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5 18:15:55| 人氣1,4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光山大佛城設計製作沿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光山大佛城
【緣起】
民國七十二年,我曾為桃園小人國製造了一套「龍門奉天寺石窟群像」,許多人讚道,特別是主尊「毘盧舍那佛」(圖)與龍門石窟的大佛相較,除了大小不同外,可說唯妙唯肖。我於是複製一套送給佛光山文物陳列館,希望不只是觀光客,也有信徒得見。大師欣喜,親自打電話來與我見面。而後蒙大師邀請,參與了佛光山大佛城的建設。
大師說,當時佛光山已有淨土洞窟等遊覽區,都收費,他希望能做一個不收費的遊覽區。(圖)

【設計構想】
多年後再看自己當初的設計,其實都得說,大部分都是硬體已經建構好,指示由我做內部的莊嚴,因此可以說是隨緣設計,但是也冥冥當中注定要這麼做。也是當時的條件促使我有那時的靈感,作那麼樣的設計。

當時大佛像的基座下面,原是一座八片薄柱的空亭子。我認為這個亭子可分為內外兩區,如此恰好可以做成大佛的基座,而成為萬佛附擁大佛基座的大佛城。也就是為這尊大佛恰好可做華嚴的心,與彌陀的身的總體設計。

也恰巧亭心有一根支撐大佛的正方形柱子,所以可以作為仿敦煌石窟的中心柱窟,不過由於周圍的空間非常狹小,想要使空間放大,除了用鏡子沒有他法。這八片薄柱可以連成八面牆,也就可以嵌上八面鏡子。恰好可以達成華嚴世界裡「重重無盡,互相輝映」的奇幻世界。來訪者站在一面鏡子的前面,可以看到自己同時出現在前後左右的鏡子裏,無窮無盡的呈現,真的是非常的奇妙。(圖)

中心的柱子是方形的,因此柱子的四面前,恰巧可以置奉四尊佛像,也正好符合五方佛於金剛界曼陀羅中的東西南北方四佛,以及中央毘盧舍那佛的空性法體。這也就是說,靠四方柱子而坐的東方阿閦佛代表水;西方阿彌陀佛代表火;南方寶生佛代表土;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風。這四尊佛像都有實體,代表金剛界;而中央的毘盧舍那佛,則旣代表金剛界,又代表胎臟界的主尊,故而無形象。為此我不塑單尊的法像,而將整個洞窟做為毘盧舍那佛遍虛空,遍法界的空性法體。四根柱子上分別坐著的佛也同時都持說法印,代表五方佛同時說法。四尊佛也是毘盧舍那佛的四尊分身。

【色彩意涵】
在大佛城洞窟內圈有八根柱子,每根柱子上立了三尊協侍菩薩,一共是二十四尊協侍菩薩,代表學佛的二十四個層次。八根柱子也恰好用彩虹七原色,加上總合色白色,來展現循環的意義。每根柱子上面所立的三尊協侍菩薩,分別代表了那根柱子的顏色,又由此分成粉嫩、對比、與灰色調來代表該顏色的生、旺、滅三種意涵。粉嫩的顏色,代表了該顏色的初生;該顏色的對比色,代表了興旺與多采多姿;該顏色的灰色調,則代表滅,卻也是下一個顏色初生的銜接。
在這八種顏色的生、旺、滅與二十四尊菩薩的面前,你可以觀照自己身處於何種境界,向大佛獻花,求取一支法語籤,然後請師父解籤開示,以期獲無上的智慧啟示,可能也就當即解開眼下的煩惱,獲得無上的解脫。

這五方佛與二十四尊菩薩代表密教金剛界五方佛的立體壇城(曼陀羅),八面像蓮花瓣的鏡子,象徵著密教胎藏界的五方佛立體曼陀羅,由於鏡子本身屬空,但鏡中卻可以反射一切有像,如此鏡中出現東西南北方四佛,及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所形成完整的胎藏界曼陀羅佈壇,再與洞窟中實體的金剛界立體壇城結合,所形成的無比加持力,應該是略有修持的人都能感受的到吧!

台長: 賴鎮遠
人氣(1,4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