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7 02:42:32| 人氣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大學生"愛國",其實是在表演給世界看 (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98年6月29日上午,美國總統克林頓來到剛剛結束百年校慶的北京大學。

克林頓首先在北大辦公樓禮堂發表長篇演講。演講以後,有7名北大學生對克林頓總統提問。早在6月25日,北大副校長遲惠生先生就對中外新聞界說,北大將採用抽籤的辦法決定參加聆聽克林頓總統講演的學生名單。然而,許多北大學生並沒有獲得參加抽籤的機會,他們紛紛表示根本就不知入場券分配的內情。

據1998年8月號的《華聲》月刊報道說,400多張“珍貴”的學生入場券,以3種方式發放下去:一是直接進入班級,由學生民主抽籤,運氣好的自然“登堂有門”;二是流入學生團體,由平時就喜好參加此類活動的積極分子獲得;三是系裏支配,主要“照顧”對象是那些口才好、思維敏捷的“優秀學生”。通過第一種途徑分發的票數量最少。後來,進入禮堂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生黨員、學生幹部和有向這兩方面發展的“積極分子”。這些學生能夠代表北大嗎?尤其是那7名學生所提的問題,真的就是北大學生的水準嗎?

當時在會場外面,就有一家香港電視臺採訪場外的北大學生。有幾名學生就很不客氣地說:“他們不配!真正的北大人不在裏面。”裏面與外面形成了一個很有趣的分野。

那天北大學生所提的問題,大多數確實非常尖銳,有的甚至有挑釁的味道。事實上,北大校方在提問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暗示學生:要注意友好氣氛,畢竟克林頓是10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和訪問北大的美國總統。但是,提問的學生依然要表示他們的勇敢和愛國,他們的“勇敢”使整個提問過程充滿了火藥味。他們的情緒普遍都激動,仿佛美國是中國的頭號敵人似的,仿佛被壓迫已久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出氣筒。克林頓在會後坦率地表示,“當天批評的成分多了一些”。這些學生也許因此而滿意了--他們在提問中表現出了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國家的“勇氣”和“信念”。

在蘇聯斯大林時代,有一個笑話說一個美國人和一個蘇聯人見面了,兩人談論誰的國家更民主,美國人說:“當然是我們美國了,我們能夠到白宮門口去張著標語罵羅斯福。”而蘇聯人說:“那算什麽,你們充其量只能到白宮外面,而我們卻能夠到克里姆林宮裏面去,當著斯大林的面大罵羅斯福。”相同的道理,在北大的禮堂裏,無論怎樣尖刻地質問克林頓都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相反還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樣有利可圖的遊戲,誰不願意玩呢?今天,一本萬利的好事也許就只剩下這麽一樁了。

持續半個多小時的“辯論”,有CNN向全球直播。世界各國的觀衆,很大程度上從這7個學生的身上捕捉北大的形象。這所大學,是中國最進步的力量的集結地。這所大學,是世界關注中國的一扇窗口。然而,這次北大的形象卻在克林頓訪問的過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人們由此對北大産生了徹頭徹尾的失望。北大不僅沒有把握住一次站起來的機會,反而再次重重地跌了下去。

那麽,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勇敢者”們的遊戲,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我們無能爲力,但是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尋找一條條的線索,那讓我們羞愧的一切之所以發生的線索。找到了這些線索,複雜的疑團也許就迎刃而解了。這次北大學生的表現,是若干年以來北大疾病的一次大發作,是一次原形畢露---醜陋雖然醜陋,但醜陋明明白白地昭示於天下,對北大自身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不用遮遮掩掩的了,瘡長到了臉上,怎麽辦呢?

從《華聲》雜誌上,我們發現了提問的學生的名字,以及他們各自在會後的想法。於是,結合會場一問一答,讓我們返過頭去,對這一特殊的、意味深長的事件作一次有趣的解讀。

克林頓的演講十分精彩。鑒於今年正值北大百年校慶,演講中,克林頓以中文“恭喜,北大”開始,引起全場長時間的掌聲。在演講中,他從歷史和思想層面展開,著重談了中國的轉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人權問題。克林頓強調人天生的基本權利的普遍性,認爲個人自由是人類創造性的來源,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他說:“我們相信,並且我們的親身經歷也證實了,自由可以加強國家的穩定並推動它的變革。”他也反復恭維北大,大概他的智囊班子深知北大人愛聽恭維話的習慣。他說:“北大正領導著中國邁向未來。”“我們來這裏是想同你們---中國的下一代領導者們---交流一下有關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美中關係的極端重要性。”

第一個提問的是北大藝術系學生梁山鷹。他的問題是:“總統先生,很榮幸第一個提問。一如您在演講中提到的,中美兩國人民應向前邁進,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應增加交流。我個人認爲,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美國的文化、歷史、文學已有很多瞭解,對美國總統也知道得很多。我們還看了電影《泰坦尼克號》。但美國人對中國人民的瞭解卻似乎沒有這麽多。也許他們只通過一些描寫文化大革命或農村生活的電影來看中國。所以我的問題是,身爲10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閣下計劃怎樣加強我們兩國人民的真正瞭解和尊重?”

有趣的是,這個學生後來表示,當時所提的問題只是大家認爲更重要的問題,卻並非自己認爲最感興趣的問題。他坦白說,自己是一個音樂愛好者,熟悉美國許多搖滾樂隊,如同熟悉他的廣告專業術語。“如果有時間,我倒希望象朋友一樣,問問克林頓,他最喜歡的搖滾樂隊是哪一支?”

