜配61的1出格應刪外,皆配相同,而其錯亦相同,即『第一程』兩譜配2,   62,   3,皆出了格,應改配6,   7,  6始在本腔上.而『馬』兩譜配6,應改1始在本腔上;第七句的『猛地』兩譜作23,  54應改2,  3始合本腔;『齊吶』兩譜作2, 2應改3,  3始合本腔;『喊』兩譜作6應改23始合本腔;句末字『響』兩譜作623,此是企圖用自造的這個上聲字專用的『聲韻腔』623來配給句末上聲字『響』,但事實上,查九宮大成即知,此處並無以623的聲韻腔,另有一個上聲句末字專用的聲韻腔56,不過,如果要用這個腔當成『響』字的專用腔,則這條本腔線必須變動,則此句的佈腔要大部重佈,遷動面太大,故此處不可用專用的聲韻腔來配,而只能用本腔的176;『密圍』兩譜配2,  17,應改為6,  5始合本腔;『下』遏譜配3是也,而葉譜的35的5不在本腔上,應刪;以下各句,遏譜不合本腔者有:『單施逞著他領軍』兩譜皆配6,  6,  56,  7,  6,  21,  3,都不在本腔線上,應改3,  3,  2,  3,  3,  6,  1,而『元帥』遏譜配3, 51,而葉譜配35,  51,都出格,應改配1,  2,這是因以下兩譜己把本腔線屬前腔較低音的這型的本腔的音都用光了,於是兩譜用前腔較低腔時,除『惡噷噷』兩譜所配為此句前方的本腔上的2, 3,  3,那中段的音只有用自創腔了,都佈在低音域腔上.如果此句要用到較長的配腔時,必須擇用如九宮大成的範例所舉的前面屬高音域型的本腔的這一型的線,此即現今所訂正,可以高到了高音3的這條本腔線了;另『眼』兩譜配21,應改12才在本腔旋律線流上;『只逼拶的俺失』兩譜配3,, 2,  23,  54,  3,  53,應改2,  2,  2,  2,  2,  5才在本腔上;『手』兩譜兩譜作12,應改5才在本腔上;『張』遏雲閣作5,葉譜作6,但實葉堂之曲師本正確,而遏雲閣則誤,應正;
●北曲【脫布衫】的『掩』作遏譜作567,葉譜作56,只有6在本腔上;『是寡』遏譜作6,  5,本腔應2,  17;『不』遏譜作23,葉譜作3,但本腔為2,故知遏譜多衍一小腔3應刪,而葉譜配3完全出格;
●第一隻【小梁州】第一句可看出,遏譜應是從葉譜,所用的是一首罕用的本腔線,即,九宮大成所舉例的《元人百種》的『只為那當年認了個不良賊』的5, 6, 5, 6, 5, 6, 2, 2, 35, 32, 176那一型的本腔線,以176為結腔者,但葉譜大部份都出格,而遏譜全抄之,故也大部出格,兩譜配『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配6,  7,  6,  2,  56,  1,  12,  6,  543,  176;但應改為5,  6,  6,  5,  2,  3,  3,  35,  3,  2,  176;『直犯』葉譜配62,  1762,遏譜配2,  262,皆都合在本腔上;,『緃』兩譜作2,但需改為6才在本腔線流上;『妨』遏譜據葉譜,都在尾音6上增加一個音(即加音或添音)5,不可,因九宮大成並無此格;
