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5 00:30:50|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武術之"太 極 拳,八 卦 掌,形意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太 極 拳
  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清乾隆年間,山西人王宗嶽著《太極拳論》,太極拳這個名稱才確定下來。關於此拳的起源,大致有五種說法:1. 唐代許宣平、李道子所傳。2. 元末明初武當山道士張三豐所創。3. 明初十四世紀河南溫縣陳家溝陳蔔所創。4. 清乾隆年間王宗嶽所創。5. 據唐豪考證,太極拳為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多數拳家亦以現傳各式太極拳均源出陳氏太極拳,而持陳王廷創拳說。

  其來源有三:1. 綜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別是吸收了戚繼光三十二勢長拳。2. 結合古代導引、吐納之術以及中醫經絡學說。3. 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及宋以來的三大哲學思潮是太極拳的哲學基礎。太極拳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首先表現在太極拳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同時太極拳運動也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屈伸等諸多矛盾,這些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又是相互轉化的。

  太極拳經過長期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編了簡化太極拳,48式太極拳,修訂楊式拳架為 88式太極拳。 各式太極拳均要求 1. 靜心用意,以意識引導動作,動作與呼吸緊密配合,呼吸要平穩,深勻自然。2. 中正安舒,柔和緩慢。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綿綿不斷,輕柔自然。3. 動作弧形、圓活不滯,同時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4. 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動作之間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5. 輕靈沈著,剛柔相濟。動作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完整。太極拳以棚、擺、擠、按、采、捌、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在推手中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擊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尤其講究”聽勁”,通過身體觸覺,來判斷對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並及時作出反應,如對方剛力打來,我則以柔化之,”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隨人而動,隨機應變。太極拳系的內容除拳以外,有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槍以及對抗性推手等。經常練習太極拳,對於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均有良好的作用。太極拳具有健身作用和治療疾病的功效,而成為國際醫療體育項目。太極拳運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其影響遍及世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港澳、臺灣等地,開展太極拳運動尤為廣泛。

八 卦 掌
  八卦掌是一種把攻防技術和導引方法融合於繞圓走轉之中的拳術。原名’轉掌”,後稱”八卦掌”,亦稱”八卦轉掌”、”遊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陰陽八卦掌”、”八卦連環掌”。後世傳習者多以轉掌的走圈似循八卦八個方位的聯機。其技法講究縱橫交錯、隨走隨變;其擊法講究臨機應變、以變應變、合于《周易》中”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之理。而慣稱之為”八卦掌”。關於此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據考證為清咸間時河北文安朱家務董海川所創。此拳系以極似道 家”轉天尊” 的繞圓走圈導引術和武術攻防方法融合成基本運動形式;採用 ”易理”論述拳術運動規律,形成”以動為本、以變為法” 的基本拳理。大約1866年,董海川在北京肅王府傳出八卦掌法後,其術很快盛傳京津冀,並不斷傳播各地。八卦掌的技術和理論體系也隨之迅速發展。

  八卦掌以站樁和行步為基本功,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走轉的足足跡路線分為走陰陽魚、走八卦圖、走九宮等。八卦掌充分發揮掌比拳和勾長的優勢,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撥擄之巧。形成了該拳系手法幾乎全是掌法的特點,其掌型分為龍爪掌、牛舌掌。主要擊法有推、托、帶、領、搬、扣、攔、截、捉、拿、勾、打、封、閉、穿、點等。八卦掌基本掌法有:八大式(定勢八掌),老八掌,或稱八母掌(變勢八掌),六十四掌;還有八卦暗腿、截腿和連腿等練法。單練套路有龍形八卦掌、連環八卦掌等。 對練組合和套路有八卦掌使用法、八卦對幹、八卦掌對練。八卦掌系的器械有子午鴛鴦鐵、雞爪陰陽鏜和判官筆等獨特短小的雙兵器,內灌水銀的七星杆以及以械大而重著稱的八卦刀、八卦槍,八卦劍等。

  八卦掌動作姿勢要求:順項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彬膝、十趾抓地。其運動特點表現為:擰旋翻轉縱橫連環、掌隨步換、隨走隨變。舊傳掌諺將之概括為:”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沉若虎坐”。八卦掌系以”以動制靜”、”避正打斜”、”以正驅斜” 為技擊要訣。強調通過不停的走轉 變招避開對手的正面攻擊,以我的正面(面勢)打擊敵人的斜面(背勢)。

  八卦掌不僅是一門撞擊術,也是一門健身術。據研究表明,經常練習八卦掌,能改善人體各系統的機能,取得健身延年的效益。

形 意 拳
  形意拳亦稱”行意拳”。此拳講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誠於中, 肢體形於外”,內意和外形高度統一,故名。形意拳睨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後,李飛羽始以”形意拳”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傳播該系拳枝。該拳借鑒禽戲增益拳術;探用”五行學說”論述拳術運動規律;以三體式為基本樁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鑽、炮、橫五拳)、”十二形拳”(即: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貽、鷹、熊十二形)為基本拳法。單 練套路有五行連環、四把、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雜式捶等。對練套路有五行炮(五行相勀)、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挨身炮)、九套環等。器械套路有三才劍、行步六劍、五行劍、連環劍、十二形劍、三合刀、三才刀、六合刀、連環刀、連環棍、五行槍、連環槍、六合槍、鳳翅鏜等。

  流行於山西和河北的形意拳,雖風格特點有異,但其拳理、技法相同。它們對動作姿勢的要求均講究:頭要上頂、頸要豎直;肩要松、肘要墜、腕要塌、掌要撐、拳要緊、背要拔、胸要含、腰要塌(立)、脊要正、胯要縮(不梃出)、膝要扣、足要平穩。它們皆以”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鑽翻伸屈;擰旋往返,體現出嚴密緊湊的上肢運動特點;以前進之後常隨跟步,退步之後常帶撤步,”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體現出快速沈穩的下肢運動特點;以手到腳到,齊起齊 落,三尖相對,內外六合,體現出完整協調的整體運動特點;以”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硬打硬進無遮攔”,體現出快攻直取、寓守於攻的技擊特點。此外,還有著動靜相間、節奏明顯、勁力充實、剛柔相濟等運動特點。



 

台長: 不死鳥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武術 |
此分類下一篇:宮本武藏五輪書 之"攻與擊"
此分類上一篇:武術の新領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