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16 00:56:14| 人氣1,5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春天藝術節--情人的西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南非舊時代的背景下,那是個力求努力但還是充滿壓抑的社會,種姓制度影響著世界,Philemon與美麗的妻子Matilda過著看似幸福的生活,但一個外遇的厄耗打亂了在動盪中力求表面平靜清澈的湖水,被遺漏在原地的西裝,成了那荒謬情境中的鬧劇主角……

 

這個故事是有很多層次的,我覺得以下幾個部分很有意思:

1.對Philemon來說:愛恨永遠是一體兩面,施者與受者同感

Philemon原本對於Matilda是如此地呵護疼愛,因為他是如此愛她,將她視作他生命中的一個奇蹟,所以他不要她為了當一般的妻子如此地辛苦,他連睡醒時都捨不得吵醒她,還主動做完早餐送到床上去給妻子享用,但當他知道了Matilda外遇的事,他震驚、傷心,但我想更多的是無助與不知如何是好,如同他在趕回家的地鐵中所述說的感受,這個遭摯愛背叛的消息,對他來說並不是炸彈爆炸地在心中碎裂,而像是一種機械中毒般地銹蝕、損壞,那是一種緩慢性地侵害,他的心中在剎那間一定閃過了無數的念頭,懷疑、氣憤、痛心,再想到他對Matilda的付出、是否要與Matilda分離,再讓心中充滿了害怕、疑惑、無奈,於是在一面無法諒解Matilda、一面又無法讓她離開的情況下,Philemon選擇了最殘酷的反擊,他以嘲諷的方式留下了那件第三者未帶走的西裝,將它稱為”尊貴的客人”,不僅要Matilda妥帖地照顧這西裝、為它準備三餐,甚至故意帶著Matilda與這件西裝上街散步,使Matilda感到難堪。

有多愛就有多恨,那是一體兩面的問題,Philemon在用這件西裝羞辱Matilda的同時,其實不只Matilda感到痛苦,Philemon的心裡更是不好受,只是他太愛Matilda,捨不得放開她,但每日見面時又無法忘記被摯愛背叛的痛苦,情緒找不到紓發的出口,只好用這種方式自傷傷人。於是當他一邊支持著Matilda做她喜歡做的事—辦派對活動並藉此開一場小型的演唱會,他看到那個主持活動優雅從容的Matilda,或許又讓他因為那種有點陌生的感受而想起了Matilda的背叛,因而在這個活動的最後讓Matilda難堪地下不了台,可惜的是,雖然因此情緒獲得出口,也在這機會下能與朋友暢談、瞭解自己需要原諒與忘記,但回到家等待他的卻已經是Matilda冰冷的屍體了。

2.對Matilda來說:想要做些什麼來證明活著,想要有天也能選擇快樂

過程中我其實一直在思考—為什麼Matilda要出軌?她知道自己是鎮上大家所羨慕的對象,有著完美的丈夫與穩定的生活,就連媽媽都說這個丈夫是上帝為她送來的禮物,所以她面對自己一天的開始是如此地快樂、有自信,但後來我卻發現,或許就是那個壓抑的時代共有的—她缺少了選擇權,她被動地接受了自己的丈夫,不是不愛他,但卻好像少了點什麼,當她像送早餐到床邊的丈夫說著不需要如此,但丈夫卻自顧喜悅地認為這麼做是體貼她,所以她平淡到無味的生活中能追求的就是她喜愛的歌唱,還有當某天不知道怎麼來到的那第三者—KK,或許是她少有、難得可以作主的刺激冒險,但她不是沒有羞恥心的,就是因為在那壓抑的時代中,她所固有的傳統思想才更束縛得自己難受,所以雖然一開始她覺得丈夫的懲罰並沒有預期地嚴重,但這情況逐漸地讓她覺得自己無臉面對。我想,參加了女性文化協會的活動是她最快樂的時間之一,她在其中做各式各樣的事,發現自己原來可以活得這麼有價值、有目標、有成就感,但卻只看到Philemon願意讓她參加活動、甚至願意陪她出席活動的部分,喜悅地忽略了她在Philemon的愛中造成的傷害是多麼巨大,於是擁有了自我的價值一瞬間失去,最後在疲憊中選擇了離開世界。

