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21 05:30:06| 人氣34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醫經絡生物電:中西醫統一並非神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醫經絡生物電:中西醫統一並非神話

王玉玲解讀中醫的物質基礎

本報記者  瞿劍

2007040911:28

 

記者:中醫現在比較受人關注,部分原因是前一陣引發廣泛爭議的“中醫存廢”之辯。在這樣一個並非新鮮話題的論爭中,廢止派的主要依據就是“中醫不科學”;相對應的,自然是對西醫科學性的認同。作為一名具有中西文化和中西醫專業雙重背景的專家,您對中西醫比較的基本判斷一定會讓讀者深感興趣。

  王玉玲博士:我認為,中醫發展的目標不是存廢問題,而是與西醫統一為一個醫學體系的問題。中西醫只有統一,才能夠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我關於“中醫經絡生物電實質的探討”(StudyontheEssenceofChannel-bio-electricity)的研究,出發點之一就是,中、西醫應該也能夠統一,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中西醫結合,因為它們所面對的是同一個生命系統。

  記者:我是第一次聽到“統一醫學”論。因為無論是否懂醫,中、西醫之間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比較趨同的看法是,中、西醫差異實則是各自文化的差異,源於各自對世界的不同認識和不同描述。

  王玉玲博士:中醫有3000多年歷史了,而西醫是近300年才發展起來的。它們之間的差異的確與文化大背景相關,但不能不承認,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的祖先是智慧的,應該說是大智慧了———陰陽五行是他們對世界的基本認識。今天我們發現,實際上陰陽五行所描述的就是宇宙間的電。

  記者:這個說法很令人驚奇。陰陽五行作為中醫的理論基礎,是很多人對中醫不解、不屑的真實緣由,因為它很難通過科學實證。但即使最頑固的中醫反對者,也無法完全否認中醫臨床上確有療效。可見,對中醫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源於它有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根基。

  王玉玲博士:中醫作用于人體,有確鑿的療效,說明無論是中藥,還是中醫技術,都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基礎。那麼,什麼是中醫的物質基礎呢?這個物質基礎與人體、器官、細胞和分子有什麼關係呢?

 

  當今世界,科學領域都在沿用西方的思維方式,西醫近代研究所遵循的也是解剖學基礎。如果我們把醫學對解剖結構的水準進行描述的話,醫學可以分為整體水準的整體醫學,主要以中醫為主;器官水準的器官醫學,主要以外科為主,包括器官移植;細胞水準的細胞醫學,主要以克隆技術、體外受精技術和幹細胞移植為代表;分子水準的分子醫學,主要以藥物為代表,包括生物類藥物,也包括中藥。

  陰陽五行是什麼?實際上陰陽五行理論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電的特性,而中醫陰陽五行等理論所描述的是人體生物電的特性。我們知道,人體生物電在分子水準與分子正負電荷相關;在細胞水準與細胞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相關;在器官水準與器官生物電的活動相關;在整體水準與生物電的流動相關。所以,我在此項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經絡是生物電在體內流動的軌跡”的定義,並由此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生物電是經絡的實質;第二,流動和傳導是經絡的特性;第三,既然是軌跡,就不可能有一個獨立的、固定的解剖結構;第四,生物體內所有物質都有可能成為經絡的載體。因此,生物電在生物體內根據位置和空間電阻的大小而流動著,體現著生命的本質。

  記者:中醫生物電理論能夠成立,就應該在臨床上得到體現。到目前為止,您有沒有相關的成功嘗試?

  王玉玲博士:我對中醫與生物電的關係研究已經完成了題為《中醫與生物電》的20多萬字的書稿,希望能儘快和讀者見面,大家可以共同探討。為了證實中醫生物電理論,在探討經絡的物質性研究中,我們首次將疾病、經絡和電生理有機結合,建立了經絡生物電療法。本療法不扎針,不吃藥,沒有任何副作用,對疼痛的治療與藥物治療相比較,效果顯著;對癱瘓、肌肉萎縮的治療效果也顯著高於傳統中醫技術。

  記者:我注意到,經絡生物電療法迄今為止的臨床物件側重於疼痛、癱瘓類病症,這種關聯是巧合還是有選擇性的?

  王玉玲博士:為了證實經絡與生物電的直接關係,所選擇的病症疼痛和癱瘓都跟中醫經典理論“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有關。同時,從生物電的角度,疼痛、癱瘓相關組織神經和肌肉都是生物電比較活躍的組織。疼痛與神經有關,癱瘓與神經、肌肉有關;疼痛癱瘓都和“經絡不通”相關,疾病的組織又是生物電活躍組織,那麼,經絡與生物電必定有關係。實際上我們還治療過失眠病人,效果也不錯。

  記者: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中、西醫統一”。您對此抱有信心的理由,是否也能讓絕大多數非專業的普通人抱有同樣的信心?

  王玉玲博士:醫學是一門綜合學科,是利用科學技術研究生命規律並維護生命規律的學科。生命是一個體系,醫學也應該是一個體系,為什麼會有西醫和中醫兩個體系呢?根本原因在於西醫以物質為基礎,而中醫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而中醫理論是一個哲學體系。只要中醫的哲學理論能夠發展到與物質相關,中醫和西醫就可以實現統一。

  其實,生物電的基礎研究已有300多年歷史,迄今已非常成熟,並大量應用於臨床,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檢測技術等。但生物電在西醫中的應用目前主要限於診斷,這也是為什麼西醫對慢性疾病和一些疑難雜症沒有特效辦法,不得不接受中醫治療;而中醫恰恰對慢性病和疑難雜症有突出療效的原因。

  我的研究認為,中醫實踐是科學的、客觀的、唯物的,中醫理論是哲學理論體系。但是中醫理論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個物質基礎很可能是人體生物電,即中醫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髒象學說、經絡學說,乃至中醫所說的“氣”等,它們都與人體生物電相關,都在從不同角度描述人體生物電的生物性、整體性、傳導性、非結構性,以及人體生物電與環境電相互感應的特性。人體生物電又與人體的器官、細胞、分子都有關係。因此,我相信,如果中醫理論與生物電的關係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證實和發展,中醫理論就會發展為以物質為基礎的統一物質理論。在中醫生物電理論的基礎上,中醫可能發展成為中醫生物電醫學,與西醫統一為一個醫學體系。中醫生物電醫學也將影響分子醫學、細胞醫學和器官醫學。中醫再次成為世界主流醫學,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

  (注:王玉玲為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先後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前沿科學研究所工作,在本期《前沿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中醫經絡生物電實質探討”一文。)

來源:科技日報(責任編輯:張文君)

 

台長: 小臉美女
人氣(34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