●第二隻【小梁州】也可以看出,第一句『我如今獨自雖無恙』遏譜配3, 2, 3, 3, 51, 6, 65, 323,葉譜配21(衍一小腔1不在本腔上),3, 3,5, 61, 6, 65, 323皆合本腔,而比較第一隻的第一句的本腔,可知這兩隻的第一句的本腔是擇用了不同的可用的本腔線,皆在九宮大成裡有範例為可用的,故也可以看出,像主腔說者舉每隻曲牌在每句或某些句末有主腔,看一看九宮大成的實情及各曲譜內的實情,本腔線都有不同的情形可用,每隻的結尾那些音都可以有不同,主腔又從何誕生,故見這種在絶大多數情形下,多數句的都是多本腔的北曲特性,主腔又何所訂得出,即知王守泰的主腔偽論根本不成立;那麼,王守泰在《昆曲格律》一書裡對於這【小梁州】的第一句,他舉集成曲譜斬娥齣為例,指第一句末的『占先』兩字,包含了地字號主腔176(該書254頁),即集成曲譜的『占』配17,『先』配6,但我們發現,光從本《哭像》的第二隻【小梁州】,第一句末兩字就不是176,而是65,  323,於是王守泰舉心中理想的例子以証成【小梁州】第一句句末必有主腔176,一看納書楹曲譜及遏雲閣曲譜的《哭像》第二隻【小梁州】第一句末兩字的65,  323,即知王守泰的騙術立刻拆穿,否則,難道王守泰也証明了納書楹曲譜的葉堂的譜也是不合格律嗎?而且王守泰在《昆曲格律》246頁裡白紙黑字寫出『采用這一套數的有....哭像...這些曲牌的聯結主腔有....分析如下.....』的字眼,而只舉他精心挑選的《斬娥》的例,表示在《哭像》等其他所舉的折子裡也有他所分析出來的有關【小梁州】的主腔群,但就算是他老爸王季烈塗改劉富樑原作的《集成曲譜》及王季烈掛名而實際原作者待考(因為王季烈實際不懂譜曲之法,因不會訂譜,是由雇來的曲師高步雲譜好,一如集成曲譜誆劉富樑譜好,王季烈再來改動)的《與眾曲譜》的《哭像》的第二隻【小梁州】的第一句末的『泉臺上』的『上』,也是配323,何來176之有,故知王守泰實在是作偽小人;第二句的『甚』不論葉譜配17612或遏譜的262,都在本腔音流上;第三句『只落得淚萬行愁中狀』,葉譜配21,  3,  35,  61,  65,  35,  61,  65,  323,及遏譜配2,  3,  3,  61,  65,  35,  6,  65,  323全不合本腔,都在自由創作,今正之,配5,  6,  6,  2,  2,  6,  1,  17,  6使合於九宮大成所訂之本腔;第四句的『天』兩譜配3不在本腔上,應改2始在本腔上;第五句兩譜配腔相同,皆在本腔上;
●第一隻【上小樓】的『一』,葉譜配23在本腔上,遏譜配1232的1不在本腔上,應刪;『看』兩譜作32,但本腔只有2,3不在本腔上應刪;『與』兩譜配54的4不在本腔上應刪;『叙』兩譜作6,不在本腔上,改3始在本腔上;第二個『我』兩譜配12的1不在本腔上應刪;『話』葉譜作21的1不在本腔上,遏譜作32全合本腔;『愁』葉譜作56323 ,遏譜作56543,但皆有腔不在本腔上,應改為54323才全合本腔;『怎不見』葉譜作21,  3,  54,遏譜作5,  6,  54皆不合本腔,應改2,  2 ,  3始在本腔上;『迴』兩譜作56 ,但5不在本腔上應刪;『笑』兩譜作543,但小腔4實非本腔之音,今刪;『答應響』葉譜作535,  6,  2356543,遏譜作535,  2353,  2353,但都有腔不屬本腔,應釐正為53,  6,  353始全合本腔;『前』不論葉譜作332或遏譜作1232,皆合本腔;『傍』遏譜配176正確,而葉譜作1,減去76成減音之格,可,因合九宮大成減音的範例,今於此亦用減音格;末句應從葉譜,因遏譜出格太多;而葉譜需訂正處只有一處,即,末音用了減音之格,把176 又減音成了1,但與上句末不同的是,此處不可以減音,因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並未列出有可以減音的範例.
