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7 11:03:35| 人氣1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遠方的鼓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其實蠻喜歡在恩主公醫院值班的氣氛,不只是為了工作而已,這裡有一個舒服的辦公室和值班室,小兒科不大,也沒有像台大那種複雜而又回天乏術的病人。有時要處理一些病房和加護病房的狀況,但是大多不會太忙,這裡的護士小姐和台大的比起來,對醫令的配合度也較高,沒有一堆543的理由。調調呼吸器,看著小baby的情況好起來,有時候有那種捨我其誰的成就感。
今天,在高速公路上塞了一大段路途,到的時候已經遲到。剛好急診室有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孩DOA(die on arrival的縮寫),急診的醫師CPR之後,勉強有了心跳,但是看起來瞳孔放大,似乎已經腦死。急診的醫師想讓他上加護病房,慢慢的死去,但是被當班的兒科主治醫師聰明的回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希望的病人像燙手山芋,別扯上一點關係,免得有理說不清,惹得一身腥,這是在這種區域醫院執業,不得不然的自保之道。
已經見多識廣,對DOA的嬰兒,沒有了當年年輕小伙子時的震驚或是感慨,一人一種命,有的孩子來自沒有明天的家庭,如果已經冰冷的來到你面前,你也只能冰冷的見識到這社會的現實,一個醫生能做的事,其實有限。
我的注意力比較集中在那個早上出生時吸入胎便的新生兒,中午的時候,肚子像振動的大鼓一般,狂喘了起來,護士見狀,馬上轉入加護病房。對我來說,這種情形不難處理,所謂見招拆招,頂多就是插管用呼吸器幫他呼吸,曾經一整年顧加護病房調呼吸器的經驗,這方面我是胸有成竹的。不過,我的野心大一點,我希望做到不插管也能改善他的呼吸,這得靠放一個豬鼻子(一種氣導管)接呼吸器,從鼻子打氣,幫助他呼吸,由於管子只接在鼻子上,效果雖然沒有氣管內管強,但是相對的副作用也少的多。這剛到世上的孩子顯然是個寶,一家大小從阿公阿媽到外公外婆,擠在加護病房門口要我解釋病情。怎麼將病情解釋的恰到好處,讓家屬瞭解疾病本身的危險性,以及積極的醫療作為下康復的希望,希望他們不必太焦慮(這是不可能的),又要他們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惡化狀況,預作心理準備,這也是一門大學問。
然後是護理長拿了一份小便的驗孕報告問我該怎麼辦,怎們辦?才13歲的小女孩本來是為了肺炎住院的,這下兒問題複雜了,就讓他父母和婦產科醫師去傷腦筋吧!
下午沒事的時候,我去醫院旁邊的金石堂逛逛,買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村上春樹的:『遠方的鼓聲』,書一開頭的話題就吸引著我的注意力,那一年,村上春樹三十七歲,他想:『四十歲將是一個很大的轉捩點,那時我將選擇一些什麼,並捨棄一些什麼….在完成那精神上的轉換之後,不管喜不喜歡,都已經不能再回頭了…..那是類似一種預感。不過自從三十幾歲過了大半之後,那預感逐漸在我體內膨脹起來。…..有一天早晨醒來,...忽然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古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
是啊!年近四十的焦慮啊!一個在意人生的人,總會想在四十歲之前做一次最後的嘗試,試著脫離被決定了的宿命,或是想法子對心底老是嗡嗡作響的那所謂心底的鼓聲做出最後一次的回應。我在三十七歲的時候,在書店的架子上(有很久很久沒有那麼隨意的翻看書架上的書了)翻看這本書,這是不是有著什麼特殊的意義呢?村上春樹喃喃自語的說,他必須離開日本,離開每天自己陷在裡頭的地方,才能寫出小說(後來他在四十歲以前寫出了挪威的森林)。
我是不是會變成一個四十歲仍一事無成,就這樣老下去的俗人,然後整個下半輩子都在懊悔,這幾年沒有掙扎,沒有嘗試,渾渾噩噩的過了 point of no return?我不知道。住院醫師的生活,灰灰的,腦子沈墊墊的,第二年結了婚,第三年有了孩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都有了,如果再有了銀子,那就五子登科了。但是人生就只是這樣了嗎?四平八穩的日復一日直到年華老去,隨風飄逝。還有一點什麼吧!總該有一點其他的讓我興致盎然,從疲憊中復原,勇敢的跨越四十歲的東西,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家人,為了生活,小蜜蜂嗡嗡嗡的幹活下去。
去非洲行醫?還是去流浪?怎麼樣我才能踏入寫作之門,在四十歲之前寫出一本小說?怎們樣我才能清澈透明凡事了悟,而不為凡俗所陷?為什麼不去旅行?有什麼不能旅行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四十歲以後再去,等到有錢有閒面目可憎之後再去?
今天就寫到這裏吧!待我看完這本『遠方的鼓聲』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