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商人的兒子 他酒後泄密被逐出朝廷
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不僅留下瞭千餘篇傳世佳作,他神秘的身世、灑脫不羈的言行以及豐富的經歷,至今都是學者們熱衷的課題。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這位偉大的詩人就曾登上過嶗山,並留下不朽名篇,嶗山道樂的發展也少不瞭他的一份貢獻。本期《發現青島》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李白的傳奇一生,以及他與嶗山的故事。
李白是李廣的後人?
據央視《百傢講壇》資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701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年少時博覽群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傢”,“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有人認為李白是個天才,有人說他是謫仙,即被貶謫下凡的仙人。傳說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瞭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夢到瞭一片美麗的星空,有很多星星閃爍著光芒,讓人眼花繚亂,但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瞭她的註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太白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啟明星。它耀眼閃亮,把夜空中其他的星星一下子就比瞭下去。正當她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瞭她的懷中。這時,她突然感到肚子一陣疼痛,一個男嬰就在此時誕生瞭。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父母決定給這個孩子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出生的地方叫“碎葉”,即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歷史學傢陳寅恪就曾以此考證李白是外國人。李白的父親也是一位十分神秘的人物,據有關碑銘記載,李白的父親叫李客。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名字呢?陳寅恪先生解釋說,那是因為李白的父親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與華夏不同,所以稱他為“胡客”,也就是外鄉人的意思,“客”並非他父親的本名。遺憾的是,至今沒找到關於李白父親的詳細記載。
作傢閔澤平在《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一書中寫道,大約五歲左右,李白的父親帶著他從河西走廊來到隴南,然後沿岷江而下,最後駐足在綿州昌隆,即今天的四川江油。既然從西域遷過來,在財產豐饒的前提下,為什麼不到通都大衢去居住呢?俞平伯先生又告訴我們,李白的父親是因避難或避仇或避官司等難以言說的原因躲到瞭這個偏僻的小州,所以行為很低調。而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和後來為李白寫墓志銘的范傳正也都明確指出,李白的先人是在隋代末年“被竄於碎葉”,也就是說他是因為犯罪被流放過去的。
不過李白一直自稱是隴西人,他曾在《贈張相鎬》這首詩中敘述瞭自己祖先的功業:“本傢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富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他認定自己是漢代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李暠之後。無獨有偶,李唐王室也認為他是李廣的後裔。當年飛將軍李廣的後代有一支定居隴西成紀,這也就是唐代郡望中赫赫有名的隴西李氏。李白與李唐王室不約而同地宣稱是隴西李氏,這樣看來,李白與李唐王室關系確實相當密切瞭。在與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時,李白經常理直氣壯地稱他們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但天寶元年,唐玄宗下詔讓李暠後裔中的絳郡、姑蔵 、敦煌、武陽四支編入宗正寺,正式認可他們為金枝玉葉,但李白傢一族卻沒有通過審核,被排除在外。
郭沫若認為李白是商人的兒子
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是四十多歲的時候經人引薦,才在唐玄宗的提拔下當上瞭翰林。經學者考證,其實並不是李白貪圖清閑不願意當官,而是因為在參加考試前他的“政審”沒有通過。
作傢檀作文在《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一書中介紹,一個唐代的讀書人不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想出人頭地,通常有兩條途徑:你本來就是王公貴族的後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顧;萬一你不是這個出身,又想上進,正規的渠道就是考進士。