●第二隻【上小樓】的第一句『谷碌碌鳯車呵緊貼著行』,葉譜竟拿了下一曲【快活三】的第一句的本腔線用在此曲牌第一句來了,接著第二句『袅亭亭龍鞭呵相對著掦』及第三句『依舊的輦兒廝並』自由配腔,完全出格,不是用該用的此曲牌的本腔線,而完全自創崑歌,而遏譜這三句幾乎全部照抄而誤;以下各句,大部分葉譜又回到了本曲牌的各本腔上,而遏譜多襲之,校兩譜出格者:『肩兒』的『兒』兩譜作5,應在3始合本腔;『成』兩譜作56323,而本腔應是54323;『情暗』葉譜作35,  653,遏譜作56,  543,但事實,本腔應為6,  53;『自』遏譜作53全合本腔,葉譜作543,4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聯』兩譜作1,應改2始合本腔;『遊』遏譜作1232,但葉譜作132始全合本腔;『怎到頭來』兩譜皆作6,  2,  17,  6,應改23,  6,  5,  5始在本腔上;『隨』遏譜作1232,葉譜作132,但232才全合本腔;●【快活三】,本曲牌第二句兩譜用的不是應有的本腔線,而成了自由創作,這句『把團扇護新妝』葉譜作6, 5, 6, 26, 17, 6,而遏譜作5, 3, 5, 16, 7, 6,按,在九宮大成可查得較近於此句旋律而以6 為末音的本腔線配合此句之下,應成3,  3,  5,  65,  6,  5;以外各句不合本腔者今正之於下:『只』葉譜作5 ,遏譜作7,而5為在本腔上;『簇』兩譜作56,實本腔只有6;『擁』兩譜作5435,4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以合九宮大成北曲的原汁原味腔;『猶錯』遏譜作3, 2都不在本腔上,葉譜作2,  3正合本腔;『定』遏譜作5不在本腔上,葉譜作6正合本腔;『可怎』葉譜作3, 21,而遏譜作21, 3,但都不合本腔,應訂為2,  2才在本腔上;『冷』『彩』兩譜作21的1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獨』葉譜作2誤,應依遏譜作3始合本腔;『在這』葉譜作336,  53,遏譜作51,  65皆不合本腔,應改正為3,  3才合本腔;
●【朝天子】需校改的有:『爇騰騰』葉譜作32,  3,  3,遏譜作212,  3,  3,但要配合句末二字『寶香』配兩譜的612,   3,則此三字的本腔要改為2,  2,  2始在本腔上;『往』兩譜作21,按如果去掉1,只用2,在其前方的本腔線必須大改變,如果以前的『猛逗着』的兩譜配23,  54,  3都不要更動,則此處不可以配2,必須配3 ,故其前方才可不會變動原先兩譜所配的本腔,否則一字位上一個音之毫微之差,則本腔線會往往會有極端不同的展現,所以要正譜,比訂一齣新譜更加困難的原因是:為了維持原配腔儘可能作最小程度的修正,則對於字字是否有一二音之毫微之差,也影響本腔線型差如南北,故字字必須勘酌,求其以最小程度變動之下仍合乎該型本腔的走勢,也就是說,北曲不止多本腔,因每句都是可能多本腔,而即使一個本腔內的腔型也多有很多種,校正昔日之譜,針對每一句的線型走向也要全面核對注意到,也許最後因線型的需要符合,必須擇用到另一本腔收尾音的本腔.(但要注意各句句末音的接龍圖,也先需符合),於本曲譜內所校北曲內,常有指出某隻曲牌的句末收尾應改成某音者,很多原因即是因此句的本腔走向是只有收尾音要變更為某音之後的本腔線流走向才會符合昔譜所致(但要符合各句句末音接龍圖).
