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7 21:31:11| 人氣2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建立以文化為主體的台灣價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多重外來政權的殖民,由於殖民的時間都不會太長久,因此,共同居住在島嶼的人民,在還來不及建立台灣,歷屬於自我族群的文化體系時就「改朝換代」。所以,台灣,一直都還沒有建立明顯屬於台灣本島的主體文化。以至於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在面對中國的「統一號召」時,仍無法擺脫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夢魘。

而,過去五十餘年來在「中國國民黨」,以復興「中國五千年固有文化」為己任的「大中國主義」意識形態灌輸下,台灣人民一直都無從建立一個明確的以台灣主體意識的文化,即使,民進黨組黨之前的黨外人士,也都以「政治掛帥」,鮮少有人力主文化建設的重要。

然而,John Hutchinson研究愛爾蘭民族主義運動時發現,建立現代愛爾蘭民族國家的,是文化民族主義的支持者,而非形成權力集中的政治團體以動員群眾的「政治民族主義」者。因此他明白地指出,「當代世界中爭取民族獨立與建國的過程,在每一個地方都是以逐漸浮現的文化民族主義運動為前導」。

因此可見:如何建立以台灣文化為主體的社會結構,應該是當前執政當局應該重視的問題。

以當前台灣整體文化建設而言,不但國民當嚴重交了白卷,即連政黨輪替後的新政府似乎也不是很重視,這可以由目前台灣青少年的文化認同窺見端倪。

引領青少年文化流行的重鎮在台北,而台北是台灣與世界接軌的門戶,居住在台北的青少年的文化觀具備國際視野是屬當然,然而,一昧哈日、哈韓、哈美的結果卻極度忽視了台灣文化的在,也因此「台客」成為汙辱台灣人民的代名詞,不僅私下言談間極盡羞辱之能事,甚至媒體也大力跟進,不斷在觀眾群中灌輸「蔑台」的不正確觀念。

早在一九二○年時《台灣青年》創刊號的卷頭辭寫道:為了台灣「文化的落伍」,必須要有「自新自強」的志氣。因此,呼籲台灣青年「一同起來,一同進行罷!」。文中呼籲青年朋友所要進行的當然就是「文化建設」的工作。可見台灣先賢,在文化認知上是如何的有先見之明。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融合了各種族群的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不管先來後到大家都是台灣人,由於各族群「其來有自」,也因此而產生屬於各自族群的文化,對於各自族群文化的認知一定要有深厚的基礎,才不會「背祖棄宗」。職是之故,台灣人在面對中國人五千年固有文化的催眠下,才不會膽戰心驚自以為「數典忘祖」於中國人。

雖然,執政黨對文化建設有所缺失,但,值得安慰的是:民間的力量正透過台灣意識的逐漸形成,在台灣文化的建立上採「鴨子划水」的方式默默耕耘,透過全島各地區觀光事業的發展,屬於當地族群的文化特色,正潛移默化的向訪客們展現,當然,這些遊客不只侷限於台灣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遊客,都能深切了解台灣文化的多元性。

只是,此種以民間為出發的文化建設,多以台灣中南部為主,台北因為浸淫「中國文化」日久,深受其影響,因此,急於帶領台灣文化「認祖歸『中』」的結果,反而讓台灣人有一種疏離感。

台灣文化的建立不只是口號式的吶喊,而是日積月累深耕的結果,台灣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絕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一點是所有台灣人都要認同的。而,我們要強調的是:「台灣文化不是『台客文化』」,因為,我們都是台灣的主人,不是過客,我們「噠噠的馬蹄」是歸廐,不是「美麗的錯誤」。

台長: 陌上塵
人氣(2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