這是一種深刻的人格的分裂。你自己心裏想問什麽就問什麽,爲什麽要言不由衷呢?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於,說自己想說的話。如果在外部的壓力之下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樣的人是最不自由的;如果自己主動放棄說自己心裏話的自由,這樣的人是最可恥的人。

梁山鷹同學有什麽樣的理由認爲他在大會上所提的問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呢?他經過怎樣的統計和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來?即使大家都關心這個問題,但是自己並不關心,爲什麽就不能問自己的問題呢?老想充當大衆的代表和代言人,這樣的思路是有問題的。一個連自己也代表不了的人,又能夠代表誰呢?這種“代表”是虛幻的代表。

接著我們來分析梁山鷹所提問題本身的矛盾和混亂。首先,中國是否很深入地瞭解了美國的文化、歷史和文學?西學東漸以來,西方的文化在中國社會一直僅僅是游離體,象油浮在水面一樣,並沒有被中國真正地吸收。對於美國的清教主義、對於美國的人權理念、對於美國的法律制度,即使是自稱精英的北大學生和教授,又有多少的瞭解?梁山鷹同學用《泰坦尼克號》來作爲自己瞭解美國的例子,顯得十分荒唐。這部電影能夠代表美國文化的精華嗎?這樣的自信還是少一點的好。在這樣自以爲是地發言以前,應該好好泡在圖書館裏,讀讀傑斐遜、富蘭克林、愛默生等美國第一流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瞭解究竟什麽是美國和美國的精神。憑空而來的自信是空中樓閣。作爲北大學生,舉一部娛樂電影來證明自己瞭解美國的文化,未免有點太掉價了。爲什麽不說惠特曼、梭羅、馬克吐溫、福克納呢?克林頓總統在演講中頻頻引用胡適的名言,與對方相比,倒是顯出自己不瞭解美國了。

其次,強迫別人瞭解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可笑的行爲。我們需要瞭解美國,是因爲美國已經民主、富強到了非讓我們瞭解不可的地步。美國對我們的瞭解確實遠遠沒有我們對美國的瞭解那麽多,這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民主、富強到讓美國必須深刻瞭解我們的程度。關鍵在於,我們得從自己做起,一步一步地坐起,推動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的改革,中國強大了,人家自然就會來瞭解你的,那時候,用鞭子抽他們也抽不走。而現在呢?還是埋頭苦幹吧,埋怨別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從來就沒有真正平等過。美國人即使一點也不瞭解中國,他們也沒有必要內疚。梁的理直氣壯實際上最沒有理由。

第三,梁山鷹很輕率地說美國人不瞭解中國,“也許他們只通過一些描寫文化大革命或農村生活的電影來看中國”。瞭解中國,當然要瞭解改革開放以來20年的中國,但是就能夠忘卻文革的中國嗎?瞭解中國,當然要瞭解大城市的中國,但更加廣袤的農村就能夠抹掉嗎?

梁同學很輕鬆地談到文革。對文化大革命的瞭解,梁本人能有多少呢?作爲文革以後出生的一代人,對文革已經極其陌生了。第一流的的文革研究的著作是美國人寫出來的,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恥辱嗎?我們還有什麽臉去質問別人?作爲一個中國的青年,梁同學自己倒是需要讀一些有關文革的歷史書籍,包括就在北大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甚至就在這個辦公樓禮堂裏所發生的慘絕人環的批鬥會。你知道這裏曾經染過多少人的鮮血嗎?你知道北大有多少位教授在文革中自殺身亡嗎?好象文革成了中國人的一個傷疤,自己不說,也不讓別人說。

再就是關於農村的問題,張藝謀等導演所拍攝的農村題材的電影在海外獲獎,國內就有人表示譴責,譴責西方世界的獵奇心理,譴責他們希望看到我們的落後和愚昧。然而,譴責是無濟於事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農村是不是這樣落後和愚昧?稍微對中國農村有所瞭解的中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的農村比電影裏所表現的還要落後與愚昧。農村的苦難不是梁同學這樣整天喝者可口可樂的孩子所能瞭解的。農村是中國的大多數,爲什麽我們要回避農村呢?在梁同學的敍述語氣裏,仿佛農村與中國無關,這是他的表述裏最要命的地方。

第二個問題是談一個具體的問題---臺灣問題。問問題的方式是咄咄逼人的,克林頓收起了臉上的笑容。

第三個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糟糕的一個問題。這是地質系學生段玉祺提的:“據我們所知,你來中國之前,在國內表示,之所以去中國,是因爲它太重要了,接觸是最好的壓方式,你這句話是否是爲了使這次訪華成行而向反對派作出的承諾?此時你站在講臺上,帶著僞善的微笑,這微笑背後是否還藏著真正的、壓制的初衷呢?請總統先生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克林頓總統聽到這樣的問題後,面露驚訝之色。他沒有想到北大學生會這樣對待一位客人。他把北大學生當作中國未來的領導人來看待,沒有想到他們連起碼的待客之道都不具有。受到中國最好的高等教育的北大學生,居然缺乏基本的外交禮貌,這是怎樣的一種教育呢?難怪總統先生要神色大變了。而許多北大人則以此爲榮:克林頓爲難了、克林頓尷尬了、我們難倒了克林頓!我們多麽偉大啊!殊不知,想侮辱別人,首先侮辱的是自己。全世界都發現,這所中國的最高學府的學生怎麽這樣沒有禮貌?連幼兒園的孩子也比不上?

台長: Linch
人氣(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