〔●按:有關北曲各句句末音的接龍圖之說明,本曲譜另有專文析之〕;『記當日在長生殿裡御爐香』〔按遏譜沒有此『在』字〕,葉譜作312,  3,  176,  5,  2,  3,  21,  61,  65,  6176,  5,遏譜沒有『在』字外,作312,  3,  176,,  2,  3,  1,  612,  65,  6176,  5,而真正完全符合本腔線型的應配(含『在』字)2,  1,  16,  3,  3,  5,  35,  6,  6176,  5;『對牛』葉譜作665,  2,遏譜作65,  21,要改為6, 5始合本腔,亦即21為兩個不在本腔上的音,不可用,而把可用的6及5重新佈腔;『又』遏譜配2,葉譜作3,遏譜正確而葉譜誤,因葉譜之3不在本腔上,而遏譜的2才合本腔;『誰』兩譜作17,7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信誓』兩譜作5,  323,本腔實只3, 3,亦可見5及2都不是本腔上的音,不可用;而句末的『荒唐』兩字的配腔,葉譜用的是以6為句末終止音的一條本腔,而遏譜配3,用的是以3為句末終止音的一條本腔,但斟以其前方『又誰知信誓』所配如2,  1,  6,  3,  3的這種線型,在以6為終止音的本腔裡是找不到的(從聲腔格律譜九宮大成可以看出),而只有遏譜以3為句末終止音的本腔線,才有符合上列本腔的格,故可知,此一句葉堂所擇本腔線是錯誤的,而遏譜配腔所擇本腔線是正確的,也印証了前述的『於本曲譜內所校北曲內,常有指出某隻曲牌的句末收尾應改成某音者,很多原因即是因此句的本腔走向是只有收尾音要變更為某音之後的本腔線流走向才會符合昔譜所致』一語;『可也存殁參商』,遏譜配1,  2,  3,  32,  121,  6全合本腔上;而此句葉譜少了二字『可也』,只有『存殁參商』,配成12,  32,  1217,  6,也全合本腔;我們比較兩譜的配腔,即可對北曲本腔的存在充份了解,而葉譜多一7音,這也是本腔(我們所說本腔皆含衍生腔)之音,而只是遏譜沒用到,這是可以的,因為北曲的句子有長有短,長時之本腔,短時必須去掉一些音,故北曲的本腔可以刪掉音不用,就是出自於北曲的字句的特性而造就出其相應的配腔法;『空憶前』葉譜作3,  12,  54,遏譜作5,  6,  21,而本腔5,  1,  2始合;『不暫』葉譜作6165,  3521,遏譜作6165,  321,應作65, 321,故遏譜比葉譜稍正確;『今日呵』如作正句則兩譜所配2,  17應改1,  1始合本腔,如作咏歎句,不入曲牌,則不必更之,今作不入曲牌,故不更原配腔;『妳』遏譜配1632,但63皆出格,不在本腔上應刪,而『妳在那』如用葉譜之腔1621,  61,  6 ,則許多音都出了格,如果用遏譜之所配1632,  1,  65,只前述刪63即可符合,故遏譜配腔比葉譜合北曲本腔之格律;又『著』遏譜作2在本腔上,葉譜作21的1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頭』遏譜作2,而葉譜作4,實際本腔音為3始符;『手』遏譜作3,葉譜作5,葉譜的5在本腔上,但其上一字『在』配5則出格,不在應配的遏譜正確的5上;『愴』兩譜作2321,而中間的32實乃非本腔的自加花之腔,應刪;
