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5 11:36:11| 人氣1,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歷史人物找出自己的領導風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一陣子日劇在播<利家與松>,這是有關在日本織田信長時代的故事,劇中有家臣事主的赤膽忠心,也有利家夫婦的情深義重,歷史劇有時是現實人生的投影,只要用心去欣賞,其實每個角色的行事風格都有我們可以吸收學習的地方。
就像織田信長吧!在談領導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將他與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做比較,因為一樣是日本名將,但在統禦屬下時卻呈現相當大的差異,當然這也會影響到後世對他們的評價。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分類,您可以藉以反省自己,也試著了解您周遭的領導者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首先是專制型。這種領導者,主觀、野心大,不會徵求部屬的意見,他習慣迅速做決定,然後要部屬遵守命令,並且貫徹到底。他經常站屬下的前頭,全力拉著向前,他總是看著前方,看不到旁邊的人。對於這類型的人而言,只有征服,才能讓他們的存在更有意義,才能讓他們享受生命的快感,這是屬於「織田信長」的領導方式。
第二種類型是民主型。這種類型在決策的意志上與專制型類似,但在下決定以前,他會充分聆聽屬下的意見,讓部屬能參與決策過程,有時候視情況和部屬商量,但會隱藏自己的結論,誘導屬下慢慢走向自己的結論,讓屬下以為那是他們決定的。這是屬於「豐臣秀吉」式的領導作風,在<利家與松>中,我們也會看到類似豐臣秀吉的性格。
第三種是自治型。他們會尊重屬下的自主性,會大量授權讓屬下有揮灑的空間,除了重要大事由領導者自行負責決定,毋須聽屬下意見之外,大部份的事都按照屬下的意思行事。就像德川家康把政治交給各藩諸侯,給予大幅度自治權的作法一樣,這是「德川家康」的領導作風。
有一次在授課時,一位企業主管問我面對現在的新新人類,應該要用哪一種管理方式較好?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雖然我們用「信長」、「秀吉」、「家康」來分別三種不同的領導類型,但是他們並非絕對是一層不變的作風,最顯明的例子是豐臣秀吉也曾捐棄了民主作風,一意孤行的攻打朝鮮。因此因人因事制宜的領導方式,才能不拘泥、也才能發揮團隊的績效。簡單的說,靈活的領導作風,才能讓員工從優秀到卓越。
譬如說,如果主管和部屬在能力上有很大差距時,或是屬下不夠成熟而主管上司非常優秀時,甚或是緊急狀況需要適時調整應變時,就需要織田信長的強勢作風,民主與自治恐怕不會有好的結論,甚至可能會錯失良機。然而一時的專制作風,也可能會讓部屬不敢做決定,最後反而變成強將底下皆弱兵。
何時需要像豐臣秀吉式的領導作風呢?我認為在主管與部屬能力差距不大,或是主管與部屬的背景、資歷等齊又非緊急狀況時,我們可以讓團隊的每一份子都感覺到受重視,並且能因有參與而能共同維護最後的結論!
至於德川家康自治型的領導方式,特別在屬下是老手,或是新官上任還沒有了解狀況下,可以藉由別人的經驗來做好管理的工作,而當時機成熟時,各屬下均可另設分公司而開枝散葉,就像家康將版圖分封諸候共治一樣。
織田信長的作風因為行動力強、企圖心強,在衝刺業績上會有直接顯著的成效,可是屬下只能每天趕路,每天被目標追著跑,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從開創要慢慢轉變成秀吉或家康比較溫和尊重的作風,也不能貿然行之,如果下屬還沒有能力或做好準備,這只會增加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困擾。因此在轉變過程中,要同時訓練部屬的決策力和責任感,如果這一切都沒有問題,我們的人才也有了,就能夠把經營的版圖擴大。
歷史是一片鏡子,但能活用歷史,能夠從經典人物中找到自我領導的修鍊方式,不論名君賢臣,不論古今中外,他們都可以跨越時空做我們的私人顧問,這種體會又何嚐不是一種學習,一種美麗的經驗呢?
(原載於5月13日工商時報30版"從優秀到卓越"專欄)

台長: robert
人氣(1,1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