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10 17:42:35| 人氣2,6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熟女的模樣(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媽媽跳起來》La Spagnola
《我的媽媽跳起來》原名「西班牙女人」,會讓我想到海吉斯瓦尼葉那部《一生的愛都給你》(原法文片名是「一個法國女人」),看來法國或西班牙(或拉丁)女人,似乎老被貼上說好聽是奔放、性格鮮明,說難聽就是保守勢力眼中的淫婦、瘋婆子等標籤。

講母女情結的電影,從《親密關係》、《來自邊緣的明信片》、《風情媽咪俏女兒》、《高跟鞋》、《親情無價》、《蒲公英》到《管到太平洋》,最精彩的幾部都是把媽媽塑造得火辣鮮明,因為太過活潑天真而讓老成世故的女兒無法消受,而男人在片中往往是過客或負心漢。Steve Jacobs導演的澳洲電影《我的媽媽跳起來》也大同小異,主角是住在澳洲的西班牙女郎蘿拉,她既要面對丈夫跟情婦私奔的難堪處境及物質生活的貧困難題,還得想辦法解決女兒對自己的不諒解。

這位西班牙母親以一介西班牙移民身份對澳洲在地人心壞敵意恨意,甚至連英文也不好好學;反之女兒為了凸顯自己比母親更高一級的「格調」,常在關鍵時刻滿口英文,是本片最有趣的尖銳觀察。另外,拉丁熱情音樂節奏配上澳洲荒漠景象,也算是額外附贈了。觀眾大概很難不注意到片中那輛「車子」對母親的重要性,那是她的愛情、她的家庭、她的性和慾望、她的財產,到頭來我們才知道那車子只是空虛的寄託。不是她的,終究開不走。女兒弄了台車過來,附上一張小子紙條寫著「因為你是我媽媽,所以無須條件、無須理由,就送給妳」。只可惜面對前方珠玉,《我的媽媽跳起來》終於還是「必須」讓死鴨子嘴硬的母親在車子及女兒面前,承認從未停過對那個拋棄她的負心漢(父親)的愛~母女倆隨即來上一段大和解(這類電影的謝幕公式),真是草率了些。不過,當母親一邊嘀咕著沒事這麼浪費幹什麼、自己也根本不需要這麼大台車,一邊卻是有點口是心非地、慌張地、不好意思地整衣裳理頭髮,埋怨女兒偏偏在自己蓬頭垢面的時刻來訪…就是那一刻,這部電影還是釋放出所有的苦澀酸甜與荒謬圓滿,拍擊出平實卻洶湧的人性情感。


˙《兇線第六感》In the Cut
1993年坎城影展的兩片金棕櫚顯然不是什麼吉祥物,得主之一的陳凱歌作品成績每況愈下,拿英國資金拍的情色驚悚片《溫柔的殺死我》Kill Me Softly雖有異色情趣,卻不免讓影迷欷噓金棕櫚加持的大師怎會淪落這般田地;無獨有偶,另一位得主珍康萍,最新作品找來因為婚外戀曲導致聲勢江河日下的梅格萊恩,同樣以情色懸疑為賣點,奈何即使把過氣美國甜心及性格小生(馬克盧法洛)剝光,外加演技女王珍妮佛傑森李的驚鴻一瞥,觀眾及影評仍是不願捧場。

珍康萍本著向來對熟女情慾的興趣,改編了Susanna Moore的同名暢銷小說。來上一段自慰戲外加我們已在《甜妹妹》、《鋼琴師與她的情人》裡見識過的天外飛來一筆突梯黑色幽默(那多是幻想或回憶,多以黑白或動畫影像來呈現),似乎已成了珍式美學招牌圖章。這回,《兇線第六感》讓梅格萊恩在地鐵車廂裡默默唸著精緻的廣告小詩句,雖然還算輕盈動人,卻讓我覺得「不太珍康萍」了。此外,突梯黑色幽默似乎有變本加厲的趨勢,想來,我似乎還比較懷念《伴我一世情》片頭那場現代感十足,卻又有些莫名其妙的舞蹈說。

看著梅格萊恩豁出去的一脫,實在有所不忍,尤其這類情慾驚悚片似乎都再也走不出莎朗史東那部其實也無啥了不起的《第六感追緝令》的胡同,最有嫌疑的絕對不能是犯人、主角一定會沈迷肉欲中無法自拔,喪失了分辨的能力,一定會對愛人失去信任,然後一定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製造懸疑的串場角色(這份交給凱文貝肯負責),再摻些童年陰影或創傷往事、朋友或親人死於非命…還有什麼?即使從娛樂角度來看,《凶線第六感》也不算合格。劇情走不出新意,與原著大相逕庭的收場更是缺乏創意。珍康萍也許拍出她一貫的迷離氣息,但除此之外呢?這部B級情色驚悚片比起聲嘶力竭的小篇論述《聖煙烈火情》,成績顯然更為不堪。

附記:
關於《兇線第六感》,我能說的並不多,但想延伸的卻是很多。

其一,《兇》片女主角原先內定的是與珍康萍在《伴我一世情》合作愉快的妮可姬曼,後來她沒演,卻成了本片監製。妮可姬曼接拍了一部更好更精彩的《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我實在忍不住要為這部嚴重遭低估的電影說說話。無論台灣還是美國,似乎大家只圍繞著妮可姬曼露兩點(她的演出水準向來不夠穩定,《人性污點》明顯比《冷山》優太多)、安東尼霍普金斯演黑人沒說服力、老影帝與年輕影后大演床戲等花編話題打傳,對於片中拋出「種族」(讓我想起台灣的省籍情結)、「政治正確」、「善」、「惡」、「純粹」、「自由」、「原罪」等有趣議題乾脆視而不見。《人性污點》並非導演羅伯班頓的最佳作品,但短短一百分鐘長度把故事重心聚焦在這段老牛吃嫩草的絕望撲火戀情,Philip Roth原著的力道卻還能無敵璀璨地在電光幻影間綻放,帶領我遨遊那冰冷的、不純粹的的世界,呼吸那卑微的自由空氣,也算難得了。