●【四邊靜】:首先,依格,並不重疊『溶溶滿觴』,而九宮大成針對此重曐句的配腔,並無範例,即,其不認可有重疊句為合乎格律,故不列入,因無列入,並無配腔可據以校正,即,任何一隻有重疊句的【四邊靜】的重疊的那一句的配腔都成了自由配,無格律可言,故今對於此重疊句亦以不合格律刪之;至於本曲牌兩譜配腔,雖各有同異,但,大多不合九宫大成所訂主腔之格為多數,今為之重新依九宮大成的各句尾音接龍圖的合理性;各句的音流型態確定句末尾音之斟定;各句依應擇本腔的各音的佈腔之正確與否之逐一檢查,予以確定第一句的兩譜尾字『掌』音束176合本腔格律;第二句的兩譜尾字『口』葉譜作35,遏譜作36,應作5的音束始合本腔格律;第三句的兩譜尾字『嘗』音束6合本腔格律;第四句的兩譜尾字『惶』音束3合格律;第五句的兩譜尾字『上』的2321須去掉第二音3後的音束21合本腔格律;第六句的兩譜尾字『觴』的音束3合格律;第末句的兩譜尾字『釀』的音束2321去掉第二音3後的音束21合本腔格律;這些句末音的接龍,可以形成【四邊靜】正確各句末音束的接龍.於是,再進而詳斟定各句以某尾音束的那些本腔和遏譜或葉譜的最大音型相近度的那條本腔線,以釐正每句每字是否合在本腔上,此即說明了一隻北曲曲牌在校正時的工作大網的方向;故第一句『把杯來』兩譜配作61,  2,  2應改為6,  1,  1始合本腔;第二句『怎』兩譜配5,應改2,『檀口』遏譜作32,  36,葉譜作32,  35,應改為6,  5始合本腔;第三句的『還從我』遏譜作5654,  3,  2,葉譜作617,  6,  5,應改16,  5,  3,而『用』兩譜配35的5又為溢出本腔外的自加小腔應刪;第四句的『按不住』遏譜配6,  5435,葉譜配6,  535,  6,應改為5,  3,  5始合本腔,而『悽』兩譜配5654,含末音4為出格的本腔外的小腔應刪;第五句『叫一聲妃子』兩譜都配出了格,今正,而『親』兩譜配6165的1為本腔外的自加小腔應刪,『陳』兩譜作323的末音3亦為出格的小腔應刪;第六句較少出格,為兩譜本曲牌內最合乎本腔的一句,但『珠』兩譜作17,多一不在本腔上的小腔7,『滿』兩譜作1612多中間不在本腔上的61應刪;『怕添不』遏譜作5,  3,  2,葉譜作5,  3,  21,而本腔應為2,  2,  12,又『半滴』遏譜作3,  235全合本腔,葉譜作5,  2135不合,『半』應改3為5,而『滴』應改2135為235,刪一不在本腔上的小腔1;
●【耍孩兒】的第一句,兩譜使用的是九宮大成所舉範例《邯鄲記》裡的本腔線,但有些出格今舉之:『汝』兩譜配356,實只35,6出格應刪,『來』兩譜配165,5出格應刪;而『享』兩譜配35,應改56,亦即是,要適合這條兩譜所配的音型,如果要大多皆合,則兩譜以5做尾音的本腔線是不合兩譜的本句音型,必須改為另一以《邯鄲記》裡以6為末音為式始可;即,用兩譜以5為末音並沒有這種本腔線可適兩譜所配出的線型;第二句『痛煞煞古驛身亡』及第三句『亂軍中抔土便埋藏』要求其至切當的本線,經核對九宮大成的範例,只有改用其所引《散曲》的『尚又怕稊稗交生,桑榆相接著雲平』的本腔始足以當之,即然如此,兩譜就中許多配腔仍是有不合本腔之格必須更改,可知此二句,兩譜佈腔實多出格,而下一句『並不曾瀽碗涼漿』前四字亦多有不合,今並正之;故此三句,兩譜合格律者,只有『亂軍中抔土』及『半』『涼漿』此些字而已,又『碗』字兩譜配6123,只有2才在本腔上,餘應刪;按,在本集粹曲譜內凡是正北曲,儘量求其所校正之譜以距原各曲譜原腔最小的出入,故於刪腔時,除非造成行腔非常不妥切,不然,不會去飄移旋律,以求聲韻所當之甚,但也以不因此造成極端的出韻為旨,以求不離原譜過甚,即,能不重新佈腔,即不重行佈腔;『恨不誅他肆逆三軍眾』此句,一查九宮大成,即知訂譜的曲師是用的所引之《邯鄲記》『知他蘆花明月人何處』相同的本腔線,只有『軍』,葉譜作17,遏譜作121,但只有1始合本腔而已;以下各句,『汝含』兩譜作36,  54,本腔乃56,  5;『著』兩譜作3,要改5才合本腔;『像』此末句字兩譜作6165,應改65,沒有1此一不在本腔上的小腔;『空落得』兩譜作1,  2,  1,一見即知似以南曲襯字配腔用在北曲上,故全部出格,掉到本腔以外,應改為6,  6,  5始在本腔上;『如』兩譜作13,3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魂』遏譜配61,多一不在本腔上的小腔1,但葉譜只作6,完全合本腔;『魄』兩譜作2123,末一3不在本腔上應刪;