在唐代,不是什麼人都能參加科舉考試的。白居易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組文章,叫《百道判》。唐代科舉考試,到中唐的時候有一個習慣,考進士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特聰明,他自己做模擬題,就編瞭100個案例,然後事先把答案做好。其中有一道“判”,討論的是:商人的兒子能不能參加進士考試?白居易說可以,他希望政策能夠開明一點。白居易專門做這樣一道模擬題,說明按照唐朝的慣例,商人的兒子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唐代考進士,先要通過資格審查。審查的時候,要註明:一、“郡縣鄉裡名籍“,就是要註明你是哪個地方的人。二、“父祖官名”,就是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祖父,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此外還規定,如果傢裡是做買賣的,或者關系比較近的親屬是做生意的,就不能來考進士。當然,罪犯的後人更沒有資格。
前文提到李白的先人是被流放碎葉的,所以他是罪人之後。1971年,郭沫若出瞭一本書名叫《李白和杜甫》,對李白和杜甫做瞭如下判斷:李白代表瞭新興的商人階級,杜甫代表瞭沒落的地主階級。郭沫若除瞭說李白的先人是商人外,還說李白也是商人。他說李白做官的時間很短,可是他從來不缺錢,這錢是從哪兒來的?就是做生意掙來的。
李白的身世,恰好兩條都占瞭:一是罪人之後,二是商人之子。想考進士,連門兒都沒有。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雖然不能通過科考走上仕途,但隨著李白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才華還是引起瞭世人的註意。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至長安,當瞭翰林院供奉。年過八旬的賀知章在道教的紫極宮見到李白,觀其人賞其文,賀知章當即贊嘆“此天上謫仙人也”。
他怎麼得罪瞭高力士
41歲的李白,能得到皇帝的召見,而且還一步登天當瞭唐玄宗的禦用文人,終於有瞭施展抱負的機會,這讓他大喜過望。然而沒過多久,李白就發現現實遠沒有理想中那麼豐滿。他的翰林頭銜隻是個閑職,不過是為皇上寫些宮廷遊樂詩詞,點綴一下皇室奢華的生活罷瞭。至今流傳甚廣的太白醉酒,讓高力士脫靴的故事也就在此時發生瞭。
張大千在《名人酒故事》一書中寫道:有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到興慶宮東沉香亭賞牡丹,宮中最善唱歌的李龜年又帶來梨園弟子在旁邊唱歌助興。誰知剛唱瞭幾句,唐玄宗便揮手制止說:“今日賞名花,對艷妃,怎麼還唱舊樂?速召李學士(指李白)進宮填寫新詞再唱!”於是命令高力士帶著金花箋去請李白,要他作樂府新詞。可是李白當時卻不在住處,高力士令宦官們費瞭很大力氣,總算在一傢酒店找到瞭李白。
當時的李白已是昏醉不醒,幾個人把他抬上馬,馱進興慶宮。入宮後李白仍是伏案而臥,玄宗見他爛醉如泥,忙命人鋪毛毯於亭畔,讓李白休息。過瞭一會兒,李白醒來,睜眼一看,玄宗站在面前,慌忙下跪給皇上請安。玄宗並未怪罪他失禮,反而和藹地對他說:“今日牡丹盛開,朕與愛妃在此賞玩,不想聽舊樂,故喚你前來作新詞。”李白一邊叩首稱是,一邊又要求玄宗必須賜酒於他。玄宗不解地問:”你剛醒酒,怎麼還要喝,再喝醉瞭如何填出新詞?”李白答道:“臣是鬥酒詩百篇,醉後詩興如泉。”玄宗半信半疑,一邊親手為李白調醒酒羹,一邊吩咐備墨硯。李白大聲說:“對名花賦新詞,需貴妃娘娘親自磨墨才行。”楊貴妃一聽怒火中燒,心想你李白不過是一個伺候皇上筆墨的“弄臣”,怎敢叫我研墨!但又一想,何不屈尊就駕一次,先討皇上歡心,以後再找李白算賬。於是前去研墨。
李白歪坐在禦榻上對高力士說:“我酒醉無力,還望公公代為脫靴,以免弄臟瞭禦榻。”一聽這話,高力士的臉直恨得紅到瞭耳根,回頭一看玄宗,隻好躬下身去為李白脫下靴子。李白這才提起筆來,揮筆寫下瞭流傳千古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因酒後泄密,李白被逐出朝廷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受到權貴排擠,不得不離開朝廷,離開長安。
《新唐書》本傳說是李白自己懇求退出朝廷回到傢鄉的,“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這當然是有緣故的,即李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也就是說,皇帝身邊的人已經很討厭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繼續待在皇帝身邊,待在朝廷瞭;李白本人也意識到,繼續待在朝廷已經沒有意義。換言之,李白得罪瞭唐玄宗身邊的人,例如楊貴妃,例如高力士。
作傢丁啟陣在《歌者的悲歡:全面解讀唐代詩人》一書中分析,當今權威的文學史教材,一般根據李白的自述,認定是因為朝廷中的權貴讒毀,李白被迫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換言之,是朝中權貴將李白排擠出朝廷的。但唐玄宗為什麼要將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長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誤他的事。具體地說,就是喜歡飲酒的李白泄露瞭宮廷的秘密。李白的好友范傳正說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清人王琦懷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機,明皇因是疏之”。本來,唐玄宗召李白進宮是為瞭點綴文采、“潤色鴻業”的,孰料李白是一個貪杯嗜酒、口沒遮攔的主兒,這當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為不滿。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漢朝的東方朔,但他有較強的自尊心,言語之間難免有鋒芒,他常常醉酒,難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於隻扮演“裝飾品”角色,忍不住要批判現實。這些,應該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瞭魷魚的主要原因。城市信報記者 黃默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A428E963B4DD146D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