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16 00:47:20| 人氣4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4/16(六)易學大師劉君組教你《一次看懂四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劉君祖,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台中,祖籍湖南寧鄉。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精研儒家學說,尤其深修易經,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解讀,授課講學,學生遍及政商及民間,為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著作:《憂患之書》、《時習易》、《易經的第一堂課》、《易經與現代生活》(三卷)、《易經與生涯規劃》(三卷)、《易經與終極關懷》(三卷),以及有聲書:《復見天地之心》、《易經的決策智慧》、《易經的感情世界》、《易經的教育思想》等。
 
 
 
  
 
 
學字的甲骨文是小孩雙手捧玩易卦六爻。爻字交叉相疊,又是上古結繩記事的意思。小孩玩爻為學,一旦啟蒙後打開智慧,有所發現,就是「覺」。
  
學而時習之,是指學之後能夠日日勤練,時習的「時」是關鍵,時代不斷演變,既往的經驗可提供參考,不宜直接套用。若將時習說成:時時去溫習,精義全失。
  
四十不惑,是指不被欲望迷惑,貪欲減少,再經過十年的勤修,終能了悟天命,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並未主張人人性善,他說:「性相近,習相遠」後天的學習也可能沾染壞習氣,而沉淪墮落,知識分子在品德上未必會好過愚夫愚婦。
  
孔子反對特權,主張施行王道政治。天子可貶逐,諸侯當退位,2500年前,這是非常進步的的革命思想。
  
孔子反對官位世襲。所謂「學而優則仕」,意思是要先學習禮樂才能做官。又說:「繪事後素。」仁德如同美女,禮節就像脂粉,天生麗質還要再施以脂粉才會相得益彰。
  
「游於藝」並不是指從事藝術活動。能將錯綜複雜、風波險惡的人際關係,調理圓融,分寸拿捏恰到好處,才是真正的「游於藝」。
  
賢賢易色之「易」,朱熹解釋成替換,以尊重賢人之心替代好色心,迂腐高調實在不通。「易」應解釋成輕視,男子擇偶應看重賢德,輕視美色。
 
 
 
  
 
 

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論語》開篇首章〈學而〉篇都非常熟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同悅,心中喜悅,樂則發散於外,慍為心中含怒,不慍表示全不介意。人生的虛心學習,竟然如此愉快,孔老夫子勤學一生,將其經驗娓娓道來,從容、自信,不帶絲毫火氣。

學習確是人生大事,這兩字的涵意也很豐富,值得推敲。學字的甲骨文是小孩雙手捧玩易卦六爻(編按:爻,音搖,是指易經八卦的兩個符號:「-」(陽)和「--」(陰)。六十四卦中,每卦有六爻)的圖象。

而爻字交叉相疊,又是上古結繩記事的意思。人生疑難重重,一時解決不了,打個繩結以備遺忘,並懸掛於日常所經過的地方,每次看到再三思考。一旦豁然貫通,得到解答,就將繩結解開放下,遇到新的問題再掛上新的繩結。上古沒有文字時期的學習,就在這種不斷的問題與求解的過程中學習。

爻字的兩乂代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積爻成卦,即反映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聯,掛在高處,懸而未決,考驗人的智慧。乂字音「亦」,是治理的意思,有困難就得面對解決。

父親的父字和爻字對照,顯然上面的繩結已解開,表示為人父者必須解決自己遭遇的問題,但不必奢望連後代的問題一併解決,那只能留給下一代去面對。

時代不斷演變,既往的經驗可提供參考,不宜直接套用,這就是學而時習的道理。習字像小鳥練飛,屢仆屢起。羽下之白應是「自」或「日」的轉化延伸,小鳥要學會振羽飛翔,必須靠自己每天勤練。常言師傅領過門,修行在個人,全得靠自己,親如父母師長也愛莫能助。

學而的「而」,是「能夠」的意思,時習的「時」字點出了關鍵:學古人的智慧,是為了啟發我們自己的智慧,然後結合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去思考運用,能夠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活學活用,才會衷心喜悅。

坊間一般《論語》的白話解釋,將時習說成是時時去溫習,可說是精義全失,我們回想自己幼年的學習經驗,為了準備考試,一再溫習課本的功課,哪有愉悅可言?

悅是歷練印證之後的深造自得,像佛家講的心心相印,法喜充滿。孟子在〈告子〉篇中論心同理同,也說:「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澈底領悟義理像品嘗美食,滋味無窮,痛快極了!

分享,讓學習更快樂

求學有了心得,就會切磋琢磨,與人分享;旁人見你智慧圓融,也會不遠千里前來求教。孟子在〈盡心〉中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至樂,這和孔子有朋之樂相當,從容談論道,教學相長,真是獨樂不如眾樂。小孩玩爻為學,一旦啟蒙後打開智慧,有所發現,就是「覺」。先覺的人覺後覺,先知的人覺後知,人類文明藉此傳衍,教化也因而落實。佛教的菩薩是自覺覺人,覺行圓滿則成佛,道理相通。

教學弘法不是件簡單事,先知的獨到的創見和收獲,如何能讓後知的人立刻明白?所以碰到學生不懂時,何必著急生氣,慢慢俟機開導就是。人不知而不慍,才是溫恭君子的修為。

〈學而〉首章三節,講的其實就是學不厭、教不倦。孔子幾次自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是終身學習的典範。

坊間白話解釋「人不知而不慍」又錯了,講成是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我也不在意。

〈學而〉末章記載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最須要擔心的不是別人不知你有才能,而是你不知道別人的才能。人生求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外界的虛名浮利。這是孔子莊敬自持的風格。

說服別人,從心平氣和開始

《易經》八卦之一的兌卦,其大象傳說:「君子以朋友講習。」兌是兩個「口」相對、交談討論的意思,講道習事,完全切合〈學而〉的宗旨。

 
 

【易解】
兌字加言成「說」、加心成「悅」、加金成「銳」,兌卦教我們如何以言語取悅於人,無論弘法教學、外交談判或商業宣傳,避免鋒芒太露,卻都能動人心弦,達到溝通說服的目的。

兌卦的說服過程表現在六爻的爻辭中,言辭精要,發人深省:初爻是「和兌,吉。」講話心平氣和,一開始就給人好印象。二爻是「孚兌,吉。」然後展現誠意,介紹內容。三爻為「來兌,凶。」急於攤牌成交,反而嚇退對方,應以為戒。四爻「商兌」,凡事皆可商量,不必強人從己,看看能否建立共識。上爻「引兌」,只是從旁加以引導卻不發動,促使對方自我省思,含蓄中卻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c) 2011,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服務電話:02-2304-7103 ‧訂閱/取消電子報‧

台長: carrie040
人氣(4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好康活動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臺北市孔廟,說唱藝術月4月開鑼了!
此分類上一篇:2011/4/23-24台北地球日 綠色市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