●【四煞】的『筵』兩譜作65,本腔只有6;『禮』兩譜作32,本腔只有3;『訴』遏譜作16,葉譜作1,本腔只有6;『衷』遏譜作17,葉譜作6,本腔只有6,葉譜是也;『情』遏譜作6,葉譜作56,本腔只有5而已;『話』遏譜作13,葉譜作62,本腔實乃1而已;『正』遏譜作21,葉譜作16,實應作165;『長』此一句末字,兩譜作56,實則本腔只有23,即該句『訴衷情話正長』不是以兩譜之6為末音的本腔線所構成,析其音型及前後句的末音接龍圖,乃由九宮大成內的範例可看出乃是以3為末音的本腔線才能合;『不』兩譜作35,本腔只有3;『可見我』遏譜作3,  2,  1,葉譜作3,  5,  3,應配2,  3,  2才合本腔上;『愁』遏譜配2正確合本腔,而葉腔多加一小腔3,作23‘反有一音3出格;『只』兩譜作3,應配6始合本腔;『鈿』遏譜作65,葉譜作61,而本腔只有1音;『盒』遏譜作3是也,葉譜作53之5出格;『辜』兩譜作17的7出格應刪;『負』兩譜作656的5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致使妳白練黃泉恨渺茫』用的是如同九宮大成《散曲》『酩酊彭澤酒一壼』的本腔,亦即知前此處前三字『致使妳』,不論葉譜配1,  3,  5或遏譜配1,  6,  5都不合本腔,應改配3, 3, 3,因依《散曲》範例看出,只有336可配,則對去聲字『致』應高腔,兩個上聲字『使妳』應為低腔的北曲的聲韻而言,336前低後高,配之於『致使妳』,不管如何排列組合都不合北曲應配高在前,低在後的此三字,而吾人曾一再言及,北曲的本腔最大,必要時須犧牲聲韻,而遷就本腔,於是,今配三個字皆3, 3, 3不得已也;『白』兩譜作35的5出格應刪,『恨』兩譜配32的2出格應刪;『渺』遏譜配16123,葉譜配1612,但本腔只是123或12也可,故兩譜的6音出了格不在本腔上應刪;『想』上聲字,兩譜皆用了一個代表上聲字的『聲韻腔』56,但依九宮大成,可看出此處必須用本腔176,不可用『聲韻腔』56,故改正之;本腔只有;『好一似刀裁了肺腑』,遏譜作2,  1,  2,  3,  2,  23,  2321,  6,葉譜作3,  5,  65,  3,  2,  23,  2321,  6,應改作2,  2,  2,  2,  2,  1,  21,  6始合本腔,『火烙了』遏譜作61, 2,  123,葉譜作61,  21,  6123,本腔實應35,   32,  1;
●【三煞】的『濕』遏譜作65,葉譜6165,配如去聲腔,但這不是本腔之下,必須如此配以合本腔,而是在此處兩譜未本腔及聲韻交美並顧,如改3,此音亦合本腔,但亦合北曲上聲字應低音域之要求;『滿』二譜作356,其中的5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經過腔〕應刪;『在』遏譜作6216,葉譜作621,但此處只6一音合在本腔上,二譜多21應刪;『眶』這句末字遏譜作65是也,而葉譜作616等於換一條以6為末音的本腔線,不合本腔音型,誤;『紛紛的點』遏譜配3,  3,  3,  1,葉譜配3,  3,  3,  