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20 15:45:04|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毛語錄Vs.棋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1966~1977的文革時期,針對大陸地區的人民而言,隨身的毛語錄也許就如同聖徒所隨身攜帶的一本聖經一般,不僅早晚各頌一次,甚至在固定場域(例如公社)時,仍要再頌;但在另一種程度之中,對大陸人而言,毛語錄的意義,也許只像是生存的一道護身符。

這是大陸地區在當時最典型而且最地毯式的隨身讀範例,出現在這個廣大的範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條的言詞,緊鎖在文革時期人民的心中-毛語錄-在當時無疑是「口袋書」的最佳詮釋了。在這個口袋之中,裝的也許是隨身讀,也許是心靈聖經,也許是對資產階級的反制思考,更也許只代表著一種圖騰式的表象。但這個當時全國性「人手一本」的隨身讀,時至今日,早已褪了流行、埋入歷史的洪流中。1964年5月1日出版的早期完整版本《毛主席語錄》(52開本),也已屬罕見。

在文革時期之後,在四人幫正式被“解放”後,大陸地區的毛語錄悄悄的從人手一書轉變成具紀念價值的收藏品了.不同地區的人對毛語錄有不同的解讀.不同世代的大陸人民對於毛語錄也有著不同的解讀.

如果你以為在大陸地區,毛語錄仍是人手一書.你可能會得到上海年輕人這樣的回應::「你這是哪年的行情了,不是開放了嗎?現在幾乎人人都沒有。大家早就不看那東西了,現在最紅的是通俗小說《上海寶貝》!」現今《毛語錄》已經成為古董之類收藏品,或是觀光客特意蒐集的紀念品。話說的更直些,小紅書早已不紅,已淪落至黑五類之流的垃圾了。

但處於相同年代,一位自廣州到北京從事網路工作的年輕者(30歲左右)卻有著不同想法:「現在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有人讀過毛語錄,我以前讀過,他的哲學思想是積極有意義的,非現在這個年代年輕人所能理解的,或許是過時的,或許將來仍會有影響,我不知道。但毛語錄更像是某些時期的政治工具,反倒抹殺了它的哲學意義。」

七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毛語錄》堂堂發行50億冊。人們念的是語錄辭,做的是語錄操,唱的是語錄歌,跳的是語錄舞,小學生課本是《毛主席語錄》本。一個被毛語錄淹沒的時代,淹沒的其實不只是「時代」,那個代表著文革時期肖像還高掛在天安門的廣場。「廣」場還想追求什麼自由?什麼正義呢?

以時間來做為交換條件吧!

我們等著看一個「肖像」能生存多久?而一個「真正的棋王」何時才能真正主宰自我?

台長: 生命消費販子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