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3 17:18:00|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著門幹:自閉狂妄的井底綠蟾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2.04 中國時報
觀念平台 自閉症診斷書
◎趙萬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20400222,00.html

美、日、法等大國對三二○公投的反應以及我執政當局一再失言、失格的回應,在憾異之餘,我們不禁懷疑:當局面對國際社會的行為,究竟是選情告急之下的急怒攻心,或者根本就是我國民精神現象的縮影?

且看這些年來,為了加入WHO等聯合國附屬組織,我們屢次動員民間團體到這些國際機構的大門口拉布條抗爭,殊不知這些機構的與會成員係各國官方代表,他們基本上遵照政府指令行事,並沒有自由意志。因此,我們若是真要遊說、陳述訴求,應是直接到各國政府所在地交涉,而非一廂情願跑到紐約、日內瓦喊冤、拉布條,將台灣本土習以為常的抗爭模式複製到國際場合,名義上是搞外交,實際上是自爆家醜。

再看我們記者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表現,從澳洲殺到加拿大,一到海外就只會「與匪鬥爭」,對實質會議內容漠不在意,唯一關切的是台灣如何面對中共擺出抗衡的架勢,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生鏽的老問題。

當局也屢屢砸大錢支助民間團體出國參與國際活動,美其名為「非政府組織(NGO)外交」,卻常因限於眼界或太急於完成官方任務,而貽為國際笑柄。所謂NGO,從Non-Govermental Organization,變成被嘲弄的No-Good Organization。譬如,今年一月中旬在印度孟買舉行的「世界社會論壇」(WSF),外交部首度補助出團與會,卻無視於世界社會論壇乃是源於反全球化、反WTO、反美帝、反戰、反新自由主義、反金融獨裁的國際組合,台灣團居然把它當作一般的觀光展,在會場設攤分發台灣官方宣傳品,宣揚政府德政。一走出台灣,就進入了外太空,如此突兀的一景,豈不令人側目?

台灣對於外交工作,夠努力,夠重視,卻常常收到反效果,為什麼?最一般的解釋是:台灣長期遭受中共打壓,外交孤立,尤其自從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已有兩代外交官失去在國際舞台上伸展的機會,外交身段、手段難免日愈生疏。然而,外交官缺乏訓練,並不意味著與國際社會絕緣。當今的世局,傳統的「外交」早已被「國際事務」所取代,穿梭於國際社會的,不再是國家使節,而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關係經營者,經貿外交、體育外交、文化外交……都是國際事務的範疇。

照理說,台灣對於國際經貿依賴度甚高,出洋留學者眾,政府首長多有滿腹洋墨水,對於國際事務理應相當嫻熟才對,何以在國際社會的表現如此不堪?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謎!

要解謎,就要先看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所謂國際經貿。事實上,台灣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在國際經濟的分工上,始終是OEM(代客生產)的角色,頂多是ODM(代客設計),從未晉級到OBM(Own Brand Manufacturing,擁有自我品牌)。也就是說,台灣的研發、生產全面控制在跨國企業的手裡。台灣的國際人格,不是被中共消滅,而是首先被國際企業所消滅。跨國企業既「代言」又「代顏」,於是,在國際社會上,台灣既沒有聲音,也沒有臉孔。

然而,儘管在國際上被跨國企業剝奪了聲音與臉孔,台灣卻由於代工體系完整,上中下游產業自我完善,因此形成一個看似開放,其實封閉,看似外向,其實內聚的社會。如此情境,加上中共打壓作為悲情意識的觸媒,形成獨特的台灣自閉症政治文化。過去國民黨時代是如此,今日當權的綠營政客又基本上是從藍營一手佈建的政治文化上孕育出來的。

因此,陳總統與呂副總統的國際觀,洵非失言,而是國民精神的總表現。

台長: 威利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