6,這個『的』為上聲字,但兩譜配3,與前方兩個平聲字『紛紛』等音高,與後一字『點』同為上聲字,後『點』字配遏譜之1或葉譜之6皆不皆在低音域,難道是本腔所致,不是的,只是兩譜擇腔不當而已,若『的』改配2或6皆合本腔,而遏譜配『點』為1實不在本腔上,應從枼譜改為6始合本腔;『牽衣』兩譜作6,  65,但因改5,  5始在本腔音順上;『吞聲』不論是葉譜作5,  5或遏譜作54,  3都合本腔;『面』應從遏譜作653始合本腔,不可用葉譜不合本腔的321;『這傷心』應從葉譜作5,  3,  5始合本腔,遏譜作1, 2,1不合;但『真』遏譜作2是也,葉譜多一不在本腔上的小腔3作23,3應刪;『兩』字,兩譜在此處用了專用在句末上聲字『兩』的『聲韻腔』56,而未用本腔176,誤,因為依九宮大成的範例,可見此處不得使用聲韻腔,仍因擇本腔來用,故應改正為176;『休說是泥人堕淚』葉譜配3,  2,  3,  6,  61,  23,  21,遏譜作2,  1,  1,  6,  6,  13,  21,皆多不合本腔,因改配3,  3,  6,  5,  5,  35,  6,始合本曲牌各句正確句順與句末音接龍圖;『使』兩譜配2應改1始合本腔;『也』兩譜作23多一不在本腔的3應刪;
●【二煞】在查對各句末音的結構需合乎句末音接龍圖之下,再查各句的此句末音的本腔線與九宮大成範例何者相符之下,可知;第一句『只見老常侍雙膝跪』兩譜用的如同九宮大成範例所舉的《御溝紅葉》的『弄詩章相戲逐』的本腔線,但兩譜『只見老常侍』配5,  6,  3,  3,  656不合本腔,應改2,  2,  1,  1,  1始合;第二句『舊宮娥伏地傷』兩譜用的是如同九宮大成範例所引《散曲》的『奈尋常骨肉疎』的本腔線,只其中『舊』兩譜作1,應改6,『娥』兩譜作65,多一不在本腔之5應刪;第三句『叫不出娘娘千歲一個個含悲向』兩譜用的是如同九宮大成範例所引《元人百種》的『望他來表白我真誠意』的本腔線,只其中『叫』應從遏譜作3,不可作葉譜的不在本腔上的5;『娘娘千歲一』葉譜作2,  3,  56,  53, 3,遏譜作2,  23,  56,  53, 1,而實應改正為3,  3,  5,  5,  3始合本腔,兩譜皆有需修改處;『個個含』依遏譜配2,  1,  2始全合本腔,葉譜配6, 53,  23則有出格處;『只為妳當日在昭陽殿裡施恩徧』兩譜用的是如同九宮大成範例所引《散曲》的『萱花堂此逢春早』的本腔線,惟其中『只』兩譜配3,應改5始合本腔;『』兩譜配3,應改5始合本腔;『』兩譜配3,應改5始合本腔;『』兩譜配3,應改5始合本腔;『』兩譜配3,應改5始合本腔;『當』兩譜配6,應改5始合本腔;『在昭陽殿』兩譜配6,  1,  1,  65,應改5,  5,  5,  5始合本腔;『恩』兩譜配17,應改1刪掉不在本腔上的7始合本腔;以下各句,其中『今日個錦』葉譜配5,  61,  65,  3,遏譜配3,  2,  3,  35應改1,  1,  1,  6始合本腔;『祠中』應依遏譜所配54,  3皆合本腔,如要使用葉譜,則其配56,  5的6為不在本腔上的小腔應刪;『長』兩譜配23,應改3刪去不在本腔上的小腔始全合本腔;『悲』遏譜配2在本腔上,但葉譜配23的3不在本腔上應刪;

