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7 07:09:08| 人氣2,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決定兩岸命運的56小時—古寧頭大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歷史上的赤壁之戰、肥水之戰等,都是以寡擊眾、並開啟歷史鼎立新局面的著名戰役,在兩岸之間也有這麼一場戰役,那就是古寧頭大戰。1949年10月 25日淩晨,中共派遣9千人的精銳部隊,想趁「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士氣,一舉拿下金門,從而攻佔台灣,但沒想到,卻遭到了退守到金門的中華民國國軍的拚死抵抗。在短短的56小時內,國軍浴血奮戰,以寡擊眾,使共軍全軍覆沒。老毛只好望洋興嘆,從此不提這段歷史。古寧頭大戰決定了兩岸分治的局面,也為臺灣六十年的和平民主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是古寧頭大戰六十週年,一起來回顧這這場改變兩岸命運的關鍵戰役。

60年過去了,但烙印在這棟洋樓上的彈痕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抹平,鮮活的矗立在金門北山村,提醒著人們60年前那場扭轉戰局,奠定台澎金馬穩定發展的關鍵戰役。

1949年10月25日凌晨2時,共軍分三團在後沙、壟口、古寧頭一帶海面登陸突圍,當時在壟口灘頭與共軍正面作戰、打響第一炮的國軍戰車第3團第1營射手熊震球,成了60年後的鮮活見證。

在共軍的作戰計畫中,原本是要從金門「蜂腰」地帶進攻,向兩邊席捲,取下金門。

榮民 辛先生:沒有想到東北風,颳颳颳,就把他颳到古寧頭去,所以才叫古寧頭戰役,如果講應該是瓊林戰役。

「人算不如天算」,強烈東北風把共軍的船隻吹到了古寧頭一帶,而拋錨在沙灘的國軍戰車,反而成了蓄勢待發、迎戰敵人的堡壘。

康川程透露,後來發現,當時被俘虜和戰死的共軍,有數百餘人其實是1948年徐蚌會戰中,被共軍俘虜的國民政府軍人。等於共軍把俘虜的國軍士兵推到前線送死。

參戰老兵 郭招根:打這個戰爭,沒有退路,只有死路,你能拼,軍人就是這樣,你要朝前去,你不後退,你就成功,假如你要後退的話,對不起,死路一條,訓練軍人第一個目地,你要有武德,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我們就這樣子成功了,我們那時候才幾歲啊,17歲一個大娃娃。

共軍因在大陸的勝利,驕傲的認為勝券在握。原本發下豪語,準備在金門縣城吃中餐,沒想到國軍抱著誓死如歸的決心,勇猛反擊。

不僅國軍浴血奮戰,戰役當年23歲的李榮勵表示,金門民眾也組成民防隊,全力支援。

北山民眾 李榮勵:幫他們煮飯,後來還擔去山上,古戰場那邊,我們兩個人要擔那邊給他們吃,擔飯、擔水、一桶開水、一桶飯、一桶地瓜,連我們家的米和地瓜整個都煮飯過去,連桶子都拿過去,也整個都擔過去,我們民防隊那時都負責這些。

整場戰役歷時不到三天,27日在古寧頭一帶,共軍全軍覆沒,國軍陣亡1,267人,負傷1,982人。這場戰役奠定了台灣長治久安的基礎,台海也就此分隔成兩種迥然不同的政治實體,造就了兩岸人民不同的命運。

現在的金門民眾,只要辦個護照,買張船票,就可以坐渡輪到大陸遊覽,幾乎已嗅不到戰爭的緊張氣氛。但是,只要共產體制存在的一天,民眾仍然認為憂患意識不可少。

民眾 梁茹爭:因為你沒有辦法去抓住說他們的思想或什麼之類的,什麼時候會有那種(戰爭)關係,或是很緊張的也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備戰的狀態還是需要,因為那是不可預知的,但我還是希望說以和平為主。

六十年前,台灣老百姓的和平生活來自於古寧頭大捷、免於共軍赤化之手,而六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所發展的民主、自由與人權被期待為建構兩岸和平的主要關鍵。

新唐人亞太電視 楊忠其 胡淨妮 金門採訪報導




其他推薦:
2009新唐人電視台全球系列大賽、中國舞、聲樂、小提琴、漢服、中國菜、鋼琴、武術、油畫、攝影

VIDEO PEDIA(A lot of videos...)

【中國禁聞】中共官多為患 大樓豪華何時休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邱比
人氣(2,1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