3.壓抑的時代彷如傳說,卻歷歷在目

這個故事中交待了蠻多的時代背景的壓抑色調,種性制度的歧視,黑人甚至無法上教堂、參加聚會;今日還有個秘書的工作,但傳言已說著不知何時將全部被迫遷移、前往如同墳場的勞動場;那瀰漫在公車站、小酒館間時有所聞的:黑人莫名遭殺害的屍體傳聞……等等,都使整部戲的空間有著很多的不安與不確定感,Philemon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力求振作的,他努力工作與生活、愛他的妻子,用力去創造與感受這之中仍有美好與奇蹟,但他最後卻被環境的不穩定與妻子的背叛重擊了,所以他才嘶吼著吶喊自己的崩潰。

 

從看戲的角度來看,這部戲我也覺得有幾個重要的看點:

1.如何運用簡單的佈景、默劇的表演方式

其實一開始到場時有點訝異,因為佈景非常簡單,舞台上只有五顏六色的木椅、一張桌子與簡陋式的可移動衣架,但或許就如同戲後座談會時說到的,他們劇團的排練方式是從全部都有的狀態逐漸撤出不需要的佈景物品,最後才變成這麼簡單的舞台,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專注在故事的本身。所以看戲時其實覺得很奇妙,可移動式的衣架,有時是門、有時是窗、有時是鏡子、有時是衣櫃,各式的變化給予了更多想像的空間,而也因為道具的簡單,很多的表演方式會如同默劇,在空氣中端物品、用餐進食,對觀賞者來說又是另一種趣味。

2.男主角的演技、女主角的歌聲

戲初我還有些不習慣這主角自己當旁白述說情境的表演方式,但卻在習慣後逐漸掉入男主角所表現的戲劇張力中,即使沒有完全聽懂台詞、沒有分神看翻譯的字幕,但從男主角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喜怒哀樂、掙扎與絕望(然後根據我有被邀上台的朋友近距離看到,他在搞砸派對時是真的掉下了眼淚XD)。女主角原來是受爵士歌手的訓練,所以她的台詞許多都是用唱的表現,真的很有穿透力的聲音!

3.配樂簡單卻用心,樂手融入戲劇

台上除了三個主要演員,還有三個樂手,主要負責樂器分別為:吉他、喇叭、電子琴(手風琴),他們不僅配樂,也會穿插擔任一些配角。這部戲的配樂設計我個人還蠻喜歡的,很能搭配融入看戲的情緒中,而且他們擔任配角時有的角色實在是很逗趣又吸睛,尤其是戴上了女用帽子扮女生時,那個故意到誇張的姿態實在是太有趣了!(而且樂手中一個很帥、一個悶騷,實在很難不注意XDD)

4.與台下的互動,打破第四道牆

這次我跟朋友很幸運地買福袋中有這部戲,而且恰巧是第一排的好位子!除了可以很近看到演員的表情,有趣的就是演員會跟我們互動,除了他們有時在介紹一些環境中的人物時會自動指向我們代入角色,最主要就是派對那場戲演員會下台來邀請我們觀眾上台,雖然我小聲地向這個機會說了”No”,但同行的朋友有上台一起參加派對還喝了默劇飲料(我就說她已經上台了,我就留在台下好好看戲就好嘛!XD),因為有這樣的互動,對整齣戲會更有參與感也更有真實感,雖然朋友下台時說很尷尬(XD),但真的讓看戲過程更添趣味、無距離。

 

我本來只是想寫短評的,不知不覺又搞威地變完整心得了(默)

其實我覺得戲後座談也很有意思,

或許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是非對錯與考試競爭文化使然,

很多看戲時的座談提問或看電視電影的劇後感想時常看到有人在問”為什麼”,

總是對於很多開放性的劇情、結局,要求一個明確的解釋,

但我真的很同意男主角兼副導說的—“那你怎麼想?”

因為看戲重要的不是接收資訊,這並不是什麼課程學習,

透過看戲的感動反思去思索一些與我們生命連結的問題,才是看戲的核心價值~

這部戲我看得頗為喜歡,推薦給大家!^^

 

PS.本劇在台灣僅演出兩場,目前5/16(六)在大東表演藝術中心的場次還有剩票,大家不妨參考看看唷!


台長: Nancy Liu
人氣(1,5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瞅~表演 |
此分類上一篇:莎妹劇團--請聽我說 (後青春殘酷版v.s.前中年苦悶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