﹝談今所謂北曲的口法純屬不明北曲格律者的臆想﹞按北曲的唱法絕對與崑曲南曲不同,今世的唱法皆從所謂的俞派自云的葉派唱口,而後來更有王正來的唱口,但總體而言,皆是把北曲唱成南曲的陰陽八聲唱法,像是俞振飛在《振飛曲譜》所言,連北曲都有陰陽上寸去之聲,而後來王正來竟可臆想的出所謂的北曲陰陽上去的唱口來,按,我們只要看一下九宮大成的實際及北曲的格律的本腔,即知,聲韻並不是北曲佈腔的重點,而是每個字要配在本腔上,萬一可以大致亦合於簡單的北曲聲韻走向,則一併從之,如其不然,則寧就本腔而捨北曲簡單的聲韻觀的大致符合上聲字在下,平去聲在上即可;故南曲可以分出去聲的陰陽,在配腔時若時值夠長,一定要各有不同,陽去聲基腔出音起腔的『平出去收』,陰去聲則必須配於基腔之上方,高於基腔;而北曲,則去聲依本腔而配,腔音發3此時只有配3,如果硬要平出去收,請問北曲的平聲配腔與去聲同高亦合北曲聲韻之實,則平出去收有其意義乎.而陰去要比基腔高,因北曲無基腔,基腔又在何處,北曲被本腔框住,佈腔必須依本腔,唱口亦被本腔所限,故唱口亦須依於本腔,故云北曲去聲字分陰陽,乃係不通北曲格律者始會以南曲的聲韻附會之於北曲,故北曲之曲唱,直唱而已,無其他口法,拿九宮大成與納書楹曲譜於同一折子的配腔比對,即知,亦可參見本曲譜正各隻北曲時對於不在本腔上的葉譜及後世各譜的唱口,一一指出其出格,非唱的九宮大成北曲原味,即可曉知.於是,可知今世的崑曲衰至於亡幾乎至矣,以致於崑曲最後的格律大師的九宮大成的曲家及曲師過世之後,葉堂等群出,紛紛自創一教,自謂精於唱腔口法,捨九宮大成崑曲格律譜的崑曲正確腔格及依之之口法而不由,崑曲腔格口法的正傳遂幾斷絕,要挽今世崑曲腔格口法之危,則捨細心研析聲腔格律之譜的九宮大成及明代聲韻大家如沈寵綏之論,先把唱錯腔格的位置的那些腔返之於該回到的基腔或本腔去,再求之如何唱好南曲的口法,而北曲只是依本腔直唱,來唱好唱對,用北方直魯爽邁之氣唱足本腔,而不要像北方大漢模仿吳儂軟語,把北曲唱得扭怩作態,十足噁心,而尚自謂這就是崑曲北曲唱口的正道,北曲唱口除了本腔的那些音以外,沒有任何小腔及裝飾腔可言.此外無所由之途了.

『杜』兩譜配2321,應改21刪去不在本腔上的1始合本腔;『數聲杜』葉譜配65,  32, 1321,遏譜配3,  3,  2321,而本腔在3,  3,  21,即是,遏譜所配較合本腔,葉譜需刪改者較多始合本腔,若合併上三字『腸斷殺』兩譜配3,  6,  5來看,如果葉譜要合本腔,則『數聲杜』應改配5,  3,  21始合本腔,當然,明乎本腔佈腔及北曲聲韻之道者,當亦可明若配如5, 32,  1不如前者為佳;『半壁』葉譜配21,  6123,遏譜配2,  123,遏譜多洐一末音3,乃不在本腔上的小腔;而葉譜則因6已溢出本腔外,則本腔音順的低音域的1勢必得讓給上聲字『壁』去配,則亦當改如遏譜始當;
●【煞尾】兩譜第一句用成了北曲【尾聲】第一句的本腔,即,九宮大成所引北曲【尾聲】範例的《古城記》的第一句了,故完成配不對(此可能係遏譜抄葉譜,而葉譜原曲師用錯了本腔所致),今正之;第二句裡的『痛』兩譜配2,應改為3始合本腔;第三句兩譜於『落日』,葉譜配6,  353,遏譜配5,  2353,但應採5, 3才在本腔上;末二句『把哭不盡的衷情』及『和妳夢兒裏再細講』遏譜亦抄葉譜而誤,因葉譜此末二句所配幾全部都不是在本腔上,可謂,末二句都在唱自創曲,今依九宮大成的【煞尾】末二句應採的本腔予以重新依律正之.(劉有恒)

-------------------
《彈詞》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彈詞》全譜,其曲詞依九宮大成所據者;而所採用於本折內的相關曲牌及說白等,係以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為準(如《綴白裘》刪去了大部份的【梁州第七】及【八轉】,及後世各版本的彈詞曲譜也皆刪此二曲牌,今依之;另對於《綴白裘》劇內各配角有不雅的對話則予以刪除),以完整體現乾隆盛世當時的崑曲正聲演唱及演出的完整面貎.(劉有恒)

台長: lino (小俗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