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3 11:50:08| 人氣3,93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Section 02 Phaedra and Hippolytus & You and 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的課探討主題
Myth and Culture, Plot and Story

We could have diverse versions of plays based on the same myth, for exmaple:
Euripides’ ”Hippolytus
Racine’s ”Phaedra”
O’Neill’s ”Deisre Under the Elms”

”Phaedra-Hippolytus-Theseus”是一希臘神話,講述雅典國王Theseus(他是家喻戶曉的希臘英雄,什麼冒險他都有參一腳)的第二任妻子Phaedra愛上繼子Hippolytus的故事
根據這storyline,因為當時希臘人抗議(把Phaedra寫得太evil),Euripides只好重寫,把劇情安排中規中矩
而Racine版本,時代來到17世紀(1677年),正值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義,the dramatic structure完成依照the dramatic conventions.況且,這時的西方世界已為Christinized,不再是希臘觀.Racine除了把Phaedra安排於最後ending自殺,他又新增3角色,與Phaedrau-Nurse對比,每一組人馬皆有人作為諮商
至於O’neil的20世紀劇本,則把貴族身份降為1850年代新英格蘭區的農夫家庭,在那濤金熱盛行年代,人如何面對欲望
就tragic form而言
除了Aristotle說的rise pity and fear, purify
到底一開始的希臘悲劇帶給人什麼啟示?
如同上次討論Aristotle Poetics與Oedipus Tyrannuts,
悲劇不再於神給的命運,而是我們是否有意識/檢視 行動下的意義
而根據此觀點
教授今天又提出”Divine Trapness”
God sets the trap,watching you trapped and how you confront and make resolution
如果角色從頭到尾完全不自覺並死亡,這就不是悲劇
悲劇來自主角意識自己的flaw,並從後果中學到生命課程
ex Oedipus的魯莽個性曝露他為兇手並挖眼反省過錯
Theseus的quick decison (w/o second thought)導致他兒子的死亡並從中悔改
除此之外,悲劇的重點來自”行動”,因為
You didn’t know who you are till you take action
------God make you see/reveal yourself
這個概念使我想起the dying city in New House Theatre,裡面的主角的任何行動和語言可以使viewers同時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
Actions reveal yourself


因為這課使我對(希臘)悲劇開始有更深想法
除了戲上演看著主角如何面對自己命運
又要如何將它反映到自己人生
每個人都有dominant character,那是特點卻也是缺點
它帶領我們走往悲劇世界
唯有一開始超越昇華,才能避免重大慘劇
我們都活在悲劇的環境(circumstance)
但能不能逃出God’s trap
端看自己的造化

台長: Louishakespeare
人氣(3,93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劇場界 |
此分類下一篇:Spring review 05 TBA in Ensemble Studio Theatre
此分類上一篇:2007 Spring review 4 The Producer in St. James Theatre

杜蘭熊, 外號杜老爺
歡迎到我那裡逛逛希臘神話
2007-08-14 13:41: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