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5 17:20:00| 人氣1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說】《非法正義》煉獄之途上告別了童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如果等同於夢,好萊塢這以販售夢想起家的企業,則被娛樂事業三巨頭所撐起的「夢工廠」更直截破題。在這前往Neverland 的路上,告訴我們只要相信就能飛翔的史匹柏,就像童話中的彼得潘,拒絕長大卻也矛盾地渴望有個能在心中棲息的家。其價值在不同題材與類型中複製,無論是「印第安那瓊斯」系列或《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 莫不彌補那即將或已然缺席的父愛。家庭價值遂成童年篤信的神話般不可撼動,直到夢工廠推出《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才算成熟地正視成人世界的殘缺。

舞台劇跨界的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在《美國心玫瑰情》中藉亡者幽幽之口撥開郊區生活的虛幻,人的冷漠於長桌兩端不斷拉長,槍聲響起,頹垣中人才緩緩覺醒。除了「誘惑」、「徬徨」在情節上直搗生命盲點的辛辣外,借重導演多年的舞台劇調度功力,畫面配置與燈光設計也做出塑膠花般虛偽的美麗。接下來幾年,《美國心玫瑰情》的成功亦發愛惜羽毛,直到《非法正義》Road to Perdition 才讓曼德斯步上這趟「煉獄之途」。

比較《美國心玫瑰情》與《非法正義》,不難發現後者格局雖然拉開至美國禁酒令滋養黑幫的年代,場景也跳脫社區與辦公室空間的侷限,諸如卡彭、芝加哥的酒醉金迷逐一由歷史記憶登台,劇情的中心焦點卻縮緊至三段父子關係的消長。正如滅門之夜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所飾麥可蘇利文警惕「This HOUSE is not our HOME anymore, it's just an empty BUILDING」,全片就在重整「家」(HOME)的內在價值與road to PERDITION上告別童年的小麥可間交戰。

曼德斯在前後兩部影片中,同樣運用開場第一人稱旁觀者的口吻,開啟全知觀點的回溯。《美國心玫瑰情》以飄游的亡靈在社區上空倒述,而《非法正義》開場小麥可面對悠悠的海,孤一的背影及低吟的海,讓記憶退回「煉獄之途」的十字路口。全片主角與其說是掛頭牌的湯姆漢克斯,還不如將角色定位上,不論保羅紐曼Paul Newman飾演約翰隆尼面對養子與親生子的落差(這裡包含兩種父子關係的可能性),或蘇利文身為父親形象的破滅,均落在小麥可成長上將面臨的現實與妥協與否。劇情上也讓小麥可有異於彼得的設計,相對於彼得對世事的單純直接,小麥可隱藏了較多對於現實的好奇與敏感觀察。無論葬禮上小麥可對死者的好奇或窩在後座底下只為了釐清父親真正的工作內容,都是讓他無法長久擁有天真的宿命。因而,當他理想中的戰爭英雄竟是黑幫劊子手時,其間的衝擊也帶來這家庭被殲滅的命運。或許回溯記憶的第一各場景早就點出現實生活讓他不得不在街上賣報的影響。整部影片也是以小麥可的轉變做為基調,黑吃黑的情節除了是否將他推向與父親同樣的命運外,也提出面對父親重新認同的問題。而最終死於父親槍下的禿頭殺手,也是將小麥可由殺人陰影中拉開的關鍵,亦成為全片最無須贅言的真實互動。這與史匹柏說的過於明白直接到肉麻的《神鬼交鋒》相比,也來的合理動人多。

另外,縱使明白親生兒子貪了自己的錢,卻依舊不聞不問的約翰隆尼,則是另一類父親的典型,那其間不成才的痛心,也正回應「兒子永遠是麻煩源頭」這句話。不過若說到最令人驚訝的角色,莫過於向來以情人形象出現在大螢幕上的裘德洛Jude Law ,除了摘下帽子剎那劇院中傳來的惋惜聲,熱愛為死屍攝影的記者,不僅充分具有挖糞精神,更在語意上有著雙關的曖昧。餐店中他的自我介紹是這麼說的「我是攝影師」「I shoot...」,不僅是拍攝的shoot也是諷刺射殺的shoot。

雖然情節上導演仍舊在幽微之處,挖掘人性微弱的遺光。但鏡頭間絃外之音的運用,卻有著顯著的成熟,尤其在影片前半場,幾乎前一個鏡頭均可作為暗示下個鏡頭的交代,劇情環環相扣間緊湊地推進,絲毫沒有冷場的餘慮。在攝影刻意壓低色調與配樂懷舊情懷搭配下,雖不是大型的黑幫格鬥史詩,卻成就動人纖細的小品。

台長: 波波
人氣(1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