其二,就在我越來越不喜歡珍康萍作品的同時,同樣來自紐西蘭的新銳女導演Christine Jeffs一鳴驚人的處女作《雨》Rain,竟讓我重新回憶起十年前那部讓珍康萍名滿天下的《鋼琴師與她的情人》。《雨》講的是十三歲少女在某年夏天目睹她母親(飾演此角的紐西蘭女星Sarah Peirse,曾以《夢幻天堂》中被親生女兒殺死的苦命母親角色獲得紐西蘭電視電影最佳女配角獎)出軌情事後的性成長(非常適合與《我的媽媽跳起來》對照觀賞)。論女性導演特有的纖細敏感,《雨》的成績距離珍康萍最好的《天使詩篇》還有一段距離。但因為題材的灑狗血程度夠、因為情緒的暴烈濃度夠,加上拍廣告起家的Christine Jeffs在畫面上的雕琢(跟珍康萍一樣)非常有一套,一幅幅鮮亮如詩的景象中,呼之欲出的人性交纏於焉立體浮現。

其三,澳洲的《我的媽媽跳起來》跟紐西蘭的《雨》都是以女孩觀點來看母親的婚外性事及自身成長;而拍了一堆澳洲成長電影的英國導演John Duigan的《瘋狗與少女》Lawn Dogs則彷彿在替前兩部電影作註解般,把飾演偷情母親的凱瑟琳昆蘭甩到一旁,專心發展十歲少女Mischa Barton與除草工人山姆洛克威爾(他的演出讓我從此認定,他將會是繼勞伯狄尼洛與西恩潘後,最偉大的美國男演員)之間幾乎就要跨越尺度的友誼。藉著小女孩唸唸有詞的童話與想像,John Duigan仿照大衛林區式的瑰麗詭異影像,對階級差異及布爾喬亞的偽善提出批判,成績令人驚訝。


˙《20‧30‧40》
經歷了《心動》與《想飛》裡大玩電腦動畫、大談少女夢幻的飄忽情懷,張艾嘉的新作《20‧30‧40》回歸《莎莎嘉嘉站起來》、《夢醒時分》及《新同居時代》(可惜我一直沒看過《最愛》)的輕喜劇風格。找來擅長在小玩意兒上大做文章的芝See菇bi合力編劇,《20‧30‧40》仍有著張艾嘉一向關注的都會女性話題,故事甚至滲著她與兩個子弟兵的私密生活經驗。記得張艾嘉今年以本片角逐柏林金熊時,曾在記者會上說過她從阿莫多瓦的《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裡汲取靈感,我倒覺得片中更能嗅到奇士勞斯基的機緣巧合與阿特曼、PTA的拼圖電影樣貌;而從故事橫切當今台北三世代女性來挖掘其焦慮與自處之道,又與去年縱切三個時代的女人話題的《時時刻刻》互為對照的(李心潔從窗外看著花店裡的張艾嘉一幕,尤其直承《達洛威夫人》與《時時刻刻》)。

用拼圖方式把劇中的形色男女鑲嵌拼裝,是張艾嘉的野心與創意。可惜她的作品向來缺乏一種一氣呵成兼渾然天成的靈氣,所以開場時讓主要角色在機場錯身的安置顯得滯濘(學奇士勞斯基嗎),遑論接下來莫名其妙無比做作的地震(是在學阿特曼還是PTA)了。張艾嘉向來作品確實偶有靈敏細膩之佳句,《20‧30‧40》比較有趣的部份都是略帶喜感的細微心事洩漏,尤其在三位影后的努力詮釋下,送花發現丈夫秘密、兩個男友搶救金魚、以及李心潔以福建話打回馬來西亞向母親報平安的片段,都折射出動人的光束。李心潔的「20」是三段中較為完整的(她的表現也是三位影后中最深得我心的),摘星夢的淺淺辛酸及同性情感的幽微奧秘,雖嫌發展得不夠(最後一吻尤其是敗筆),卻已讓這段脫離偶像劇層次,散發出類如《天使熱愛的生活》般的樸實誠懇。

劉若英的「30」跟張艾嘉的「40」相形之下則是太過日劇式的安排。缺乏安定感的空姐、失婚的花店老闆娘…這反映出了什麼呢?總覺太「夢幻台北」,太「SATC」,有沒有辦法生出一個「LOCAL」些、「台味」些的熟女?或許,張艾嘉本人所接觸到的,就是這麼樣的台北女人吧?尤有甚者,劉若英的童年回憶片段、買鋼琴的男人、變成植物人的歐巴桑(在學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嗎)及片尾三個女主角的獨白,那種粗率下結論、粗糙指涉隱喻的處理方式,一直是張艾嘉尚須努力的地方。

另外,張艾嘉片尾從瀕臨崩潰邊緣到忽然自在地除毛的情緒轉變,表現尚稱精彩,不過她那略帶迷糊的招牌神情,有時還是難免給我「某‧種‧做‧作」的不自然感覺,就這點來比較,蕭芳芳功力顯然高深許多。值得一提的是,邀來共襄盛舉的男星數目可觀,黃秋生仍是最精彩的(那個買鋼琴的男人不知道是何方神聖,面部表情實在有夠彆扭的),任賢齊的演出則一如以往~沒啥進步!


台長: Ryan
人氣(2,6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拼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明天過後,誰才是贏家?
此分類上一篇:熟女的模樣(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