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0 13:46:24| 人氣2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組《闖入》報告(威力加強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五組報告極為用心 除了在資料收集上 另外也延伸出許多有意思的方向 如電影的分享 現代人與精神分析的關係 確實值得同學借鏡 也相信 只要多用些心 加上才情 就能提出不錯的觀點


問題討論:
《金門》是2002年有些金門人的共通話題,作者吳鈞堯十二歲遷台,《金門》的主題免不了回憶、鄉愁,裡頭的一個重點是金門邊緣特性的強調。金門的邊緣是跟台灣的對比而來的。金門地狹,台灣地廣;金門赤貧,台灣富有;金門低俗,台灣尊貴;金門在前線,台灣在後方;金門是附庸,台灣是主體;離島跟本島在經歷跟政治上的落差,讓台灣成為金門人心中神聖的「新中原」。<霧>舉達賴喇嘛訪台接受電話訪問員的市調,問到「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這題時,作者反答為問,詢問電話訪問員:「你覺得金門人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兩人大笑,不知何以回答。很多金門人覺得他們是說著閩南話的外省人,《金門》一書對比了金門跟台灣,也說明了金門人的認同焦慮。
唐捐曾為文<斷代.離島.碎片>評述《金門》,他發現的一個巧合是,作者以前叫「吳均堯」,後來更名為「吳鈞堯」,作者到了快三十歲,才知道自己有兩個早夭的哥哥,而喊大哥多年的大哥,居然也不是親哥哥。唐捐寫道:「金門這座『斷島』本身就充滿了錯字,金門人忙著進行勘誤;二校修正一校,三校可能又恢復一校……」《金門》這書可看做吳鈞堯自己的、以及金門人身世不斷勘正定位的歷程,這也是一篇看到金門深刻問題的論述。
《金門》一書也饒有趣味地為金門當地作者跟旅台作者做了一個劃分。活躍於台灣的金門籍作家有黃克全、許水富、楊樹清、歐陽柏燕、張國治、蔡振念、吳鈞堯等。黃克全、吳鈞堯主寫小說、散文;楊樹清擅報導;許水富、張國治寫詩,並對藝術有獨特造詣;歐陽柏燕、蔡振念則多屬詩作;他們都採取文學方式表現對故鄉的關懷。當地作者如李錫隆、王先正、楊天厚、林麗寬、陳延宗等,更擅長的是史料建立與民俗專著。金門是台灣海峽兩邊的安全活門,吳鈞堯散文集《金門》是數十年來,第一本有關金門的散文集。

企圖引發離島文學議題的《如果我在那裡》,是由出版過《金門》一書的吳鈞堯,金門三書的二部曲,他勾沉記憶中和現實裡的金門人的處境,被李奭學譽為「那遊移在魔幻與夢幻之間的筆法,令人想起馬奎斯與昆德拉。新生代的小說家中,他確屬形式的講究者之一。」

補充講義:
作品「女孩們曾經被告知」介紹
全書六篇短篇小說各有其獨立的生命,而相同人物的重覆出現,意謂著情結的延續,或性格的多元,與生命中存在著不可知的未來。鈞堯試圖打破主角依附性格生存的慣例,有機的組合六篇短篇小說成為新的一部小說。
〈女孩們經常被告知〉中,追求愛情與失身主題似乎是常見的了,然而作者對女主角方玫的失身並未給予道德上的指責,當成是一種「通過儀式」,重點在於描繪方玫失身之後的心理變化,不見嚎啕大哭的場面,也沒有半夜擁被低泣的哀怨,而是以當事者的心理變化,周遭朋友的變化巧妙且成功的營造出方玫不安與焦躁的「氛圍」,後半部塑造出來的「氛圍」感覺,是本篇成功的地方。
〈有人尋找失蹤的人〉描繪錯綜複雜的職場男女關係,以及商場的爾詐我虞,再加上人際的疏離、冷淡,一旦「失蹤」就「沒有人尋找」!主題的詭譎、模糊如實反映出職場的複雜。
〈影子咖啡〉裡描繪愛情的不穩定性與不可預測。
〈2010年的月光婚禮〉是一篇寓意豐富的觀念性小說。表面上,「膜」是保護地球的東西,然而從「不管外衣或膜都只是一個概念,它僅僅讓民眾免於恐慌,利於教育;其實膜是完全不存在」、「膜的觀念已根深蒂固,撤除膜的月亮,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欣賞它的美」等等字句可以讀出作者所要探討的既是具體的膜,也是觀念中的膜。
〈闖入〉構思最為新奇。主角為了體會跟往昔住木板隔間房子時一樣,對左鄰右舍的動靜可以一目了然,沒事就拿起鋼刷,努力摩擦房子四面牆壁。這種闖入者在日常生活中,卻常常無從界定,叫人無所是從不是嗎?

電影「後窗」介紹
 
傑夫(詹姆斯史都華,「 迷魂記 」、「風雲人物」)是一名攝影師,因為腿斷而被迫在家休養,為了打發時間,他開始透過自家的後窗,用望遠鏡偷窺這棟紐約小公寓中的其他鄰居。
除了護士與女友莉莎(葛麗絲凱莉,「上流社會」、「捉賊記」)的造訪外,傑夫幾乎花所有的時間來觀察鄰居,甚至還為他們幻想了不同的故事,他的鄰居包括了一個鬱鬱不得志的作曲家、一個倒楣的老處女、一個愛日光浴的女雕刻家、一個曲線玲瓏的舞者、還有一對害羞的新婚夫婦,最讓他好奇的,則是一個神秘的業務員拉斯(雷蒙布爾),他的妻子整天嘮叨不停。一日,傑夫又在偷窺鄰居時,發現拉斯故意拉下了窗簾,他太太的嘮叨聲突然就停止,從此便失去了蹤影。
傑夫認為哈斯一定是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決定找出真相…此片被視為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經典代表作,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描寫情色、偷窺的題材,對偷窺狂的心態有銳利而有趣的分析。此片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攝影與劇本等多項提名。

電影「我偷窺,所以我存在」介紹
噓....他們在做著不能告人的勾當
噓....他們將面臨秘密攤開在太陽下
喔....不好,在鏡頭中,我瞥見他直視過來的眼光...
  艾瑞克是個憤世嫉俗的高中生,總讓媽媽和繼父發狂,也刻意破壞姊姊和男友的幸福,更糟糕的是,他還有架望遠鏡,原本用來追蹤他暗戀的女孩,後來發現另一個更有趣的用途,拿來窺視陌生人。
  他盡情地偷看別人的私密生活,發現了不可告人的秘密後,就寫封匿名信給他們,並讓事情公開...艾瑞克一而再地玩著這種殘酷的惡作劇遊戲,直到一天,一對男女在中庭發現了他,與他的望遠鏡,於是…….
  賈漢以冷靜穩重敘述著《我偷窺,所以我存在》,使得影片充滿讓人入迷的戲劇張力與驚悚氣氛,被譽為是部足以和希區考克偷窺經典《後窗》分庭抗禮的傑作。而《挑逗性謀殺》男主角傑若米雷尼耶在片中演出艾瑞克,更獲得一致的讚賞。

參考資料:
金石堂網路書局 http://www.kingstone.com.tw/ 
博客來網路書局 http://www.books.com.tw/
聯經網路書局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
星光大道  http://www.arblvd.net/
2002台灣文學年鑑 http://www4.cca.gov.tw/2002/

台長: 蚊子
人氣(2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